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摸底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耆艾(老年人)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据此可知当时A.统治者重视引导社会舆论B.政治体制已具有近代民主色彩C.形成了多渠道舆论监督体系D.天子执政一定程度受舆论影响2.“豪杰”一词多出现于战国时期诸子书中,指代有能力的人才;汉武帝时期,“豪杰”一词主要指有势力的人,出现贬抑色彩。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分封制的衰落B.独尊儒术的影响C.国家控制力的增强D.察举选官的需要3.汉朝和古希腊都创造了辉煌的科技。属于它们的科技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几何原本》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齐民要术》、阿基米德定律4.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体现了A.对中原文化的认同B.获得了汉臣认可C.意在结束分裂割据D.深厚的文化修养5.图1为唐代有案可稽的74名状元出身分布图。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6.图2是宋代的一幅墓葬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宋金时期流行中原地区的墓葬壁画,与汉唐时期墓中壁画突出展现墓主身份地位的盛大场面不同,此类墓葬壁画多以表现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为主。这说明宋金时期A.中原地区经济衰弱B.封建等级观念的逐渐削弱C.男女家庭地位平等D.追求和睦的理想家庭模式7.明初,《大明律》对僭奢特别关注,设专条予以禁止;明中期以后,律令已难以遏制僭奢的兴起,遂出现以例补律以惩戒僭奢的方式。这反映了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C.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D.社会逾越礼制现象普遍8.“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做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政府承认英国特权D.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9.1866年,京师同文馆增设了天文算学馆,讲授学习西方近代学科知识,且招生对象是科举举人、进士及国子监贡生等所谓“正途”出身的人,引发清廷高层的激烈争论。天文算学馆虽得以成立,但报考者寥寥。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的义利观念逐渐被抛弃B.中国近代化起步艰难C.民族工业发展影响国人观念D.“中体西用”不合时宜10.表1中外合办企业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民营企业图21872-1895年2.43%64.56%33.01%1896-1911年20.68%21.44%57.88%表1为晚清不同类型中资(含中外合办)企业资本总额占比情况。据此可知,甲午战后A.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D.洋务企业已完全破产11.1902年,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指出封建史学有积弊,指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将相的家谱”,呼吁“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这反映出“史界革命”A.旨在推动国民性改造B.与白话文运动互为表里C.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12.1919年5月7日,北京15所女校的40余名代表召开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发布《告全国女界书》,以“提倡社会服务,发扬爱国精神”为宗旨,声言“爱国不分男女,爱国女子不能后人”。这体现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爱国运动助推了女性解放C.女性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D.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13.在1947年的中央十二月会议上,有人提出应把社会主义前途写入会议文件,毛泽东举了苏联的例子说:“这也是急性病,人家1917年十月革命搞了十五、六年,到1932年才正式搞社会主义。今天我们还在消灭封建,社会主义还早着哩!何必提社会主义!”毛泽东旨在A.借鉴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B.批判党内右倾错误的危害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4.1960年下半年,第二次全国留学生会议召开,明确提出一方面派遣留苏学生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尝试向西欧和亚非拉国家派遣留学生。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变化15.据统计,1957年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3:1,1965年扩大至2.46:1,到1978年进一步扩大至2.66:1,但到1982年却缩小为1.74:1。80年代初的这种变化说明A.农村的改革富有成效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D.计划经济体制仍有活力16.有学者在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时认为,“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民主政治制度出现严重危机B.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C.雅典各城邦缺乏政治自主权D.扩张是雅典强大的必由之路17.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A.宗教神学已经被摧毁B.无神论已被民众接受C.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D.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表2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表2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B.英国的工业制造发展水平领先世界C.“电气”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劳动力选择19.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1928年曾写道,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布哈林认为苏联A.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B.商品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衡C.经济建设应加快发展速度D.工业化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20.表3成立时间名称1960年非洲国家咖啡组织1965年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1968年铜矿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1970年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3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C.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第Ⅱ卷本卷共四大题,21题20分,22题12分,23题13分,24题15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城市营建为立国图霸的根本。《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管仲认为,“凡立国都,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提出“千室之都,万室之国”的新概念。管仲提出“士农工商者,国之石民也”,并将其作为划分居住区的原则。管仲城市营建思想指导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营建方向,也被后世高度重视。——摘编自孙莉《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等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关于城市规划的思想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在布局与功能方面的不同之处及所反映的社会变化。(1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图3唐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图4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1417年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明清时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普通百姓不可进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炮轰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之地1914年北洋政府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校代表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1937年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天安门城楼贴上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1949年在广场上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1952年动工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4年拆除了中华门等建筑,广场彻底形成开放之势1958年动工修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军事博物馆1976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摘编自陆杨《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表5《英国发展历程大事年表》(部分)1688年,“光荣革命”1721-1742年,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为第一位内阁“首相”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议会改革开始——摘编自闫兆祥《英国史》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的政治发展趋势,补充两则材料并加以说明。(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推动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因素。(8分)24.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表6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观点观点主张者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列宁(1916年)德国及其同盟国应当承担战争责任以美国国务卿兰辛为首的“战争责任与惩处战犯委员会”(1919年)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负有其责蒂姆等部分德国历史学家(1919年)同盟国并非蓄意挑起战争勒努万等部分法国历史学家(1925年)德国对一战负有“完全责任”费舍尔等部分德国学者(1961年)帝国主义国家均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孙立新等部分中国学者(2014年)——摘编自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等(1)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6分)(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9分)部分学校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5DCBAC6-10DAABC11-15DBCBA16-20BCADC21.(20分)(1)思想:因地制宜建城;按人口多寡划分城市等级(以人口多寡作为城市分级标准);重视城市功能职业分区。影响: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利于成就霸业;为后世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10分)(2)不同: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