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2136.1—2008代替SN0105—1992,SN0106—1992进出口纺织原料检验规程动物纤维 第1部分:绒类犚狌犾犲狊犳狅狉犻狀狊狆犲犮狋犻狅狀狅犳犻犿狆狅狉狋犪狀犱犲狓狆狅狉狋狋犲狓狋犻犾犲狉犪狑犿犪狋犲狉犻犪犾狊—犃狀犻犿犪犾犳犻犫狉犲—犘犪狉狋1:犆犪狊犺犿犲狉犲,犮犪犿犲犾犺犪犻狉犪狀犲狔犪犽犺犪犻狉20080904发布200903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 言 SN/T2136《进出口纺织原料检验规程 动物纤维》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绒类;———第2部分:兔毛。本部分为SN/T2136的第1部分。本部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进出口绒类纤维对生产、交易、质量监督和进出口检验中的质量需求,对SN0105—1992《出口绒类检验规程》和SN0106—1992《出口无毛绒检验规程》进行修订,并将两项行业标准进行了整合。本部分与SN0105—1992和SN0106—1992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检验环境(调湿)提出了要求;———用碱性次氯酸钠法取代了2.5%氢氧化钠法检验非动物纤维含量;———用平均长度值作为动物纤维的长度检验值;———增加了平均直径试验;———增加了其他动物纤维含量试验;———原绒、过轮绒、洗净绒主要考核净绒毛率或净绒率(A.C.W.C);———规定了每检验批次的检验吨数。本部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包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严兰珍、乔树亮、王媛。Ⅰ犛犖/犜2136.1—2008进出口纺织原料检验规程动物纤维 第1部分:绒类1 范围SN/T2136的本部分规定了进出口分梳山羊绒、山羊原绒、过轮山羊绒和洗净山羊绒试验方法、检验证书及包装、标志、储存、运输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进出口分梳山羊绒、山羊原绒、过轮山羊绒和洗净山羊绒及驼绒、牦牛绒等绒类纤维的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N/T213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2910 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0—1997,eqvISO1833:1977)GB/T6500 羊毛回潮率试验方法 烘箱法GB/T6977 洗净羊毛油、灰、杂含量试验方法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10685 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 投影显微镜法(GB/T10685—2007,ISO137:1975,MOD)GB/T14593 山羊绒、绵羊毛及其混合纤维定量分析方法GB18267 山羊绒SN/T0980 进出口山羊绒净绒含量检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N/T2136的本部分。3.1 净绒毛率 狊犮狅狌狉犲犱狔犻犲犾犱除去绒毛纤维本身以外的所有杂质(包括附着的油脂及吸附的水分),以公定含油脂率和公定回潮率修正后的质量占未除去杂质、油脂、水分前原绒毛质量的百分率。3.2 净绒率 犪犮狋狌犪犾犮犾犲犪狀狑狅狅犾犮狅狀狋犲狀狋(犃.犆.犠.犆)除去绒纤维本身以外的所有杂质(包括附着的油脂及吸附的水分)及粗毛,以公定含油脂率和公定回潮率修正后的质量占未除去杂质、油脂、水分及粗毛前原绒毛质量的百分率。3.3 疵点绒毛 犱犲犳犲犮狋犲犱犺犪犻狉(犮犪狊犺犿犲狉犲)非正常的、有各种缺点的绒毛。注:疵点绒毛未包含在GB18267中。1犛犖/犜2136.1—20083.4 草刺绒毛 犳犻犫狉犲狑犻狋犺狊狋狉犪狑狊沾附草籽、花子、蒺藜等的绒毛。3.5 污块绒毛 犳犻犫狉犲狑犻狋犺犱犻狉狋粘接粪块或其他污物,难以分开的绒毛。3.6 皮块绒毛 犳犻犫狉犲狑犻狋犺狊犽犻狀剪毛不慎,基部带有皮块的绒毛。3.7 黄残绒毛 犳犻犫狉犲狊狋犪犻狀犲犱犫狔狌狉犻狀犲因受潮湿或粪尿等影响,颜色发黄、强力小、光泽暗淡的绒毛。3.8 印记绒毛 犳犻犫狉犲狊狋犪犻狀犲犱犫狔犿犪狉犽狊带有涂过沥青、油漆标记痕迹的绒毛。3.9 疥癣绒毛 犪犮犪狉犻犪狊犻狊犮犪狊犺犿犲狉犲从患有疥癣病的羊身上取得的绒毛,带有结痂或皮屑。3.10 弱节绒毛 犳犻犫狉犲狑犻狋犺狑犲犪犽犲狉狊犮犪犾犲狊生长或营养不良,致纤维的一部分直径明显变细,产生弱节的绒毛。3.11 毡并绒毛(毡片绒毛) 犳犲犾狋犲犱犳犻犫狉犲由于受潮等原因,绒毛纤维互相交错,纠缠成毡并状或束状。3.12 重剪绒毛(二剪绒毛) 狉犲犳犾犲犲犮犲犱犳犻犫狉犲剪绒毛所留底茬过长,经再次剪下来的短绒毛。3.13 肤皮绒毛 犳犻犫狉犲狑犻狋犺犱犪狀犱狉狌犳犳纤维根部带有大量肤皮的绒毛。4 产品分类4.1 绒纤维分为:山羊绒、驼绒和牦牛绒等。4.2 山羊绒按其天然颜色划分为白、青、紫三类。4.3 山羊绒颜色分类规定见表1。表1 山羊绒颜色分类规定颜色类别外 观 特 征白山羊绒绒纤维和毛纤维均为白色青山羊绒绒纤维呈灰白色或青色,毛纤维呈黑、白相间色或棕色紫山羊绒绒纤维呈紫色或棕色,毛纤维呈棕色或黑色4.4 不同颜色类别的山羊绒相混,按颜色深的定类。2犛犖/犜2136.1—2008第一篇 分梳绒5 抽样5.1 批次按同一合同、同一生产批次、同一颜色分批,为保证货物的均匀性和抽样的代表性,每检验批质量不得超过2t。5.2 取样数量按货物总包数的30%抽取样品。软包批量低于0.5t时逐包取样,机轧包少于3包逐包取样。每批货物品质样总质量不少于300g,回潮率试样质量每份约50g,总量不少于400g。同批次中对所确定的每个抽样包抽样量基本相同。回潮率试样抽取后应立即放于密封容器内,并在4h之内定重。5.3 取样方法随机确定抽样包,在包的上、中、下部位深于包皮15cm及以上抽取样品,对已确定的抽样包应完全开包取样。机轧包、软包均应在取样同时进行打包,并逐包称量,随即将称出的质量刷于包头上。6 检验6.1 仪器和用具a) 显微投影仪;b) 电子显微镜;c) 烘箱;d) 天平(分度值:0.01g、0.0001g);e) 恒温水浴锅;f) 索氏油脂抽出器;g) 液体石蜡或粘性介质液;h) 有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500mL;i) 100目铜丝筛;j) 哈氏切片器或双刀片;k) 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板、玻璃器皿;l) 绒板:其颜色与试验纤维颜色呈对比色;m) 直尺、坐标纸、尖头镊子等。6.2 试样制备6.2.1 将所抽取的品质样平铺在试验台上进行充分混合,用四分法对角分成两份,一份为试验室样品,一份留作备样保存。6.2.2 将试验室样品置于温度20℃±2℃,相对湿度为65%±3%的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后称量,当两次称量质量的差异(两次称量相隔2h)不超过后一次称量质量的0.25%时,即认为试验样品达到吸湿平衡。6.2.3 将达到吸湿平衡的试验室样品充分混合,用多点法从正、反两面随机抽取试样,试样质量及数量见表2。表2 试样质量及数量试验项目每份试样质量/g试样数量/份含粗率含杂率533犛犖/犜2136.1—2008表2(续)试验项目每份试样质量/g试样数量/份平均直径其他动物纤维含量约201非动物纤维含量53含油脂率53手排长度约201异色纤维含量526.2.4 称取回潮率试样,精确至0.01g。6.3 试验方法6.3.1 含粗率、含杂率试验6.3.1.1 试验称取试样质量,精确至0.01g。将试样分别置于与被测绒纤维颜色反差较大的实验台上,用镊子将粗毛、杂质(包括肤皮)拣出置于玻璃器皿内,分别称取质量,精确至0.0001g。6.3.1.2 含粗率、含杂率计算含粗率计算见式(1),含杂率计算见式(2)。犮=犿犮犿×100…………………………(1)狕=犿狕犿×100…………………………(2) 式中:犮———含粗率,%;犿犮———粗毛质量,单位为克(g);犿———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狕———含杂率,%;犿狕———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6.3.1.3 试验结果以两份试样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当分梳山羊绒两份试样含粗率的绝对值差异大于0.05%时,分梳驼绒、牦牛绒两份试样含粗率的绝对值差异大于0.5%时,分梳山羊绒、驼绒、牦牛绒两份试样含杂率的绝对值差异大于0.05%时,需增试第三份试样,并以三份试样含粗率或含杂率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计算结果含粗率修约至一位小数,含杂率修约至两位小数。6.3.2 异色纤维含量试验6.3.2.1 试验称取试样质量,精确至0.01g。将试样置于白色衬纸上,并在白色光不小于400lx的光源条件下用镊子将白山羊绒中含有的与其颜色有差异的绒毛纤维拣出,记录根数。6.3.2.2 结果表示异色纤维含量以“×根/5g”的形式表示。6.3.2.3 试验结果以两份试样异色纤维含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计算结果修约至整数。6.3.3 手排长度、短绒率试验6.3.3.1 制样将手排长度试样平铺在试验台上,用镊子在不同部位用多点法从正、反两面随机抽取纤维(不少于4犛犖/犜2136.1—200840个点)约100mg~150mg,充分混合,平分三份,其中两份用于平行试验,一份留作备样。6.3.3.2 排图将试验小样用手反复整理成一头齐且纤维自然顺直的小绒束,在绒板左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以一定的密度均匀排成一端平齐地贴覆在绒板上的绒图。将试样起出,整理成小绒束,如此操作数遍(不多于四遍),使绒纤维以一定的密度均匀地排成底边长度为250mm±10mm的纤维长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图16.3.3.3 作图将玻璃板覆盖于纤维长度分布图上,在玻璃板上画出所排纤维长度曲线图,再用半透明的坐标纸置于玻璃图板上描绘出长度曲线图。以长度曲线图的底边为横坐标,纤维长度为纵坐标,从原点犗自左向右每间隔10mm标出横坐标犡1、犡2、……、犃(如果末组组距小于10mm,标出终点横坐标点犃),测量每一组对应的纤维长度犗犅、犔1、犔2……、犃犆。6.3.3.4 平均长度计算平均长度计算见式(3)。犔=1/2(犗犅+犃犆)+∑犔犻狀…………………………(3) 式中:犔———平均长度,单位为毫米(mm);犗犅、犃犆———纤维长度分布图两端的端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犔犻———纤维长度分布图中每间隔10mm量出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狀———长度分布图的组数。注:如果末组组距小于10mm,如0.5mm计为0.5组。6.3.3.5 短绒率计算短绒率计算见式(4)。狊=犡狊犃犗犃×100…………………………(4) 式中:狊———根数短绒率,%;犡狊犃———15mm及以下长度纤维对应的底边长度,单位为毫米(mm);犗犃———长度分布图底边总长度,单位为毫米(mm)。6.3.3.6 试验结果以两份试样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当两份试样测得平均长度的绝对值差异超过2mm时,须增试第5犛犖/犜2136.1—2008三份试样,并以三份试样平均长度值作为最终结果。计算结果平均长度修约至整数,短绒率修约至一位小数。6.3.4 平均直径试验按GB/T10685进行。6.3.5 其他动物纤维含量试验6.3.5.1 显微投影仪法6.3.5.1.1 制样将准备做其他动物纤维含量的试样平铺在试验台上,用镊子在不同部位用多点法从正、反两面随机抽取纤维(不少于20个点)约600mg,充分混合,平分三份,其中两份用于平行试验,一份留作备样。将试样用哈氏切片器或双刀片切取0.2mm~0.4mm长的纤维片段,将这些纤维片段放在滴有液体石蜡或粘性介质液的载玻片上,用镊子搅拌,使之均匀分布在介质内,然后盖上盖玻片。盖时注意,应先去除多余的粘性介质混合物,保证覆上盖玻片后不会有介质从盖玻片下挤出,以免纤维流失。6.3.5.1.2 测量把载有试样的载玻片放置于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