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一、中国外交思想的演变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三、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外交战略一、中国外交思想的演变1.中国外交的三个基本原则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3.国家身份的认知: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的转变4.中国外交战略从双中心到单中心的转变5.对国家利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隐性到明确再到发展的演变过程1.中国外交的三个基本原则中国对外交往的三个基本原则没有变:第一,独立自主原则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没有变,但邓小平和以后的领导人对独立自主原则的理解更加科学全面。第二,中国提出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了从适用于发展与部分国家的关系到适用于发展与所有国家关系的历史转变,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中国外交思想的宝贵财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永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从对外战略理念的角度看,中国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毛泽东“斗争哲学”到邓小平“发展哲学”的转变,再到胡锦涛“和谐哲学”的发展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斗争哲学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贯穿于中国的外交实践。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其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科学的斗争哲学是辩证的,既包括斗争的一面又包括联合的一面。在对外交关系的处理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体现了斗争的一面: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则体现了联合的一面。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的斗争哲学在外交实践中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革命的理想主义为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长期奋斗二是敢于斗争不畏强权,只要是霸权主义和反动派我们就要与之斗争三是斗争手段的灵活性和原则的坚定性相结合四是斗争的人民性,不论是帝国主义还是大国沙文主义只要无视人民的平等自由要求都应遭到拒绝和反抗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邓小平的发展哲学:邓小平与毛泽东不同,他不是一个哲学家但却是一位具有长远历史眼光的、富有务实和创新精神的国际战略家。邓小平发展哲学的主要内涵包括:第一、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了毛泽东“要么战争引起革命要么革命制止战争”的国际战略观念,提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世界和平是可能实现的战略判断。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第二、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抛弃了“一方吃掉另一方”的两极思维。邓小平认为,不仅要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二者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直接吸收当今资本主义具有的一切先进成果而不必重复去走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漫长历程并提出了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对外开放“理论。第三、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和平形象。把发展、和平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是邓小平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过去“世界革命”观念的重大突破。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第四、在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上,认为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障。其中,尤其强调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自身发展问题,要抓住世界和平和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第五、切实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邓小平指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行不通了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江泽民对发展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提出一系列新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的发展哲学理念: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很不安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丰富了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第二,强调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保持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第四,大力倡导新的国家安全观,旨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协调兼顾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安全利益,运用综合手段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胡锦涛的和谐哲学:外交上的“和谐哲学“是一种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上,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用平等、互信、互利、合作的原则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理念。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胡锦涛和谐哲学的主要内涵包括:第一,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实力。“和谐世界”与“和平世界“相比,在境界和要求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和谐”具备成为普世价值的巨大潜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第二,继承邓小平“发展哲学‘’的主要思想,并对发展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扩展,从追求自我发展跃升到共同发展的新境界。第三,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2.毛、邓、江、胡的外交战略思想第四,强调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义务,积极参与维持和平、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活动,愿与各国一道为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而努力。第五,坚持包容精神和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3.国家身份的认知: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的转变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身份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具体地说,国家身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与主流国际社会的认同程度。根据这种身份的定义,世界上的国家相对国际社会而言可以大致分为现状性、游离性和革命性三类。现状性国家希望维护国际社会的基本现状,游离性国家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参与国际社会的行为进行取舍。而革命性国家则希望改变国际社会的基本现状。从总的历史发展看中国的国家身份定位经历了三个时期:3.国家身份的认知: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的转变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至70年代初。中国的自我身份定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亚非拉地区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革命斗争的一个榜样,是世界无产阶级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言人,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大力支持亚非拉革命。中国当时是一个具有比较明显革命性的体制外国家。3.国家身份的认知: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的转变第二个时期,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从基本隔绝于国际体系之外开始初步参与国际体系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革命性特征和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到了80年代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将中国定位为“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身份定位使中国一方面在政治上继续与第三世界国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往来。3.国家身份的认知:从革命性国家向现状性国家的转变第三个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以及随后全方位开放的对外战略的逐步确立,中国明确了自己“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这一身份定位,使中国在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的前提下实现了与全球主流经济体系之间的契合。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全面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活动,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4.中国外交战略从双中心到单中心的转变中国外交战略从双中心到单中心的转变: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广义的国家利益概念中,意识形态也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从狭义的角度界定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则是两回事.当然也不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总体来看,1949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两大阶段:4.中国外交战略从双中心到单中心的转变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70年代末主要以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体现出双中心的特征,在某些时段不适当地将意识形态考虑凌驾于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之上。偏离国家利益要求的国家战略由于推行世界革命导致我国在国际上树敌太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4.中国外交战略从双中心到单中心的转变第二阶段是从70年代末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外交理念日趋成熟最终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并重的双中心到国家利益单中心的转变,国家利益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价值取向。同时与意识形态相联系,中国外交一直注重政治利益而忽视经济利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强调经济利益,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5.对国家利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隐性到明确再到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毛泽东时代,国家利益处于隐性状态,国家利益的核心就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安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邓小平明确了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并发展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增加了经济发展利益的新内容即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争取创造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5.对国家利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隐性到明确再到发展的演变过程江泽民在国内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思想,在主权和领土安全、经济发展利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国的形象利益(或者说责任利益),也就是中国要在亚太区域发挥积极的、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影响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体系内“负责任大国”。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1.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前提: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时代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任何主权国家外交活动的最高原则与最终归宿。虽然,当代世界在全球化的作用之下,全球主义、新区域主义和民族主义相互交织,但是国家利益必然始终为世界各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前提。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越重要,越活跃,就越必须将国家利益作为确立外交战略的基本前提。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决不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的侵犯。”中共十四大的报告则提出“: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我们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2.实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国际制度国际制度既包括为约束国际关系某一领域的行为体而设立的原则、规范和程序,同时还包括为执行、监督和修改国际制度而设置的国际组织。因为国际组织是国际制度安排的结果,也是国际制度的载体和现实表现形式。所以,国际制度包括国际机制、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国际制度的发生发展与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而当今世界国际制度的广泛深入地发展又是与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兴起相联系。所谓全球主义是指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下所形成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全球化导致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区域主义尤其是新区域主义是指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以地域为中心强调区域合作的一种观念,同时也是指实现特定区域合作从而影响世界秩序的现象。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3.建构外交战略的关键手段: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指导各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原则,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形态。在国际政治领域,多边主义一般是指寻求由多个国家通过条约体系建立或加入联盟,或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或实施相对固定的机制化的多国协商和谈判来协调各国外交行动的外交政策。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1988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提出:“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我们将继续同各国朋友一道,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中,为促进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努力”。十五大报告指出:“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二、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十七大报告对中国参与多边合作事务又做出了极为精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