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进出口制冷剂命名规则犚狌犾犲狊狅犳犱犲狊犻犵狀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犱犲狓狆狅狉狋狉犲犳狉犻犵犲狉犪狀狋狊(ISO817:2005,Refrigerants—Designationsystem,IDT)20100302发布201009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食品伙伴网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817:2005《制冷剂 命名方法》(英文版),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红松、徐炎、汪蓉、唐建民、高翔、王文烨。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Ⅰ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食品伙伴网进出口制冷剂命名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制冷剂的编号方法和成分标识前缀的分配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制冷剂的命名。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共沸物 犪狕犲狅狋狉狅狆犻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其每种组分在液相和气相的含量相同。2.2 混合物制冷剂 犫犾犲狀犱狊狉犲犳狉犻犵犲狉犪狀狋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制冷剂的混合物。2.3 化合物 犮狅犿狆狅狌狀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以确定的质量比例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物质。2.4 环状化合物 犮狔犮犾犻犮犮狅犿狆狅狌狀犱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原子形成的一个环状结构的化合物。2.5 异构体 犻狊狅犿犲狉狊两种或多种具有相同化学成分,不同分子结构的化合物。注: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示例:R600(CH3CH2CH2CH3)的沸点为0℃,而R600a(CH(CH3)2CH3)的沸点为-12℃。两个化合物都含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2.6 名义成分 狀狅犿犻狀犪犾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犻狅狀制冷剂混合物的液相组成。注:制冷剂混合物参见表2和表3。2.7 制冷剂 狉犲犳狉犻犵犲狉犪狀狋在机械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物质。吸收低温低压处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高温高压处,在此过程中常伴随着相状态的改变。2.8 相对摩尔质量 狉犲犾犪狋犻狏犲犿狅犾犪狉犿犪狊狊相对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分子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2.9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狌狀狊犪狋狌狉犪狋犲犱狅狉犵犪狀犻犮犮狅犿狆狅狌狀犱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或叁键的有机化合物。1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食品伙伴网2.10 饱和有机化合物 狊犪狋狌狉犪狋犲犱狅狉犵犪狀犻犮犮狅犿狆狅狌狀犱只含有碳碳单键的有机化合物。2.11 非共沸混合物 狕犲狅狋狉狅狆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其每种组分在液相和气相的含量不相同。3 制冷剂的编号3.1 一般要求对每一种制冷剂都应该给予一个阿拉伯数字2~4作为识别编号3.2 甲烷、乙烷、丙烷和环丁烷系的卤代烃、碳氢化合物以及醚3.2.1 规定的识别编号要使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可以从制冷剂的编号推导出来,且不致产生模棱两可的判断。3.2.2 自右向左的第一个数字是化合物中的氟(F)原子数。3.2.3 自右向左的第二个数字是化合物中的氢(H)原子数加1的数。3.2.4 自右向左的第三个数字是化合物中的碳(C)原子数减1的数。当该数字为零时,则不写。3.2.5 自右向左的第四个数字是化合物中不饱和碳碳键的个数。当该数字为零时,则不写。3.2.6 在溴(Br)部分和全部代替氯(Cl)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同样的规则,但要在原来氯氟化合物的编号后面加字母B以表示溴(Br)的存在,字母B后的数字表示溴原子个数。3.2.7 化合物中的氯(Cl)原子数,是从能够与碳(C)原子结合的原子总数中减去氟(F)、溴(Br)和氢(H)原子数的和后求得的。对于饱和的制冷剂,连接的原子总数是2狀+2,其中狀是碳原子数。对于含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环状饱和制冷剂,连接的原子总数是2狀。3.2.8 碳原子应该按照在分子结构中出现的顺序编号,连接的氢原子取代基最多的一端的碳原子记为1。如果两端碳原子所连接的卤素原子不同但数目相同,应分别统计所连接的所有卤素原子数目,按照优先等级: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碘原子的顺序,取其中含有优先等级的卤素原子数最多的碳原子记为1。3.2.9 环状衍生物应在其编号前加大写字母C。示例:RC318,PFCC3183.2.10 乙烷系同分异构体都具有相同的编号,但最对称的一种用编号后不带任何字母来表示。随着同分异构体变得越来越不对称,就应附加a、b、c等字母。对称度是把连接到每个碳原子的卤原子和氢原子的质量相加,并用一个质量总和减去另一个质量总和所得的差值来确定,其差值绝对值越小,生成物就越对称。3.2.11 丙烷系同分异构体都具有相同的编号,它们通过后面加上的两个小写字母区别,加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中间碳原子(C2)上的取代基。—CCl2— a—CClF—b—CF2—c—CClH—d—CH2—e对环丙烷的卤代衍生物,用所连接原子的质量总和为最大的碳原子作为中心原子,对这些化合物,第一个后缀字母舍去。加的第二字母表示两端碳原子(C1和C3)取代基的相对对称性,对称行取决于与“C1”和“C3”碳原子分别相连的卤素原子和氢原子质量总和,两个和之差绝对值越小,这个同分异构体越对称。但与乙烷2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食品伙伴网系列不同,最对称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第二个附加字母a(乙烷系列同分异构体不加字母),按不对称顺序再附加字母(b、c等);如果没有同分异构体时,则省略附加字母,这时仅用制冷剂编号就明确地表示出分子结构,例如,CF3CF2CF3编号是R218,而不是R218ca,该体系的例子参见附录A。含溴的丙烷系列同分异构体不包含在上述情况中,因为目前还有发现此类制冷剂。3.3 醚3.3.1 除了在碳氢原子的编号必须根据3.2命名的情况外,醚类制冷剂应该在其编号前加大写字母E(ether)。3.3.2 两个碳原子的二甲基醚类的编号不需要添加后缀,除非如3.2.10所述情况,因为前缀“E”已经做了明确的说明。3.3.3 三个碳原子的直链醚类需遵循3.2.8中的碳氢化合物的规则。a) 在醚类的编号后加1个整数后缀,以表示醚中氧原子所连接的第1个碳原子(如:RE236ea2,CHF2—O—CHF—CF3)。b)对于其他对称的碳氢结构,分子式中醚的氧原子所连接的碳原子是该氧原子所连接的2个碳原子中前面那个碳原子。c)尽管如果醚类中碳氢结构只有1种分子结构,3.2.10中的前缀仍需保留,如CF3—O—CF2—CF3只有一种结构,其正确的编号应该是RE218。d)对于结构中含有2个分开的氧原子的二醚而言,应在醚类的编号后加2个整数后缀,以表示醚中2个氧原子的位置。3.3.4 对于环状醚类,应在编号前加“CE”作为前缀。对于四元环状醚类(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其中的碳氢原子的编号应遵循3.2中的规则。3.4 混合物3.4.1 混合物应按照400序号或500序号进行编号。3.4.2 非共沸混合物应按照4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为区别组分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非共沸混合物,应在识别编号之后加上大写字母A、B、C等后缀。3.4.3 共沸混合物应按照5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为区别组分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共沸混合物,应在识别编号之后加上大写字母A、B、C等后缀。3.4.4 混合物的编号应该表明每种组分的含量的波动范围,具体精确到0.1%(质量分数)。这种波动应在正常含量的±0.1%~±2.0%范围之内,组分含量的最高的波动和最低的波动之间相差不可超过该组分正常含量的50%。3.5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应按照6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3.6 无机化合物3.6.1 无机化合物按照700序号和70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3.6.2 相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无机化合物,其编号应是700加上其相对分子量(精确到整数)。3.6.3 相对分子量等于或大于100的无机化合物,其编号应是7000加上其相对分子量(精确到整数)。3.6.4 当两种或多种无机制冷剂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量时,用大写字母A、B、C等予以区分。4 命名前缀4.1 概述在第3章规定的制冷剂编号前面应加字母R或制冷剂。示例:R134a,制冷剂134a,R134a。4.2 组分示意前缀4.2.1 应在碳氟和碳氢化合物的编号前加一个字母序列,以表示组成该化合物的所有元素。这种组分3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食品伙伴网示意前缀是由每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如果还有氢原子,则前缀的第一个字母应是H,最后一个字母应是C,表示有碳原子。卤素原子位于中间,顺序如下:I、B、C和F,分别代表碘原子、溴原子、氯原子以及氟原子。如果是醚类制冷剂,应用“E”代替表示碳原子的“C”,如HFE、HCFE和CFE分别代表氢氟醚、氢氯氟醚以及氯氟醚。此外,如果制冷剂中所有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前缀应为PFC。示例1:氯氟烷烃12 CCl2F2 CFC12示例2:氢氯氟烷烃22CHClF2HCFC22示例3:氢氟烷烃134aCH2FCF3HFC134a示例4:全氟烷烃116CF3CF3PFC116示例5:烷烃600aCH3CH2CH2CH3HC600a示例6:全氟烷烃C318CF2CF2CF2CF2PFCC3184.2.2 有编号的混合物制冷剂,可以将每种成分的组分示意前缀联结起来作为其前缀。示例:HCFC22/HFC152a/CFC114[36/24/40]。4.2.3 没有编号的混合物制冷剂,可以用每种成分的组分示意前缀加以区别。示例:HCFC22/HFC152a/CFC114[36/24/40]。5 制冷剂以及混合物制冷剂的命名制冷剂以及混合物制冷剂的命名分别见表1、表2以及表3。表1 制冷剂命名制冷剂编号组分示意前缀化学名称b化学分子式摩尔质量ag/mol标准沸点a℃甲烷系列R11CFC三氯氟甲烷CCl3F137.424R12CFC二氯二氟甲烷CCl2F2120.9-30R12B1BCFC溴氯二氟甲烷CBrClF2165.4-4R13CFC氯三氟甲烷CClF3104.5-81R13B1BFC溴三氟甲烷CBrF3148.9-58R14PFC四氟甲烷(四氟化碳)CF488.0-128R21HCFC二氯氟甲烷CHCl2F102.99R22HCFC氯二氟甲烷CHClF286.5-41R23HFC三氟甲烷CHF370.0-82R30HCC二氯甲烷(亚甲基氯)CH2Cl284.940R31HCFC氯氟甲烷CH2ClF68.5-9R32HFC二氟甲烷(亚甲基氟)CH2F252.0-52R40HCC氯甲烷(甲基氯)CH3Cl50.5-24R41HFC氟甲烷(甲基氟)CH3F34.0-78R50HC甲烷CH416.0-161乙烷系列R113CFC1,1,2三氯1,2,2三氟乙烷CCl2FCClF2187.448R114CFC1,2二氯1,1,2,2四氟乙烷CClF2CClF2170.944犛犖/犜2536—2010/犐犛犗817:2005食品伙伴网表1(续)制冷剂编号组分示意前缀化学名称b化学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