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程③和④都只在有氧条件下发生B.过程③生成的CO2中的氧只来自丙酮酸C.制果酒、果醋所需的温度和时间都不同D.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过程③生成的CO2中的0既来自丙酮酸,还来自水,B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进行有氧呼吸,无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①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故A错误;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C错误;过程①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考点: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的原理【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酵母菌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2)果醋:醋酸菌有氧呼吸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糖→醋酸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2.下列有关“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腐乳所用的微生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加盐腌制时,每层用盐量相同,瓶口处适当多加一些C.腐乳坯若被杂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D.装坛阶段加入适量的料酒,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答案】B【解析】制作腐乳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A正确;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错误;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正确;装坛阶段加入适量的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3.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不含亚硝酸盐B.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C.通过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可以大致估算亚硝酸盐的含量D.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5mg/kg【答案】C【解析】【分析】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①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②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③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详解】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A错误;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B错误;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要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来估算,C正确;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mg/kg,D错误。故选C。4.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C.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深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杀菌,若腐乳的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详解】①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A正确;①~③组自变量为时间,③与④组自变量为温度,B正确;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蛋白质与双缩脲反应呈紫色,故腐乳储存时间越长检测时紫色越浅,C错误;第③组37℃下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而第④组高温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不能分解蛋白质,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C。5.下列对于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防止杂菌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生产哪种发酵产品,原料和器具都必须做严格的灭菌处理B.腐乳制作中,加盐、加酒都可以抑制各种微生物生长C.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果醋发酵过程中,因为有醋酸产生,所以通入的空气无需消毒【答案】B【解析】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生产所用的原料都不需要严格的灭菌,A错误。腐乳制作中,加盐加酒都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缩短泡菜成熟时间,C错误。果醋发酵过程中,通入的空气需消毒,D错误。【考点定位】传统发酵技术6.有关培养基的描述正确的是A.液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B.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C.培养基就是依据人们的需求,配制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D.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渗透压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筛选和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尿素分解菌。【详解】液体培养基常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使用,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鉴定,A错误;不是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如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不必添加氮源,B错误;培养基依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C错误;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渗透压等影响,D正确。故选D。7.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答案】A【解析】【分析】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详解】①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用酒精擦拭双手;②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③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④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⑤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及其制品的消毒,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顺序为⑤③②①④⑥,A正确。8.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A.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灭菌B.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C.除最后一次划线后以外,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答案】C【解析】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灭菌,A正确;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B正确;最后一次划线后也要灼烧灭菌,C错误;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D正确。【考点定位】微生物培养9.菌落可以是菌种鉴别的依据之一,下列关于菌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特征相同B.在同一个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特征相同C.组成细菌菌落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决定菌落的特征D.在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其种群数量变化一定呈“S”型增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菌落的有关内容。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不论是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还是在同一个培养基中培养,A、B错;组成细菌菌落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决定菌落的特征,C正确。在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其种群数量不一定是S型,D错。故本题选C。10.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立即出现有透明圈的菌落B.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l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解析】【分析】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A错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C错误;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形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用酚红试剂即可鉴定出,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可以尿素分解菌,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当土壤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多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C.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D.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详解】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当土壤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多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B正确;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C正确;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分解纤维素的菌可以分解纤维素,从而使红色消失产生透明圈,因此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D正确。故选A。12.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B.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C.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D.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答案】C【解析】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果胶酶不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C选项错误。13.探究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中,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使用两种洗衣粉的量相同②被洗涤的布料及污渍状态相同③洗涤所用的水量及水温(一般为常温)应相同④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相同⑤加入适量的复合加酶洗衣粉.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答案】A【解析】加酶洗衣粉分为单一加酶洗衣粉与复合加酶洗衣粉,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为自变量,其他条件如布料、污渍状态、洗衣粉用量、水量、水温、洗涤时间与方式等为无关变量,设计实验时应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⑤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加入复合加酶洗衣粉破坏了单一变量原则,⑤错误,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4.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大B.酶作为催化剂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