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国内外地质雷达技术发展状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国内外地质雷达技术发展状况(历史与现状)探地雷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04年,德国人Hulsmeyer首次将电磁波信号应用与地下金属体的探测。1910年Leimback和Lowy以专利形式在1910年的专利,他们用埋设在一组钻孔里的偶极子天线探测地下相对高的导电性质的区域,并正式提出了探地雷达的概念。1926年Hulsenbeck第一个提出应用脉冲技术确定地下结构的思路,指出只要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就会在交界面会产生电磁波反射,而且该方法易于实现,优于地震方法[1,2]。但由于地下介质具有比空气强得多的电磁衰减特性,加之地下介质情况的多样性,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比空气中复杂的多,使得探地雷达技术和应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初期的探测仅限于对波吸收很弱的冰层厚度(1951,B.O.Steenson,1963,S.Evans)和岩石和煤矿的调查(J.C.Cook)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直到70探地雷达技术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美国阿波罗月球表面探测实验的需要,更加速了对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试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大力研究,英国、德国也相继发表了论文和研究报告,首家生产和销售商用GPR的公司问世,即RexMorey和ArtDrake成立的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GSSI),日本电器设备大学也研制出小功率的基带脉冲雷达系统。此期间探地雷达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地表附近偶极天线的辐射场以及电磁波与各种地质材料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但这些设备的探测精度、地下杂乱回波中目标体的识别、分别率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二阶段,也称为实用化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其到80年代,在次期间技术不段发展,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相继推出定型的探地雷达系统,在国际市场,主要有美国的地球物理探测设备公司(GSSI)的SIR系统,日本应用地质株式社会(OYO)的YL-R2地质雷达,英国的煤气公司的GP管道公司雷达,在70年代末,加拿大A-Cube公司的Annan和Davis等人于1998年创建了探头及软件公司(SSI),针对SIR系统的局限性以及野外实际探测的具体要求,在系统结构和探测方式上做了重大的改进,大胆采用了微型计算机控制、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光缆传输高新技术,发展成了EKKOGroundPenetratingRadar系列产品,简称EKKOGPR系列。瑞典地质公司(SGAB)也生产出RAMAC钻孔雷达系统,此外,英国ERA公司、SPPSCAN公司,意大利IDS公司、瑞典及丹麦也都在生产和研制各种不同型号的雷达。80年代全数字化的GPR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数字化GPR不仅提供了大量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增强了实时和现场数据处理的能力,为数据的深层次后处理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GPR因此显露出更大的潜力,应用领域得以向纵身拓展。第三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可称为完善和提高阶段。在此期间,GPR技术突飞猛进,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探地雷达技术,出现了很多探地雷达的研究机构,如荷兰的应用科学研究组织和代尔夫大学,法国_德国的Saint-Louis研究所(ISL),英国的DERA,瑞典的FOA,娜威科技大学和地质研究所,比利时的RMA,南非的开普敦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的林肯实验室和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以及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等等。同时,探地雷达也得到了地球物理和电子工程界的更多关注,对天线的改进、信号的处理、地下目标的成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GSSI公司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在1990年被OYO公司收购,PulseRadar公司、Panetradar公司以及加拿大的SSI公司也在此时迅速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以后,探地雷达逐渐的象更多的领域拓展,在矿产调查、考古、地质勘探、铁路、公路、水文、农业、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市政设施维护以及刑事勘察等各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用以解决地质构造、场地勘察、线路选择、工程质量检测、病害诊断、超前预报、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研究等问题。我国探地雷达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高克德教授为首的探地雷达专题小组,针对煤矿生产特点研制开发出了一套探地雷达系列产品——KDL系列矿井防爆雷达仪,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地质雷达的先河。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国内探地雷达仪器研制水平的提高及国外先进的仪器引进,国内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过地下目标探测方面的工作,其中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二十二所、五十所、长春物理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爱迪尔公司等单位先后研制过探地雷达试验系统,并在其中某些技术上取得一些成果。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教授根据国内煤炭发展需要,成立仪器项目开发项目组,开始着手地质雷达的研制与开发,并于2004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质雷达产品。近几年来,探地雷达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已趋于平稳,仪器生产厂家把重点放在了数据采集速率和信噪比的提高,以及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的智能化方面。1.2.2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与解释的发展现状雷达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十分复杂,各种噪声和杂波的干扰非常严重,正确识别各种杂波和噪声,提取有用信息是探地雷达记录解释的重要环节,关键技术是对雷达记录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由于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形式与地震波十分相似,而且探地雷达数据剖面也类似于反射地震数据剖面,因此反射地震数据处理的许多有效技术均可用于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但由于雷达波和地震波存在着动力学差异如强衰减性,所以单一地移植、借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不够的,文献[20]对反射地震与探地雷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指出雷达波在湿的地层中衰减比在干的情况下要大,而地震波却恰好相反,探地雷达的穿透深度比地震波要浅得多。雷达信号常规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多次叠加来压制随即噪声;单道测量记录减去各道平均值来压制相干噪声;时变增益来校正由波前扩展及介质吸收引起的信号损失;低频、高通、带通等频率域滤波消除不必要的干扰频率;反褶积处理把雷达记录变成反射系数序列以达到消除大地干扰、分辨薄层的目的;偏移处理则是把雷达记录中的每个反射点移到其本来位置,从而获得反映地下介质的真实图像,偏移处理对消除直立体的绕射、散射产生的相干干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如利用小波变换的调焦功能和频域-时域双重局部性来压制噪声;将小波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雷达信号去噪目的;根据雷达有效信号和干扰信号在视速度上的差异,在频率-波数域上进行二维滤波达到去噪目的;通过分形技术、Hilbert变换等方法来提取雷达波的有效信息来提高分辨率;利用水平预测技术实现雷达信号水平噪声的干扰;利用雷达信号的统计学特征来实现去噪的目的等等。总之,雷达信号处理的方法类型很多,不同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实际情况又不同的应用效果。探地雷达解释模型主要包括正演模型和反演模型。在数值模拟正演技术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详尽地报道。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有:BurkeandMiller(1984)和Turner(1994)分别采用磁矩法模拟了半空间的线状物体的响应和在地球表面不同高度上偶极天线的近区和远区场特征和天线输入阻抗随大地电学性质的变化。CarcioneJ.M.(1996,1998)阐述了有耗各向异性介质中探地雷达波理论和二维TM及TE模式波场的数值模拟技术,以及雷达天线的辐射模式研究。Cai(1995)应用射线追踪法进行了二维介质中雷达波的传播与模拟研究。随着计算电磁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域有限差分法成为探地雷达模拟计算的首选方法。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发表了大量文章描述该技术在探地雷达天线辐射正演模拟方面的应用。其中典型代表作有:Maloneyetal.,(1990),TirkasandBalanis(1992),Roberts,R.L.和Daniels,J.J.(1997)等等。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许多探索,沈飚等于1997年以实际发射的脉冲子波为基础,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模拟了雷达波在层状铺垫介质中的反射曲线,分析、解释了与之对应的公路路面下的铺垫结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詹毅利用FDTD方法研究了脉冲探地雷达在有耗、色散、不均匀土壤中的应用;何兵寿、岳建华、邓世坤、冯德山等也利用FDTD方法对探地雷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地电模型雷达波德响应特征,FDTD方法的应用使探地雷达的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反演方面,德国MakkyS.Jaya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演模型,并用测试数据成功地反演出埋藏在混凝土中钢筋的图像。文海玉采用全局优化反演算法,毅探地雷达资料的观测数据与正演合成数据之差的平方合作为目标函数,反演除地下介质的参数;王兆磊利用地质雷达二维数据资料反演了地下介质的参数;但总体说来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因而目前能用于探地雷达数据解释或反演的成果并不多见。2.2国外地质雷达技术发展状况2.2.1国外地质雷达技术发展概况2.2.1.1美国的地质雷达技术美国有三个地质雷达厂家,GSSI是规模较大的一家(劳累代理),此外有PLUSRODAR(郑州大学张培代理)和PENETRADAR(欧美大地代理)。GSSI公司成立与1970年,1990年加入OYO集团,推出SIR-10型雷达,销售了150套,1994年推出SIR-2型雷达,4个月内销售25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推出了SIR2000,最近网上又推出SIR3000。美国PLUSRODAR公司的PLUSRODARⅤ型路用雷达,采用空气耦合双及型天线,有250MHz,500MHz,1GHz,2GHz多种型号。同时可安装4个不同频率的天线,测量速度可达110km/h。美国PENETRADAR公司创建于1974年,一直从事高精度路面雷达系统的设计开发,该公司的IRIS/IRIS-L型路面雷达已作为美国路桥检测的工业标准。在中国有十几家用户。2.2.1.2英国ERA公司SPRSCAN雷达英国有有两家雷达生产商,分别是ERA公司和SEARCHWELL公司。目前对于他们产品的详情了解甚少。2.2.1.3意大利IDS公司RIS-2K/MF雷达意大利意锐(IDS)公司生产的RIS-2K/MF雷达(北京博态克公司代理),多通道雷达。IDS公司具有多年国防及卫星雷达经验,民用始于于20年前,意大利电信在安装前光纤前需探测地下目标,提出了及其严格的要求,IDS公司为此研制出RIS-2K/MF雷达系统。目前配置的天线的频率有80,100,150,20,400,600,1200,1600MHZ。加拿大EKKOⅣ天线输入电压400V,光纤1000V,重复频率30KHZ。2.2.1.4瑞典及丹麦的雷达瑞典在生产地质雷达较早,上世纪80年代中期,ABEM公司就生产井下透射雷达,到现在工程探测及检测雷达及各类天齐全。瑞典的MALAGEOSCIENCE公司,丹麦的依可-丹公司,也都生产谈地雷达。2.2.1.5加拿大探头与软件公司PLUSE-EKKO雷达加拿大的Sensors&Software公司生产的PulseEKKO系列地质雷达在上世纪初就进入了中国(雷迪公司代理),早期产品为PulseEKKOⅣ,接着有功能改进的PulseEKKO100。该仪器的特点是接收与数字采样都放在天线中,通用光纤与笔记本电脑通讯,笔记本电脑作为记录器,抗干扰性强。但联线太多,野外使用不太方便。2.2.1.6日本OYO雷达日本的OYO生产地质雷达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产品进入我国,进入90年代后它将地质雷达的生产转给了GSSI。2.2.2国内的地质雷达技术发展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地质雷达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煤矿安全,重庆煤研所在和多煤矿进行了试验,采用模拟信号、屏幕显示技术,不是数字雷达。90年代初外国雷达进入中国后,电子部22所和航天部爱迪尔公司也先后开始数字化雷达的研制,分别推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