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一.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跬.(guǐ)步慰藉.(jiè)锲.(qì)而舍之B.拓.(tuò)片开拓.(tuò)惴.(zhuì)惴不安不屑.(xiāo)一顾C.皓.(hào)首竦.(sǒnɡ)身弱不禁.(jīn)风浑身解.(xiè)数D.舟楫.(jì)模.(mó)样曲.(qǔ)高和寡挈.(qiè)妇将雏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稗官蛇鳝偈子仓皇失措急于事攻B.永诀遒劲不耻无坚不催涵泳游优C.缉拿即使辞藻荣誉等身居高临下D.肤浅湮没信扎延口残喘固步自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②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③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④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禁枪的又一轮争论。⑤强调道德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不能用道德绑架他人,不论它听起来有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足为训....。⑥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既损害公民权益,也损害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读书也就愈不易。固然书籍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B.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艺也一样,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关注、思考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这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责任。C.王小鹰的《长街行》,通过对一个普通女性成长历程与心路历程的描述,展现了城市的变化发展与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心灵嬗变之间的关系。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将通过网络、媒体,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向学生征集春联、拜年短信,特别是如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好创意。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7.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句中的断句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6分,每小题2分)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选自《人民日报》)12.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表现方式相同,本质一样。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13.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个国家或民族只要具备和谐的文化传统,就会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6分,每题2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小学..而大遗小学:学校的初级阶段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的人1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皆出于此乎?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吾其.还也C.其.可怪也欤D.其.孰能讥之乎?1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士大夫之族不见得明智的结论。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6分)四.(30分)18.把下面四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重点字词。(12分,每一句3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分)20.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4)“”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5)《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6)《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