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北海品牌城市形象战略前言举世瞩目的“东盟—中国”南宁博览会开幕,北海又一次面临重大机遇。受北海市政府和《阳光之旅》杂志社邀请,本院组织战略专家将陆续推出城市策划系列最新的专题文章,以飨关注城市战略研究的爱好者。中城院接受中国城市政府城市战略研究项目委托并欢迎共同探讨。中国城市研究院品牌中心2004年10月一、美丽北海:中国理想的第二居所每每打开中国地图,目光就会情不自禁地沿着美丽的海岸线,从北至南地畅想着大连、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广州、北海等滨海城市的财富故事。如果将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比作银光闪闪的项链,那幺,自北而南镶嵌在其中的一座座色彩缤纷、风格多样的城市,就是一颗颗美丽无比的珍珠。毕竟,在许多内地中国人的印象中,“海”是一生的期待与向往。而在中国灿若星空的滨海城市中,青岛、大连、三亚、北海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闻名中外的“南珠之乡”——广西北海,位于在祖国大陆的南端,是一座最适于人居住的亚热带海滨旅游城市。这个城市具有“一城系五南”的区位优势:位于中国西南方,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与海南和越南隔海相望。揭开北海迷人的面纱,您会发现这里有纤尘不染的蓝天,整个半岛碧海环绕,徐徐拂来的海风温柔而湿润,不分昼夜,轻轻地为人们揩去辛劳、吹走烦恼。这里有连绵起伏二十五公里的临海沙滩——北海银滩,滩平长、沙白细、浪柔软、水温净、无鲨鱼,是旅游者向往的“天下第一滩”。这里有闻名中外的“南珠”。这里有健康负离子名列全国之首的空气。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海底森林红树林。这里有美丽传说中的“美人鱼”。……2003年,北海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范例奖,正朝着把北海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优秀海滨旅游城市而努力。此外,北海得天独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却是上天赐给北海人的一宝。据悉,专家对北海空气使人长寿延年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时,发现北海的年平均气温22.4℃正应验了黄金分割律。据医学专家解释,人在气温20℃~24℃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乘以黄金分割系数0.618为22.8℃,在这一环境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肌能均处于最佳状态。于是,美丽的北海,美丽的栖居环境,引得不少北方老人为了长寿,纷纷在冬季“移居”北海,直到春天才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样的“候鸟”生活让他们容颜焕发,青春常驻,因此自栩为“候人”。他们都说北海的空气清新,高含量的负离子还可治疗咽喉炎和哮喘病,这里可真是长寿健康的宝地。甚至精明的江浙炒房军团,也“觊觎”北海楼市已久,他们说北海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适宜休闲和养老,在当地购房是一种“健康投资”。美丽北海,以“中国理想第二居所”而名誉世界。美丽北海,正以“海”的形象,处于腾飞的前夜。二、发现北海:中国“海上丝路“始发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北海作为一部在中国海洋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巨著,其价值与意义除了大家熟知的“西南通道”和“旅游城市”外,更重要的是“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交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北海“风水宝地”的历史地位。因此,北海不仅值得世人重新阅读与感受,更值得北海人自己重新审视与发现。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千里,武帝六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五月,有都元国……自黄支国行船约八个月,到皮宗;再行船约二月,到日南象林交界。黄支国南面,有程不国”。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历史真相却长期被忽略了。我们可以大胆展开这样的想象——大约在1500年前,某一天早晨,一队满载丝绸和陶瓷的帆船,阵容庞大,有国家派出的使者(太监)、有翻译、有商人、有船队工作人员,从北海古港口驾船徐徐驶出,直航东南亚再转中东,再到其他更加遥远的国度……从此,北海一度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这,这就是不仅历史上文明,而且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中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中最耀眼的一页———“海上丝绸之路”,穿越漫漫2000多年历史长河之后,北海在被遗忘的南中国古海港的废墟上,渐渐抖落她的风尘,亮出迷人的风貌,并开始为世人所瞩目。北海市作为举世瞩目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对外交流历史悠久,先后有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作为这些机构办公、居住、通邮、传教、行医和办学的用房,在北海当时的郊区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西洋建筑,就是这一批西洋建筑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我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文物景观。2001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这是北海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对提高北海市的文化品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北海近代建筑群,就包括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法国领事馆、北海关大楼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德国信义会旧址、双子子楼旧址、会吏长楼旧址、女修道院旧址、主教府楼旧址、普仁医院旧址、贞德子学校旧址、涠洲天主堂、涠洲城仔教堂等15座近代西式建筑。甚至有学者论证,“海上丝绸之路”民路成于战国,商路繁于秦朝,官路通于西汉;唐代东移广州,宋元北迁泉州,明代成为绝唱。可以说,一部北海地方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其中,以北海为枢纽,沟通中国与东南亚的古道,通常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甚至还有学者称之为“陶瓷之路”、“茶叶之路”和“文化之路”。所有这些珍贵的史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带给北海的,实在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这写文化遗产,对于北海城市品牌形成,凸显北海城市特色,增添北海城市魅力,推进北海快速发展,均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三、北海是海:北海不能缺席“海上丝路”“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外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十分关注。据有关专家回忆,1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中国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站在广州,由于种种原因,仅仅开了1天的会,便转移到福建泉州,而泉州则以高规格的学术活动与政府行为结合,成功地发挥了南宋时期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优势。10年来泉州3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并与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2001年12月份以来,广州、徐闻、宁波、泉州等都争说自己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不惜花重金在四星级、五星级宾馆相继召开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并通过媒体借专家之口,咬定自己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如宁波请了50多位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举行“海上丝绸之路”论坛,达成“宁波共识”:让宁波与泉州、广州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州也于今年元月12日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的研讨会,准备为应有的名分“正名”。既然全国有那么多城市在争“海上丝路”始发港名分,那么“海上丝路”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各个港口城市争始发港的依据又何在呢?“海上丝路”的现实意义,用原广州市委副书记、现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朱小丹的话来说是“最大的国际名片”。他在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学术讨论会上说:“‘海上丝路’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广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过去广州文化品牌只有‘星星’,没有‘月亮’,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广州文化的‘月亮’。‘海上丝路’是历史给广州留下的品牌,广州一定要擦亮这个品牌。”“海上丝路”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正因如此,全国的几个港口城市才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始发港”名分。而且依据几乎都很充分。透过以下是各个城市的陈词,我们可以看到“海上思路”背后的价值。广州市称,《史记》早有记载,汉代番禺(即广州)已是中国一大都会,又是海外奇珍异宝集散地;唐代,广州为东方第一大港,中国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史也在广州首先建立;广州市保存的南海神庙、怀圣光达、光孝寺、清真光贤古墓等古代遗址,都是广州作为“海上丝路”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同时,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都是最早在广州登陆,广州出土的与“海上丝路”有关的汉墓有上千座。由此可见,广州无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宁波市称,宁波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就从事我国最早的水上活动,唐代中期就与日本、高丽等通航作经贸文化交流。自唐代以来的大量日本使节和学问僧均经宁波出入中国。迄今日本故都奈良市的正仓院藏有从明州港(今宁波)海路运去的丝绸织物、青瓷等文物。如今宁波市有建于东汉的“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以及各种建于晋、唐、宋、清时期的寺庙、使馆、码头遗址,证明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泉州市也称,泉州港开放历史虽然不如广州、宁波早,但早在元代就拥有显赫的地位,迄今仍保存有一条完整的宋代沉船,还有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供阿拉伯海商活动的清真寺等,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图片上,只标了泉州,却没有广州、宁波,这就足以证明泉州才是“海上丝路”的始发点。而广东徐闻虽是一个小海港,但是在争“始发港”时同样理直气壮:《汉书·地理志》是最可靠的记载“海上丝路”的史料。据该书记载,“海上丝路”的始发港就是徐闻,根本没有什么广州、宁波、泉州。另据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报道,这些城市在争“始发港”名分上不仅仅造造舆论,而且已有了“大动作”,如泉州,目前已以“海上丝绸之路”之名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福建省政府提交国家文物局,并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而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的北海,一度受到冷落。北海人捧着“海上思路”始发港这一金饭碗,却不知其自身的席位在何处,自身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面对泉州、广州、徐闻、宁波等城市的争执与挑战,面对北海大量证据确凿的史实,北海不能再次沉默,有必要说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因,梳理一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让历史告诉未来。为什么有“海上丝绸之路”?按照古代的说法是“先有珠,后有丝,而后有路”。即先有合浦的珍珠,才引来中原地区的丝绸,而后才有了通往各国的丝绸之路。当时,合浦产的珍珠称“南珠”,驰名中外,有“东珠(日本)不如西珠(欧洲),西珠不如南珠”之说,因而中国历代都把合浦珍珠当作向朝廷进贡的稀世珍宝。合浦把自己的珍珠拿到中原做交易,而后把中原地区的丝绸运到合浦,再把它运到国外,这样“丝绸之路”的产生就顺理成章。众所周知,合浦县号称“南珠之乡”,“珠还合浦”的故事遐迩闻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设合浦郡,县城所在的廉州镇一直是历代郡县、州、府治所。合浦县地形平坦,临江濒海,南流江贯县境注入北部湾。自古以来,合浦港与内地(尤其中原地区)的联系主要靠水路,自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港溯南流江过北流江、浔江、漓江、湘江而达长江水系,再辗转到达中原地区。正是通过南海至中原的这条水道,中原、荆楚、湘桂的物资、人员大量进入合浦地区,同时合浦的农渔产品也循此水路直销中原。在中国古代,这条黄金水道成为以丝绸为象征的中外海上贸易重要通道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加快了向岭南地区推进的步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出兵南越直至南海北部湾畔,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先后“徙兵士农夫罪人五十万于其地”。秦朝曾派兵士凿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后又凿桂门关沟通北流与南流江。这样秦军从中原出发,沿长江、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抵达合浦,将秦王朝的疆界推进到南海之滨。大量北方移民定居岭南地区,与当地越人相处融合,也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信息,使合浦成为秦朝中国南海前哨、军事重镇。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征集“楼船十万”,水陆并进至合浦征讨交趾叛乱。西汉后期汉朝开凿湖南南部的峤道,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