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烟台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李振宏黄河文明是和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样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分外靓丽。而在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黑格尔的“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他认为,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高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夺,而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们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类似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我们必须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中提到“革卦”,经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后世对“革卦”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日日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也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与人类早期几大文明相比是较为突出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发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类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仅用千余年的时间。黄河文明文化形态中文字的变化、沿革,成为这种文明变革精神、创造精神的又一个鲜明例证。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在从秦到清这二千年社会历史中,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无疑是黄河文明求新求变精神及其创造能力的最好例证!(选自2017年12月04日《光明日报》,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大河文明,要远远优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B.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属性是保守的,因此一直否定属于大河流域文化的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C.夏商周三代分别尊崇君主、鬼神和礼法,这种治国原则的差异,说明当时代际的文明观念已经体现出鲜明的变革性和明显的进步性。D.我们在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保守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站在整体的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角度,客观公允地看到其所具有的求新求变的一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文化因素为论证前提,使论证思维更为缜密,论证角度更为全面,结论也显得无懈可击。B.文章引用古代典籍,证明黄河文明的基因中有求变求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着社会层面的发展和个人层面的进步。C.文章通过古埃及象形文字数千年没有较大变化与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变化、沿革就发展到今天的汉字的对比,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创新精神。D.文章从社会的变革、个人修养的提升、政治文明的进程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精神这个中心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各自地域条件限制,其居民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守旧、呆板和孤僻的特性。B.人类早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C.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创造的四大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D.强调现在要特别重视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独特之处,是为了继承和充分利用这种思想要素,更好地推动新时期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远远优于”的理解与原文“分外靓丽”的表述出入较大;B项,“一直否定”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人们一直没有重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C项,代际的文明观念体现的只能说是“变革性”,不能认为是“明显的进步性”。故选D。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发展为“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而不是“今天的汉字”。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表述绝对化,结合文本前三节内容分析,“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说法绝对。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皮根快跑傅昌尧①村边有条河,弯弯曲曲通长江;今年,河里来了好多水。②浊浊的、浑身长满了尖牙利嘴的洪水把大堤啃得皮开肉绽,老堤不行了就筑新堤,可浑身是脚的洪水又一口气爬上了新堤,借着风浪,洪水看到了河堤下那一缕缕无精打采的炊烟。③洪水冷笑着要进村。④村子里的人是从早晨开始撤离的。上级要在这里分洪,村子将被没顶。⑤傍晚时分,始终心存不安的支书皮根第二次偷偷摸回村子。不知为什么,皮根总觉得村子里还有人,特别是老人,他们舍不得离开。皮根从早晨到中午一直在做老人的工作。最后撤离的是一个刚死了老伴的老人,他死活不肯离屋,一手抱着老伴的骨灰盒,一手拿着菜刀……皮根的火爆脾气被点燃了,他扑上去夺下菜刀,将老人绑在门板上抬出了村。⑥厚重的云层里竟筛下来几缕斜斜的夕阳。平日,这应该是村里最温馨的时刻了:放学的孩子驮着夕阳,骑在牛背上吹着竹叶;女人们把灶膛点燃,让炊烟给蓝天抹一层青黛;鸡鸭聒噪,鸟雀投林……可现在,偌大的村子死一般沉寂,皮根似乎听到了自己眨眼睛的声音。他抬眼看了看西天那一抹病蔫蔫的残阳,布满了血丝的双眼里流露出困兽般的悲壮。其实,大堤能守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太不容易了,可作为支书的皮根还是感到莫大的遗憾和懊丧。⑦满头白发的皮根飘飘忽忽地在村巷里孑然而行,走着走着就又转到了这条纵贯南北的村道上来。这条道是去年刚修成的,这是最让他得意的一件业绩,可没承想却遭到住在村东和村西的人的议论,他们说老支书有私心,因为他的女儿女婿就住在这条道旁。皮根闻听心里“咯噔”一下子,他真的没想到要照顾家人,可事情偏偏巧在这儿了,怎么办?皮根心说,再解释也不顶用,今年拼了这身老骨头也要把东西村道修起来……可这大水把他的一切想法都泡得没踪没影儿了,就连脚下这条曾让他沾沾自喜的水泥道也会被冲垮。皮根在村子里边走边痛苦地呻吟,可村子里却没有人回应他的呻吟,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惶。⑧黑压压的乌云把最后一线残阳也吞噬了,皮根拖着铅砣般沉重的双腿来到了自家门前,门开着。撤离的时候一再叮嘱大家把门用铁丝铰紧,却忘了自家。⑨家里空荡荡的,孤独和疲惫在这时一下子攫住了皮根,他不愿挪动一步,就这样坐在自家的门槛上。直到这时他才突然觉得,其实最不想离村的就是他自己,跟洪水一样浊浊的泪顺着他的脸颊汩汩而下。⑩流了一会儿泪,皮根就觉得少有的轻松,是的,几十天来,唯有此时最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做了,等着吧,等着水来,我就和我的村子一起舒服了……皮根竟迷迷糊糊地靠着门框睡着了,他是真的累了。(11)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皮根忽然被一丝声音惊醒。这声音细小、柔弱得犹如早春刚出土的一线嫩芽,可就是这微弱的声音让他愕然而醒:难道村里还有人没撤?他顺着声音飘来的方向疾步寻去。那哀哀的声音似乎充满了村道,回荡着,敲击着皮根的心。皮根急红了眼,按照要求,大堤上应该马上要放炮了,洪水就会铺天盖地地下来了,可村子里怎么还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生命在呼救,是绝望的呼唤啊!(12)皮根跌跌撞撞,疯了一样寻找着,他突然大叫着:“莫慌炸堤!莫慌……”可他的叫喊声却被他早已嘶哑的喉咙给吞噬了,远处响起了最后一遍锣声,那炸药的引信已经点燃……(13)终于,皮根在村边的一个粪窖里,找到了那个柔弱的声音。粪窖里有积水,羊羔扑腾着,湿滑的窖壁已经把它累得几乎要沉下去。当看到站在高高粪窖上的皮根时,它突然安静了下来,像一个孩子般,羞怯地舔了舔嘴唇。(14)皮根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一把搂住羊羔。这时,那令人心悸的爆破声轰然响起。(15)皮根搂着怀里的羊羔,拼命地爬啊爬,可粪窖太深了,窖壁太滑了,他太累了……能够听见洪水的咆哮声了,皮根突然奋力将羊羔抛上地面,像对他的村民一样吼着:“快跑!往东边的高岗上跑!”(16)可那羊羔趔趄着,无法站起,哀哀地看着下面的皮根,呜呜地叫着。(17)“你个窝囊废!”皮根像往常一样,又暴怒起来,一股力量陡然升起,他猛地爬上粪窖,搂起地上的羊羔便跑。(18)身后,洪水在追……(选自2016年1月《百花园》,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洪水的肆虐情态,表现了洪水的凶残与无情,也渲染了洪水即将淹没村庄的紧张氛围。B.第⑦段通过插叙回顾了皮根在村里修筑村道的往事,表现了他虽遭受误解、非议,仍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胸襟情怀。C.细小、微弱的羊叫声,使本已疲累至极的皮根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舍命救出羊羔,揭示了拯救他人即是拯救自己的深刻主题。D.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支书皮根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也更易于打动读者。5.第⑥段画线部分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6.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答案】4.C5.描写往昔村庄温馨、美好、和谐的生活景象,与大坝将溃、大灾将临时村里的冷清死寂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烘托了皮根对村庄、对家的无比眷恋之情,另一方面又反衬了皮根的遗憾、懊悔和悲壮,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6.①皮根为救羊羔而冲出险境,可谓绝处逢生,顿使情节发生逆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独特艺术效果。②主人公奋然而起之举,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震撼力,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③故事结尾戛然而止,主人公命运充满悬念,既回扣题目,又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拯救他人即是拯救自己”不是本文的主题。故选C。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