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1.《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的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2.下图是某经济学家对清代人均GDP的测算,呈现出下图趋势,其中对乾隆年间(1736-1795)状态的合理解释是A.西方殖民者东来劫掠B.农业发展刺激人口增长C.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D.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3.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5.工业革命前欧洲制造的燧发枪工艺水平精细到如同机床加工的效果,铁水提纯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同时,欧洲的古代建筑对于工程的严格计算和施工水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说明A.长期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B.部分行业在工业革命前已完成技术革新C.古代中西方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巨大差距D.技术优势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根本性保障6.西方的贵金属数量的激增,造成了物价的暴涨,但对于这个物价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学者并不把它叫作通胀,而是把它叫作“价格革命”,被冠以革命的字眼,完全是一个褒义词。西方的学者积极肯定价格革命,是因为价格革命A.引发商业革命B.加速西欧社会剧变C.促使新航路开辟D.使世界市场开始出现7.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数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8.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出“大规模生产”的新管理概念,推行“流动生产线制度”,使制造一部老型汽车的工时从12小时零8分钟减少到2小时35分钟。这主要表明A.管理制度更新提高了生产率B.福特汽车公司产量居世界首位C.垄断组织出现提高了生产率D.工业革命以管理的创新为标志9.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但是甲午战争以后,绅士们相率“弃士经商”,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救亡图存思潮的感召D.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10.阅读如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民族工业获得显著发展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11.1940年度,中央银行放款总额为509亿元,而贷给政府中央机关的为484亿元,占95.1%.1947年6月中央银行垫款给财政部的余额高达126565亿元,相比之下,中央银行用于经济方面的资金少得可怜。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A.中国社会经济混乱,市场投机盛行B.中央政府机关冗繁,财政出现赤字C.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经济起步艰难D.国民政府垄断金融,资源分配失衡12.1981年,《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到:“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计划经济内的市场”这一观点A.总结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B.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C.继承发展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借鉴了对西方国家干预经济做法13.1983年《人民日报》刊登福建农民合股组织长途贩运的消息,认为长途贩运对国家、集体、社员都有利。随后中央文件正式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长途贩运不属于投机倒把范围。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B.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C.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结束14.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15.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16.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蹲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②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③反映了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④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舌尖上的中国2》近段时间火爆银屏。下列关于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西餐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饮食方式B.表面是饮食的变化,实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C.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事事不如西人,也包括饮食在内D.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在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18.“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言论和表达自由”;“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三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第三句话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A.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19.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展阿波罗计划,联邦政府用于宇航事业的经费达400亿美元,先后有上万家企业、120多所高等院校、42万多人参与计划。1964年,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一计划A.保证了美苏争霸中美国的优势B.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D.实现了美国率先完成月球的登陆20.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21.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这一现象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22.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款”,一切债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这一措施A.解决了债务危机B.刺激美国商品的出口C.恢复了银行信用D.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23.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着手制定“新边疆”的施政纲领,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商贾巨富和普通工人的收入有所增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A.消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B.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促进经济繁荣D.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24.苏(俄)联某领导人将实现社会主义和谋求国家强大的战略同步实施,提出:只有在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俄国的落后;只有走“捷径”,采取强制措施,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加速发展。这种认识A.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C.违背了苏联当时基本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5.下表列出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部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价格状况。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推进②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促进了国家的资金积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当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进入以集成电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发展的新阶段时,苏联仍将增加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对革新的畏惧就像魔鬼怕见正神那样。”这反映了苏联A.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B.在管理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C.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不均衡D.经济发展战略落伍于世界潮流27.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28.1923年,美国国务卿休斯曾写道:“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苏维埃制度下,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必然是空架子。”因此,“苏俄不能输入和输出大量商品”。随着美苏贸易的明显增长,1927年,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美国对苏贸易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急于开展对苏贸易转移经济危机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D.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29.1926-1927年,苏联从美、德采购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对大量工程人员进行培训。苏联的举措意在农产品交售价格占成本的比重谷物10%牛奶22%牛肉5%猪肉6%A.改善与美德的关系B.缓解国内经济危机C.为经济建设做准备D.巩固苏维埃政权30.二战后,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英国长期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在2014年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2015年3月,英国却在没有向美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申请加入。由此可知A.英国放弃与华意识形态的对抗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话语权提升C.英美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D.英国极力建构新型的金融秩序31.下表是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关于欧盟成员国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意度的最新调查表。根据表格可知欧盟的重要决策希腊人不满意度瑞典人不满意度意大利人不满意度法国人不满意度对难民问题的决策98%88%77%无统计数据对欧债问题的决策92%无统计数据78%73%A.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B.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遭到重大挫折C.欧盟的邦联体制带来了治理困境D.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决定欧盟决策32.2018年以来,美国罔顾国际规则,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精神和原则,采取单边主义做法,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战,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这表明A.全球化陷入困境B.美国主导全球贸易C.贸易战不可避免D.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二、材料分析题(33题25分,34题15分,35题12分,共52分)33.制度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企图仿效纳粹党,扶植法西斯团体。社会最低层的人们在“绝望中,似乎是准备跟着任何一个提出一套计划的疯人走的”。为此,忠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罗斯福总统,推进了系统的社会福利救济政策。这些政策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由联邦政府举办救济事业;其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其三,保护劳工权益。与此相配套的法律被后继者所沿袭,成为美国福利和救济系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顾家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