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个性及其倾向性做人与做事一华侨想在家乡出资办厂,寻找合作人。考察两个年轻人,与之下棋。谁赢了便与谁合作.两青年都是下棋高手。老华侨以微弱优势战胜了第一个青年;第二个青年在下棋过程中,利用老华侨起身倒水之机,偷换了一个棋子,战胜了老人。结果老人与第一个青年合作。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人格)个性与生活中的“个性”不同(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个性的多种本质特征。(二)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个别性等基本特征。1、个性的个别性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正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2、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个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生理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环境造就人”说明: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3、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结构中的各成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当个性的各成分之间协调一致时,人格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4、个性的社会性(本质特征)人的行为活动是社会性的,个性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二、个性结构个性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两大部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⒈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要反对遗传决定论⒉社会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反对环境决定论⒊教育对个性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但要反对“教育万能论”⒋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是可能来自个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的外部。如:人渴了需要喝水,饿了需要吃饭;父母“望子成龙”使孩子努力学习;社会秩序不好,使人产生安全的需要。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就越容易引起并推动人们的活动。(二)需要的种类需要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的需要等等。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不同。社会需要是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友谊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等2、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获得满足。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和观看电影电视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需要的满足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物质需要。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三)需要的结构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中影响最大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人对食物、水、空气的需要等;安全需要:人对稳定、受到保护、躲避危险、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人对集体地位、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人对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的需要。案例:侯老伯的怪病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安大学在宣传部工作,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在家里待不住,成天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家里人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菜、除草,给旧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伯无病。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需要。二、动机(一)动机的概念人有很多需要,不可能都满足,有些需要强烈,立即行动起来加以满足,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就是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动机要求活动。动机有三种功能:发动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二)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3、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三、兴趣1、兴趣的概念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如: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浓厚兴趣。(魏书生申请当教师)当兴趣不是指向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如:对体育、绘画、书法活动的爱好等。⒉兴趣的种类⑴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⑵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如:对看电影、读小说的兴趣。间接兴趣:由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兴趣。如:学习和工作⒊兴趣的品质①兴趣的广度:兴趣的范围问题。②兴趣的深度:兴趣的深刻程度,中心兴趣的问题。③兴趣的稳定性持久保持④兴趣的效能:兴趣对行动的推动作用积极兴趣:推动行动消极兴趣:停留于心理状态复习题1、什么是个性?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2、什么是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哪些层次?3、什么是动机?动机的种类有哪些?4、什么是兴趣?兴趣有哪些品质?(三)动机系统的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动机冲突、合成和转化三方面。1、动机冲突⑴双趋冲突(二者取一)⑵双避冲突(二者回避一个)⑶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接近和回避)⑷双重趋避冲突(两个以上目标,目标积极和消极两面)案例:母子战争39岁的王女士性情温弱,她有一个16岁的儿子,名叫萧萧,从小娇生惯养,极度迁就,可母子关系还较为和谐。但是近三年来,萧萧迷恋上网络游戏,母子之间争吵不断,萧萧不但不听母亲的劝阻,而且还言辞激烈地训斥母亲说:“品质不好、发贱、狡辩、”等等,甚至动手打母亲,母亲伤心之极,曾拒绝给他做饭、洗衣服,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又与心不忍,放不下儿子。无奈之下,带着儿子走进心理访谈,寻求帮助。专家建议:建立母子之间的行为规则;合理的需要可以满足,不合理的需要坚决不能迁就。1、目标越高发展越快吗?2、有人讲:“我只要达到某某愿望就一生无求了”可信吗?案例:在外乖孩子,在家小暴君周女士有个女儿叫明恩,今年5岁,小时侯经常生病,身体脆弱,家人因担心而倍加疼爱她。特别是从明恩几个月大时得了一次肺炎后,全家人都以她为中心,只要她一哭(每次哭都超过半个小时),妈妈怕她哭坏嗓子,尽量满足她的所有要求。爸爸下班后高兴时逗她,但他缺乏耐心,有时训斥她,甚至打她;妈妈虽然迁就她但却很少抱她,爱抚她,情感比较淡漠。一年前,父母离婚后明恩的哭闹更加变本加厉。明恩在家霸道,但在幼儿园却是个乖孩子,记者在幼儿园观察到明恩在和小朋友滑梯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踢到她的头,明恩瞪了一下小朋友,没有发作。幼儿园老师认为明恩是个乖孩子。明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怎样矫正她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心理需要一、过渡性(童年期—少年期):生理上变化,成为“小大人”;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独立的倾向。—独立的需要二、闭锁性:内心世界复杂起来,不轻易表露,有了自己的“秘密”,宁愿与朋友交流而不愿告诉父母和老师。—友谊的需要三、幻想性:青春期是人生最富于幻想和憧憬的时期。由于闭锁性,喜欢沉溺于自己内心世界里做无尽的幻想。—追求美的需要四、性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就是一种性情感。情感丰富脆弱,好奇心特别强烈。—自尊的需要案例:侯老伯的怪病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安大学工作,先在宣传部,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在家待不住,成天在外不愿意回家。家里人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菜、除草,给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伯无病。请同学们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怪病。自尊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要看自我评价情况:⒈自我评价过高—自负⒉自我评价过低—自卑⒊自我评价适当—自尊据研究表明,12岁起少年中绝大多数的人正面自我评价压倒反面评价,而且这一趋势随年龄而增长。另一部分少年则总感到自己是失败者,因而表现出自尊心水平低下。2、动机合成动机合成过程中,主导动机起主要作用,也不能忽视非主导动机的力量,协调一致。3、动机转化一是动机种类的转化。二是动机强度上的转化。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使人们对人格本身的认识也非常艰难,现代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具有不同的见解,并以不同的意义运用它,为我们深入地认识人格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人身上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态结构。埃森克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气质、智能等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结构。卡特尔认为,人格是据以推断一个人特定情境下将会如何行动的东西。吉尔福特把人格视为一个人品质的独特模式。麦克里兰德认为人格是总括一个人行为的一切细节的最适宜的概念。柯尔伯格提出人格是每一个人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可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个定义:(一)人格是个体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这种“心理活动模式”是个体全部的外显和内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活动品质。(二)人格特定的反映系统是在个体遗传素质与个体和环境交互相作用下形成。(三)每个人都用其特定的反映系统---人格,对环境与自身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有适宜与不适宜、高效与低效、完美与不完美之分,人格的这些区别是由个体特定的心理活动模式中的品质组合方式不同决定的。课堂作业:在普通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你影响最深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理论或案例都可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