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4个,每题1.5分,共计51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以宗法制巩固统治D.避免新的地方割据2.下图中描述了汉代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贵族化趋势减弱源自削藩措施3.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4.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中国古代有两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一个“节制资本,不让民间有过富,而在经济上层加以一种限制”;另一个“不让民间有穷人,侧重为民置产”。这两种经济政策分别是A.重农抑商政策、编户制度B.盐铁专卖政策、均田制C.市舶使政策、均田制D.重农抑商政策、工商皆本政策6.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B.统治者重视C.印刷术的发明D.科举制发展7.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8.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使、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枢密使、副使C.开封府知府D.兵部员外郎9.《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小型酒馆),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城市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10.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11.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B.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C.社会动荡士人谋生的艰难D.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12.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13.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元指银元)。这说明了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4.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发展海军抵抗外国的侵略C.顺应历史潮流发展海军D.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15.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开始反省其自由贸易政策,并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实行了100多年的该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B.美德后起国家实力赶超英国C.国家垄断资本义的出现D.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1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17.下图为1947年3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米市奇观》。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族工商业陷入发展的绝境B.官僚资本把控国民经济命脉C.解放战争导致民众生活恶化D.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1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9.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0.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1.1979年,国务院指示各级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1981年,国务院又发布文件提出个体经营户“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而广东一个私营主雇佣达到12人,针对此事直到1983年1月,中央文件才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B.农村改革释放大量闲散劳动力C.个体经营规模不宜过渡扩大D.改革在中央和基层互动中前进22.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A.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C.反映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D.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24.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25.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了一部1688年法国印行的法文原版《论语导读》。这份历史文献可以说明A.儒家思想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涨B.中国古代政府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C.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D.《论语》对法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26.美国宪法起草过程有两大程序性规定:一是部分表决,即达成一项共识便记录下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草拟完全部法案再强行表决。二是不全面规定,即对于争议很大的内容,尽管确有规定的必要,也暂时不规定,留待以后再对宪法补充。这表明美国宪法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B.具有实用主义精神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D.保证各州权力平衡2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B.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C.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2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B.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29.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30.《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31.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32.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33.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