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思潮与运动》(一)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一)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1)文学革命的序幕: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文学变革(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尝试)「1」“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2」倡导“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3」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新文体的文界革命。「4」将小说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5」在晚清,裘廷梁已经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运动造成一定蓄势。「6」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所造成的开放态势,也为文学革命所承续并扩展。2)新文化运动的发生「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1⃣外部①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的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②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乘机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增长,为新的文化与文学运动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2⃣内部(更直接)①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促成传统的“士”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②现代印刷工业技术的引入促成了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晚清大批报纸副刊与专门的文学杂志的出现③稿费制度和现代文学市场的形成,为职业作家提供经济保证④出现了以“思想”与“写作”为谋生手段的知识群体3⃣思想①封建王朝大一统思想局面瓦解②军阀政权无力实施严密的思想控制——五四前后的思想氛围:既混乱而又比较自由的氛围,有利于突破常规的独立思想的生长,有利于容纳多元的外来思潮,也有利于对传统的大胆的反省「2」新文化运动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当务之急: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的文学革命「3」《新青年》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2卷起,易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2⃣1917年初,陈独秀被任命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随后迁京。3⃣1918年1月号起改为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轮流编辑,周、鲁撰稿,形成“一校一刊”为主体的新文化战线。4⃣新文化运动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推动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由于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5⃣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①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了“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②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6⃣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来推进思想启蒙运动: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复辟帝制提倡儒学、鼓吹尊孔,断定孔教与帝制的因缘激进;对传统采取猛烈攻击的态度,来不及分析传统文化中合理成分;矫枉过正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各种报刊和出版物争相译介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式各样的思潮理论:特别是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潮对西方文化全盘吸纳的偏激做法同情的理解: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处于受压制的状况,要冲破罗网,不能不立足于“破”而矫枉过正;况且这样的全面开放,为多种文化的比较选择提供了宽阔的余地,又是不可或缺的(二)文学革命的发动过程「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要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2⃣提出“八事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与形式主义流弊。粗浅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3⃣提出要确立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有突出贡献「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1⃣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2⃣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征战的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4⃣从启蒙角度抨击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互为因果,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采用进化论的眼光,以破旧立新,呼唤现代的文学诞生)「3」胡、陈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纷纷响应1⃣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公开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2⃣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3⃣傅斯年《文言合一草议》“文言合一,制定国语”「4」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5」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使文学革命的内容更加具体化(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6」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同时,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等办了《新潮》月刊都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翻译外国作品,介绍外国西方文艺思潮「7」批判旧文学阵地1⃣批判“黑幕派”周作人写了《论黑幕》,剖析了晚清以来那种专门泼污水、揭阴私的“黑幕小说”的社会根源,指出其与封建复辟思潮同气相求的本质钱玄同则指出当时“黑幕小说”的提倡,是北洋军阀政府以“复古”达到“愚民”的一种手段2⃣批判“鸳鸯蝴蝶派”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鲁迅则写了《关于小说世界》等文,指出“鸳鸯蝴蝶派”借白话和通俗刊物流布,不过是“旧文化小说”的“异样的挣扎”3⃣批判专门宣扬封建思想道德的旧戏曲和团圆主义的文学观念和模式(三)文学革命所引发的几场论争「1」与古文家林纾的争论(林蔡之争):1⃣文学革命为新文化的激流裹挟而下,虽然也遭到文学保守势力的抵抗,但相对而言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这位古文家在晚清曾用文言文翻译过大量外国小说(林译小说),影响和贡献甚大。如今他极力反对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同时攻击北大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2⃣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琴南的公开信(《答林琴南君》)中则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李大钊、鲁迅等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新青年》还将林纾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袖的小说《荆生》全文连载,逐句批驳。3⃣以林为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击毫无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2」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1⃣此派以1922年9月在南京创刊的大型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其同仁梅光迪、胡先骕、吴宓都曾留学美国,寝聩西洋文学,多受当时带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2⃣像“学衡派”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更相信靠伦理道德来凝聚国家社会。他们试图以学理立言,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坚持一个宗旨,即“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着手整理研究和维持传统文化,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某些偏激的弊病不无中肯的批评。但保守立场使他们看不清历史变革的趋势,指责新文化运动中的平民主义和个性主义。3⃣梅光迪写有《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写有《论新文化运动》,胡先骕写有《评尝试集》,其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学转型的突变形式。4⃣鲁迅发表了《估学衡》,尖刻地讽刺“学衡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许多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拥护者也峰起撰文,批驳“学衡派”的保守立场。「3」1925年与“甲寅派”的论争:1⃣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甲寅》1914年在日本创刊)2⃣章士钊又发表了《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试图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角度论证白话文不能取替文言文,认为“吾之国性群德也,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甚至断定“白话文学”已成强弩之末,要重新提倡“读经救国”。3⃣新文学阵线全力反击,撰写了许多批判“甲寅派”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批驳了“甲寅派”阻挡新思潮的本质。「4」评价文学革命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发生的,要冲决旧思想的束缚,势必采取激烈彻底的姿态,然而在那种激进而浮躁的历史氛围中,先驱者难以认真思考文化转型与选择的复杂性,也未能接受论争对立面的某些可能合理的意见,往往受制于走极端的思维方式,某些独断的言论在后来又被放大,自然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四)文学革命的收获与意义「1」收获: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1⃣“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到1920年,连那些持重的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也都采用白话文了。2⃣1920年1月,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低年级国文课本采用白话。3⃣文学革命促成了言文合一的“国语运动”,又为新文学的语体变革拓展了广阔的天地,并迅速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1⃣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并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随后,又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显示了深切的思想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鲁迅小说一出现,艺术上的成熟使得新文学的创作有了相当高的起点。2⃣此外,《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其中包括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渔家》、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等等;诗歌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汪静之《蕙的风》等,这些作品从艺术来看不够圆熟,却洋溢着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精神,有着追求现代性的品格,给文坛带来青春气息。「2」意义:1⃣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所带来的文学观念、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是全方位的。2⃣在文学观念上,对“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加以否定,追求表现人生、反映时代,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3⃣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4⃣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2、外国文艺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峰起(一)外国文艺思潮涌入「1」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的外因1⃣胡适在欧美诗坛“意象派”的启发之下,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初步阐明了白话文的主张;他还倡导白话新诗运动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所要求建设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也是以19世纪西方文学作为蓝本3⃣胡适陈独秀等人最初提倡文学革命的一个基本理论,即文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