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第Ι卷(选择题)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7世纪,近代数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等,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巨大的突破。这一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B.科学家艰苦的实验钻研C.人文主义的推动D.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18世纪中叶后,这不符合材料中的17世纪的时间限定,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选项均属于17世纪,近代数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等科学发展的原因,排除。2.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哥白尼的“日心说”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解决了物体在低速运动时的宏观运动规律,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而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别状态。这种认识的变化与题干说法一致,故D项正确,AC项错误。B项属于天文学领域。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答案】D【解析】根据“20世纪物理学研究”“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这一发现属于微观物理学,是量子理论,故D项正确;A项是17世纪,排除;B项是19世纪中期,排除;C项可以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物理学研究”“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首先通过材料“20世纪物理学研究”可以排除AB项;再通过“20世纪物理学研究”“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得出正确答案。4.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时,对这种做法作出了以下解释,其中最恰当的解释应是A.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C.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说明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都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个是经典力学,一个是生物进化论;而科学的发展是对宗教神学的冲击,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经典力学是牛顿创立的,与达尔文无关,并且达尔文的研究领域不涉及物理学,故排除AC选项;二者研究的领域不同,因此不能说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排除D选项。5.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的作用。依据所学,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改变了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之后,出现了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高潮。分析选项,A、C、D是间接的,都是机器的使用的结果;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反映了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企业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而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AD项属于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是“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中分析出答案。7.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A.电以进入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答案】A【解析】电是“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说明电已经服务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了,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排除法,排除法运用把握三个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要排除;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要排除;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要排除。本题中的BCD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过:“这场革命,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信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作者着重强调信息时代A.积累信息的规模扩大B.通讯卫星事业的发展C.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D.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从“检索信息的速度”和“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这些信息可知,材料重在强调信息时代“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这一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信息的传播速度,没有体现出ABD项。点睛:材料“检索信息的速度”和“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信息的传播速度。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C正确;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学的传播,B错误;据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可知,是强调其客观作用,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其主观行为,不是客观作用,C错误。【点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2)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10.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的“‘学问饥荒’之环境”是指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是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国“思想根深蒂固”,不可能完全实行西方的制度,导致了“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由此可知,这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即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导兼有少量的西方民主思想。故B项项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代表人物11.《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错误;应选C。12.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故C符合题意。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详解】13.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部分刊物“都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其中像《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星期评论》《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登载有关社会主义文章的报刊。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B.社会主义革命是大势所趋C.马克思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D.中国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部分刊物”“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可知此时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了社会主流,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无法得出。点睛:材料“大部分刊物”“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4.1916年杜亚泉发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B.全面继承洋务思想C.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弊端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全盘学习西方的弊端,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观点可提炼为:中国文明有自身长处,国人不应全盘学习西方。1916年中国正进行新文化运动,要求全盘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而否定东方文化,当时甚至有人提出废除汉字,材料中的观点与当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