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原子量:H:1O:16C:12N:14Na:23Mg:24Al:27S:32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A.化学变化涉及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故A正确;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可以相同,故C错误;D.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C。2.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2)2Ag(s)+1/2O2(g)=Ag2O(s);ΔH=-31.0kJ/mol,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A.-317.3kJ/molB.-379.3kJ/molC.-332.8kJ/molD.+317.3kJ/mol【答案】A【解析】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已知反应可知(1)-(2)即得到Zn(s)+Ag2O(s)==ZnO(s)+2Ag(s),所以ΔH=-348.3kJ/mol+31.0kJ/mol=-317.3kJ/mol,答案选A。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C.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不一定,如碳的燃烧,所以是放热反应,但是常温下还是不自发的,需要加热后才是自发反应。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不一定,反应自发与否和反应的快慢没有直接的联络。C.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正确。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是熵增大的过程;故选C。考点:自发反应熵点评: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判断依据是△G=△H-T△S△G——吉布斯自由能。△H——焓变(△H0为放热反应,△H0为吸热反应)。△S——熵(物质混乱度的量度,如固体变成气体,混乱度增加,△S0)。T——温度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如果△G0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反之则不可以自发进行。恒温恒压下: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当△H0,△S0时,反应不自发进行;当△H0,△S0或△H0,△S0时,反应是否自发与温度有关,一般低温时焓变影响为主;高温时,熵变影响为主,而温度影响的。大小要看△H和△S的具体数值而定。反应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要讨论反应的自发性,也要指明反应条件。如果没有交代反应条件,只讲“某某反应不自发”“某某反应自发”,实际上是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反应。“一定条件”指“一定的温度一定压强”。例如,反应CaCO3=CaO+CO2↑在常温常压是非自发的,而在高温下则是自发发生的。用吉布提自由能计算公式(△G=△H-T△S)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时,可以看到T对△G的值有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决定△G是大于0还是小于0;式中△H是一个与温度、压强有关的物理量。因此,讨论△G是大于0还是小于0,实际上也是在一定温度与压强下进行的。4.分析下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g)=A(g)+1/2B(g)△H>0B.2C=2A+B△H>0C.2A(g)+B(g)=2C(g)△H>OD.A(g)+1/2B(g)=C(g)△H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分析可以知道C能量高于A、B总能量,若C为反应物,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C为生成物,则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小于0放热,大于0吸热,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A、若反应为C(g)=A(g)+1/2B(g),则反应物C能量高于生成物A、B总能量,反应放热,△H0,故A错误;B、若反应为:2C(g)=2A(g)+B(g),反应物C能量高于生成物A、B总能量,反应放热,△H0,且A、B、C都是气体,选项方程式中未标注物质聚集状态,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故B错误;C、若反应为2A(g)+B(g)=2C(g),反应物A、B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吸热,△H>O,A、B、C都是气体,选项方程式中标注了物质聚集状态,故C正确;D、若反应为A(g)+1/2B(g)=C(g),反应物A、B总能量低于生成物C,反应是吸热反应,△H0,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C.A的转化率减小了D.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的瞬间B的浓度是原来的50%,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这说明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a<b,A的转化率增大,B的质量分数增加,答案选B。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6.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温度降低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只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选A。点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归纳:。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酸性的是()A.NaClB.Na2CO3C.NaHSO4D.NH4Cl【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该物质为酸或强酸弱碱盐,酸电离出氢离子或盐中弱碱阳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详解】A.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故A错误;B.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其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C.硫酸氢钠溶液中完全电离,溶液呈酸性,不是水解的原因,故C错误;D.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盐类水解特点来分析解答,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酸或盐,很多同学往往漏掉盐而导致错误,为易错点,硫酸氢钠溶液是电离显酸性而非水解造成的。8.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c(OH-)的溶液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室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若温度不是室温,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错误。B.在任何温度下,c(H+)=c(OH-)的溶液一定为中性溶液,正确。C.强酸、强碱的元数没有确定,所以二者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错误。D.非电解质溶于水若发生反应产生酸或碱,则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因此不一定得到中性溶液,错误。考点: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及中性的判断的知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B、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详解】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B、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B错误;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10.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C.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mL,理论上所求中和热不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是不可避免的,A不正确;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B不正确;反应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正确;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改变盐酸的用量,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可能不同,但中和热是不变的,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中和热测定的有关实验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中和热实验测定原理的了解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利于提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1.常温下,用0.1mol/L的HCl溶液滴定amLNaOH稀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消耗HCl溶液bmL,此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OH-)是()A.1×10-7mol/LB.1×107mol/LC.0.1mol/LD.0.01mol/L【答案】A【解析】【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详解】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故常温下,氯化钠溶液中c(H+)=c(OH-)=10-7mol/L;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选A。12.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H4+)>c(Cl–)>c(H+)>c(OH–)B.c(NH4+)>c(Cl–)>c(OH–)>c(H+)C.c(Cl–)>c(NH4+)>c(H+)>c(OH–)D.c(Cl–)>c(NH4+)>c(OH–)>c(H+)【答案】B【解析】氨水是弱碱,所以pH=11的氨水的浓度大于0.001mol/L,因此在反应中氨水是过量的,溶液显碱性,答案选B。13.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答案】D【解析】要证明某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关键是看该物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如完全电离,则为强电解质,如部分电离,则为弱电解质。浓度约1mol/L的醋酸其pH为2~3,说明醋酸在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故为弱电解质。14.95℃时,纯水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6mol/L。若将0.01molNaOH固体溶解在95℃水中配成1L溶液,则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单位:mol/L)()A.10-6B.10-10C.10-8D.10-12【答案】B【解析】【详解】95℃时,水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6mol/L,则此时KW=c(H+)×c(OH-)=10-12,0.01molNaOH固体溶解在95℃水中配成1L溶液,c(OH-)=0.01mol/L,则c(H+)=10-12/0.0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