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3:小题大做以大写小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一、小题目大做第一类,状物类小题大做。矛盾的《白杨礼赞》就是状物类小题大做的典范之作。作者对白杨树细笔描绘,状其貌传其神,写出了“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白杨树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而又把它放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北方的哨兵,用血保家卫国的精神和意志。第二类,写人叙事类小题大做。这种立意方法,实际就是写普通人不普通的精神,平凡的小事不平凡的意义,通过“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创出新意来。初中生身边多是普通人,对“大人物”很少了解,他们又没做过或经历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掌握这种方法就容易写出好文章。二、小话题大做例如,以“吃”为话题作文,大多数学生会以对比法写过去和现在吃的变化,表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进步了的主题。这样的文章固然很好,但缺乏创新。如果写人吃“鸟”“青蛙”“猴脑”“熊掌”等,致使大量的动物越来越少,濒临绝种,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或写吃了假冒伪劣的东西,不但没解决饥饿,还生了病,甚至生命都没有了;或写为了让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国家设立专门扶贫机构,拨专用扶贫款,还组织科技下乡:这样都能写出大文章。三、小题材大做这种立意方法,就是将“小题材”放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让它成为重大主题的载体,“大做”就是在环境背景上做文章。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是再小不过的题材了,然而朱自清却以它为题材写了能使读者潸然泪下的《背影》,并通过它表现了人间最伟大的至情——父爱。一个小孩去上学,这是不值一提的事,然而若是一个大城市里一个普通民工的孩子上了专门的“民工子弟学校”,那么这可是一篇大作的好题材啊。(2019年浙江温州卷)根据要求作文。地球上只剩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这,可能真的会发生!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立意点拨】材料的第一种情景是“地球上只剩一个人”,为什么会是一个人,可能是一场自然灾难,可能是一场核大战,需要考生去作合理的想象。审题时也可以化实为虚,把“地球上只剩一个人”理解为自己或某一个人的孤独,不与任何人交往,没有朋友,甚至也没有敌人,于是成了孤家寡人。第二种情景可以理解为针对“艺术盲人”而言的,平时只关心考试,只会作题目,不读任何课外书籍,对艺术一窍不通。某一次经历使自己认识到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于是艺术有了向往,这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之中。第三种情景,可以将“独自”作为关键词理解,据此设置情景,如父母溺爱,自己自我娇惯,从来不敢独自外出,自己终于认识到襁褓中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于是有了这个暑假独自背包去旅行的打算。三种情境不过是对“这”的一种提示罢了,考生完全可以置三种情境于不顾,而根据自己的经历重新设置“这”的内容,三种情境后的省略号就是留给考生的巨大空间,任凭考生自由驰骋。可以写青少年的奋发有为,可以写当前诚信教育的缺失,可以聚焦三农,写城乡建设失衡,等等。“这,可能真的会发生!”题目似乎跟具体,其实写作的空间很大,可以写出若干主题的大文章。立意角度立意阐释表达一种担忧可以写一篇科幻小说,展现人类过度开发的恶果。地球上人满为患,无论如何也不会只剩一个人。但是过度开发,地球上森林萎缩,水资源枯竭,几个大国为了争夺资源,战争不断,从陆地打到天空,地球上瘟疫泛滥,人们不得不乘宇宙飞船到其他星球上去逃生,只留下一个弱智的阿三……书写一种愿望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一概不学,可同学们说我要是能成为班级的文艺范儿,代表学校参加歌咏比赛,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我作文少灵气,深感人文缺失的害处,我要痛改前非,分出一些精力多读书,积极投入文艺活动,涵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到时候代表学校参加歌咏比赛的事情,可能真的会发生。演绎一种推测特朗普不按规矩出牌,动不动就退出各种国际协定,任意挥舞经济制裁的大棒。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特朗普的倒行逆施给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极力反对特朗普,特朗普遭到国会的弹劾,灰溜溜地下台。这样的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因为社会要发展,历史容不得倒行逆施。歌颂一种精神“这,可能真的会发生”,其中包含着一种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三分可能,就要用十分努力,将可能变为现实。前人提倡“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成功是拼搏出来的,敢为才能有所作为。遇到困难只管放弃,听天由命,随遇而安,那么就不会有力挽狂澜,不会有扭转乾坤,不会有逢凶化吉和转危为安。〔高分佳作一〕杞人忧天我忧地温州考生这,可能真的会发生!我指的是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可是他们竟在一瞬间消失了,留下世界末日的预言,让人类惊恐。依照玛雅历法,地球由始到终分为五个太阳纪,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四次浩劫已经过去,第五次浩劫将在公元2012年12月22日发生。这一天,太阳将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现在是2019年6月15日,世界末日过去六年有余,太阳照常升起。可是,我们不必指责玛雅人的迷信和荒唐,却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解读,从对世界末日的预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玛雅人强烈的灾难意识,与其说他们预言地球会在某一天毁灭,不如说他们担心地球有一天会毁灭。不谈1952年伦敦的“雾都劫难”: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不谈鬼城切尔诺贝利30年后伤痛依旧: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昔日繁华富庶的土地变成了无人区;30年过去了,在现今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地区,儿童有免疫系统缺陷、患先天畸形等疾病的比例高得惊人。单说国人跨省倾倒垃圾的自欺欺人。不久前,江苏警方发布通告称,有约4000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苏州太湖西山违规倾倒时被当场抓获。测算显示,事发区域相关垃圾总重量超过2万吨,至此揭开了一场关于垃圾异地倾倒事件的大幕。跨省倾倒垃圾,嫁祸于人,其实是自欺欺人。垃圾倾倒、堆放在上海污染了环境,倾倒、堆放在苏州、无锡,同样污染环境。搪塞敷衍,消极应付,以邻为壑,“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如此环保意识,怎能留得住青山绿水?怎能护得住地球家园?不要说玛雅人愚昧,世界末日真的会发生,也许100年后,也许200年后……〔点评〕1.深怀忧患,立意高明。文章向我们展现的“可能真的会发生”的情况,实际就是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所预言的情况,即:太阳将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借世界末日的预言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人触目惊心,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高明之处。2.反例入题,合理解读。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早就被证明是一个破产了的预言,作者引反面例子入题,对其进行科学解读,指出其忧患意识的合理内核,制造石破天惊的效果,让人警醒,可谓标新立异,匠心独运。3.精选事例,巧妙排列。文章共选择三个事例,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国外到国内。前两个事例旨在说明地球处在危险之中,我们不能吧重视环保问题;后一个事例旨在批评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忽视,从而说明“这,可能真的会发生”的理由。三个事例各有侧重,而又形成一个整体,逻辑严谨,共同指向忧患意识。〔高分佳作二〕未来的首席科学家温州考生这,可能真的会发生!说来话长,听我从头道来。我腰上长一个痣,算命先生说:“一痣在腰,骑马挂刀。”他说我将来是个骑马挂刀的将军,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人,我不相信。那一天,妈妈让我烧开水。我洗好铁锅,把它放到煤气灶上,然后放进一锅水,拧开煤气灶的开关,火焰熊熊燃烧起来,我就在一旁看着。两分钟后,我抬头一看,锅底外表附着的水滴还有一大片没被烧干。火直对着这些水滴烧,怎么还迟迟烧不干呢?我关掉煤气灶开关,用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片水滴,并不怎么热。我再次拧开煤气灶的开关,把它调到最猛的位置,让火烧得再猛烈些。水滴的区域在逐渐缩小,又过了两分钟,我想,这时这片水滴该很烫了吧。我再次关掉开关,小心翼翼地触摸那些水滴,感觉温度还跟原来差不多。猛火直对着铁锅外面的水滴烧,水滴不会比铁锅里的水热得更快,我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爸爸夸奖我勤于观察,他说:“观察也是一门学问,生活中蕴涵着科学知识,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从生活里得到启发的。”他鼓励我说:“不但要勤于观察,还要善于思考,这样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晚上,我努力思考上午的发现,探寻铁锅外面的水滴不比铁锅里的水热得更快的奥秘。我想到铁的导热性能,心中豁然开朗,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铁锅外面的水滴就不会比里面的水更热,而一旦锅内的水沸腾了,外面的水滴早被蒸发了。我把思考的结果告诉爸爸,爸爸竖起大拇指夸奖我。妈妈在一旁笑着说:“什么一痣在腰,骑马挂刀,我看你将来做个科学家吧。”“腰间痣儿大,胸前挂红花。”爸爸说。“当劳模吗?”我问。“不,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爸爸回答。虽然缺少运筹帷幄的能力,但我爱观察,爱思考,只要我不断努力,成为科学家,主持重大的国家科研项目,这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点评〕1.立意健康,积极向上。火直对着锅底的水滴烧,铁锅外面的水滴不比铁锅里的水热得更快,在爸爸的鼓励下,经过思考,“我”终于从铁的导热性能上找到了原因。文章通过对生活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探讨,表现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好学上进的精神风貌,立意健康,积极向上。2.紧扣开篇,巧设机关。文章在开头之后,抛开“可能”,先写算命先生的预言,再写自己对烧水时锅底水滴的观察和思考,并引出父母关于“科学家”的谈话,为扣合“这,可能真的会发生!”张本,最后以反问句“这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做结,回应开头。3.线索清楚,剪裁得当。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先叙述烧水时的观察和发现,再写爸爸的鼓励,然后写自己思考的结果,最后借爸妈的谈话和自己的表白巧妙扣题。。全文结构合理,线索清楚,剪裁得当,是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高分佳作三〕无根的城市孤儿温州考生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能的事实:故乡从人类记忆里消失,我们将成为无根无靠的城市孤儿!那天,我回了一趟故乡,这样的担忧越发强烈。我站在老屋门前远望,淡蓝色的天空紫燕呢喃,梧桐叶落,翩跹着,投入流水的怀抱。桂树满是繁花,恣意盛放。景物依旧,唯独难觅我期待的那个人。眸光黯淡了,我失落地坐在麦场的石磙上,无聊的将石子掷向流水中,一圈圈的圆晕漾开水面,往事连成一片。幼时,在村中最常听到的便是口哨声。吹口哨的是一位老人,他擅长于各种声音的模仿,哪怕是一片青翠的叶子,也能被他吹成悠扬的一曲。那时我最喜欢围在他的身边,给他递这样那样的东西,让他吹曲儿。老人的身上总带着一只曲笛,短而细,青竹做成,我却从未听他吹过。那一次,我见到了老人。他似被岁月无情地碾过,黝黑的脸上陷满条条沟壑,手上的老茧,愈发显得清晰。唯有那只笛子还和以前一样。“这个笛子能吹一下吗?”我向他恳求道。他点点头,颤抖的双手,再也不复从前的灵活,他小心地将笛子凑到嘴边,“噗”的一声闷音。“这个笛子是不是吹不响了?”我问道。他摇了摇头,“是笛子总能吹响的。”他用手抚了抚短笛,再没吹响它。他又抬手摘了一片叶子,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有些间断,却依然让我终身难忘。“人老了,吹不动啦!”。“为什么不收些徒弟呢?”他苦笑道:“现在谁还愿意学这个了,没人学,也没人听,你看村里还有几个青年?”浑浊的双眼,望向天空。“唉——”他转身离去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无助而又无奈的老人的背影,影子在夕阳下拉的很长,很长……饭桌上,外婆告诉我,那个老人走了,随着儿女去了外地,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奶奶还说,她也要随大伯到扬州去,那里是全国的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