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作者:梁志敏来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从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出发,阐述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及注意点,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如何依托现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策略【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规划(2016年度)课题“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策略的行动研究”(ZC201635)阶段性成果.一、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接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作为年轻一代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未来生活所需的一种技能.数学是一门语言,简洁、具体、不含糊,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是需要阅读的.学生如果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体系,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阅读体验,与教材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好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等思考活动,才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二、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平时,我们说到数学,很多人会联系到奥数;说到阅读,很多人会联系到语文、英语.数学阅读往往容易给人忽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时,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感知、认识,忽视对数学的理性认识.当下,我们提倡减负,但平时我们一些教师、学校布置过多作业,搞到学生穷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数学阅读的具体要求.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只注重结论、结果,淡化对解决过程的准确表述,没有对推断做出合乎逻辑的说明,制约了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数学阅读本身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它取决于学生思维的程度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质量,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认知处理、思考消化,通过学生自身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并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听课,下课后一团糟,就是缺少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缺少主动阅读建构知识的环节,从而影响了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导学生学习阅读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鉴于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不同的特殊性,不应盲目复制文科阅读模式来引导数学阅读,应研究出有效的策略来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引入数学阅读,教师也应该掌握一些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前提与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因.初中生因为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更加需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化力.有了强大的数学兴趣做指导,学生在经历了探知、思考、成就这些一系列的环节后,数学学习的能力便能够大幅提高.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阅读场景,(甚至可以找一些学生表演数学场景),从而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阅读难度.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一定要具体而又充满乐趣,有启发性而又不失探索的价值,问题的呈现最好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设情境:一个父亲有一块平行四边的地,如何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儿子?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有兴趣去阅读课文找答案.同时,也可以提出所学原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和解答,使学生发现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二)加强指导,优化数学课堂模式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通过教学阅读和学习方法,提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同时,教师应在书中选读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性指导,对于教材及其辅导资料中不同的阅读内容给予不同的阅读策略与方法指导.这样,将数学阅读教学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将“讲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实践三种组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三)引导教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阅读前,教师应准备阅读指导纲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思考阅读.例如,新知识如何引入?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这个概念是怎么來的?提出的实际背景是什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扩展是什么?如何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结论?推导的总体概念是什么?还有其他的推理方式吗?等等.在阅读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并比较,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检索.总之一句话,数学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配合的思考过程.此外教师还应在每次阅读开始前布置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提高阅读效率.(四)数学阅读与生活实际结合数学的阅读离不开生活.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大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反复阅读、仔细咀嚼.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黄金分割”;同时让学生通过研究人体的身高,课室里面场景布置的比例,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五)读与练相结合,促进知识掌握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是严谨和逻辑性比较强的,因此,在阅读时需要对每个数学术语、句子、图表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手和脑并用,读与写结合.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教材中对于数学定理、公式、性质等理论有着严格的语言表述,非常简练,面对这些阅读内容,通常需要师生一起推导证明,从而强化记忆.还可以将自己的理解或是数学几何语言写在空白处,从而帮助自己的理解与学习,以便下次阅读和巩固.在数学阅读中还应注意适时转化文字语言为更灵动具体的数学语言.学生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转化成文本语言,将抽象内容变成更具体的内容.例如,在“幂的运算”这个小节的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发现“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这是本小节的核心知识的概括与归纳,但如何能转化为更加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了解更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复杂性简化,也可以开始公式.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如(4m)3=(4)3·(m)3=64m3等,使学生了解幂的运算的概念.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幂的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文字的归纳,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提问与修正,如此反复思考、反复修正的过程一定会更加强化学生对此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四、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注意点(一)注意图表的阅读当作数学题时,阅读图表总是比阅读文本要快得多,因为图表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关系的数量.数学问题中有很多种图表类型,如饼图、条形图、折扣图、柱状图和表格等,学生阅读图表后能从中找出规律,帮助解题.虽然文字的作用不能忽视,但图表阅读更有效,在做题上,学生应结合文字和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题意做题.(二)注意括号中文字的阅读括号中的文字往往是起解释的作用,比如,对一个数量的限定,矩形的长为x,面积为k,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kx;(x0),括号中x0就是对x的限定,x也无法取到小于零的数值.括号中有时提供一些公式或数量关系,比如,在设计到圆的面积计算式,如果题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括号中就会提供圆周率的部分数据,方便学生计算.括号中提供的某些数量关系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有时括号中会给出一些与题目相关的信息,比如,“有八年级两个班级共100人(一班人数大于二班人数)”,这个括号中文字就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信息,如果有兩种解,这个信息就能帮助学生确定最后的答案,如果忽略了括号中的信息,学生就会失分.(三)熟记书本的定理和公式熟记教材中的定理和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理解方式.有时候会定义一些数学问题,然后给出自己定义的相关公式,这些公式和定义与书中的相似,如果学生熟悉书本的公式和定义,他们将根据他们学到的思路来解答问题,如果遇到他们不熟悉的,想破头脑他们可能都难以找到解答思路.五、结束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阅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其思维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为学生日后更加复杂和高级别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马旭娣.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语数外学习·上旬,2014(2):75.[2]李世存.初中数学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学时代,2014(12):78-79.[3]费振东.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