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道路探索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9·原创题)1949年6月11日,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南海举行新政治协商会筹备会预备会议。召开新政协会议的目的是()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2.(2018·高密一模)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B.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2018·宁夏中考)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A.祖国获得了统一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西藏自治区成立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4.(2019·原创题)2018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时指出,我们老一辈领导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革命友谊,彼此信赖,相互支持,书写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源于()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5.(2018·河池中考)“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A.和平解放西藏B.进行抗美援朝C.实行土地改革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6.(2019·原创题)2018年6月22日,C919大型客机同时在上海和西安两地开展试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B.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7.(2018·白银中考)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8.(2018·青岛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9.(2018·滨州中考)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49年《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2018·贺州中考)连环画是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如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1.(2018·滨海一模)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出于()A.新中国成立的需要B.土地改革的需要C.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12.(2018·潍坊二模)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D.外交政策发生重大的改变13.(2018·无锡中考)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14.(2018·泰安非毕业年级中考)“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15.(2018·河北中考)下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16.(2018·孝感中考)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长征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大庆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二、非选择题17.(2019·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材料一、二与哪一运动有关?说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的关系。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4)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8.(2018·宿迁中考)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史》第三编(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土地改革的意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1.(2018·江西中考)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2018·河南中考)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A.实施了“一五”计划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C.制定了“863”计划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3.(2018·青岛中考)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2019·原创题)2018年8月,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两弹元勋”是()A.王进喜B.袁隆平C.邓稼先D.屠呦呦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2019年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5周年5.(2019·原创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世界为之震惊,国人为之振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指()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6.(2019·原创题)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制定这部“文献”的会议()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选举朱德为国务院总理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A2.B3.B4.D5.C6.B7.C8.A9.B10.B11.D12.C13.D14.B15.C16.B17.(1)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关系: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土地改革法》的指导下,从1950年冬起,全国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行业:重工业。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一五”计划也可)(3)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18.(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加练预测】1.B2.A3.B4.C5.D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