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迅速融入校园生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细微构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摘要: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新同学们重新踏上征程来到他们向往以久的的大学。面对大学生活他们憧憬向往的同时,难免会有迷惘和疑惑。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让新同学尽快融入我们的群体中,并接受和认同我们的校园文化并注入新鲜血液呢?让我们为他们事先铺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严谨却轻松地学习氛围、如家庭般温暖的宿舍氛围,让我们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习和课外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秉承大校“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训,让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关键词:创新沟通互助人性化个性化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者同出一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许我们会觉得校园文化是一种很虚无缥缈的东西,说不出也道不明。我曾经在大二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刚考入我们学校的学妹问我学校学风怎么样?我回答其实还错,有些两级分化,想好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摆脱三本的禁锢;有些无所事事过一天少一天浪费光阴。主要还是看自己的态度,次要的才是学习氛围。但是问道我们的校园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却很是疑惑,查看了官网上校园活动,也只不过是对一些活动开展流程的简单介绍和相关照片的罗列,毫无新意。“什么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拿这个问题问大二、大三的同学们收获的最多的是:啊?然后反问我,我再告诉他们我也不知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通过具体的活动体现出来,形式也多种多样。大学作为大部分学生渡过自己最后学生生涯的地方,它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2的。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学生的可塑性也是最强,除了所有大学都拥有的墨守成规、枯燥乏味的军训,抑或是大学第一学期过半才在火热进行却千篇一律的迎新晚会?我觉得成长小组作为一个全新的模式可以让大家更好更有效的融入新的集体。每一个班级作为一个小群体,都具有自己本身的特色,所谓的学风建设也应该跟班级的学习氛围息息相关。学生以学为业,在一个班中大家的成绩稂莠不齐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在初入大学的一两年中最关注的考试无非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一次考试之后会有将近一半的同学的同学能通过最基础的四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但是四级会成为部分同学难以跨越的鸿沟。根据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安排,除了英语专业其他每个专业每周只会安排两节英语课,而按照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注重听说读写。部分英语底子本身就薄弱的同学就会遇到单词不会读没人教、即使敢于在公共场合朗读但是没人纠正读音错误、自己写一些英语作文练笔却没人帮助修改和指正语法错误。很多同学都有英语考级早考早好的共识。的确,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很多时候是个吃老本的过程,大学的英语除了自学和巩固别无他法。这不得不使我们觉得悲哀,同样中文意思的英文单词在我们日常的运用中越来越低级化,高中会的高等词汇很多都渐渐遗忘。我觉得在班级这个群体里,我们可以采用互助学习来提高英语成绩,英语口语成绩较好可以帮助纠正错误读音上的错误,经常一起写篇英语小作文互相修改,一起进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新生来说,请几个同专业学姐学长来给他们解惑、接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提问比开年级大会和新生座谈会来的有效。学校也有自己的调频,平时不用也是闲着,可以定时给大家播放书上的听力和四六级听力,放一些双语美文来供大家利用课后时间练习英语。宿舍作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家,也许现在我们会抱怨它们又小又破。但是大学毕业后又会怀念那一块陪自己度过了四年美好时光的木板、那三位可能平时也会有小吵小闹的舍友。其实我很排斥现在大部分学校按照姓氏给大家安排宿舍的模式,这些无形中已经给我们安排了将来四年的朋友,也许这四个人中的某些人根本不适合凑合在一起,一辈子也相处不成朋友。前一阶段轰动全国的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南航学生因玩游戏不和而刺死室友、再到以前的马加爵案、朱令案······同学矛盾在任何学校都无法避免,往往越亲近的人之间摩擦和矛盾也3越多。我们为什么不创新一种住宿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在台湾,香港和其他很多西方国家并不是新的,那就是自选室友。在开学阶段一个月让大家试住在一起,就像户外拓展和野外军训那样,让大家二十多人住在同一个大房子里,让他们有多一点的接触和相处,去筛选和自己和的来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自愿组合成为室友。虽然这样并没有办法完成避免舍友之间的矛盾,但是至少兴趣个性相合的矛盾会少点。据我所知,在最重的的大三阶段部分想全心考研早出晚归的同学受到其他舍友的埋怨和排斥,不惜重金出去租房来好好复习备考。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经济压力,更不便于学校统一管理,住在外面的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我觉得在大三阶段应该让想考研的同学自愿换宿舍住到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一个宿舍文化的建设当然是越早越好,可以促成大家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宿舍文化节活动的第一阶段是卫生评比,这个没什么可说。但是第二项活动宿舍装饰却可圈可点。这个活动本身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让我们锻炼自己的创新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我们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家也积极购买了一些装饰材料回来,但结果却有些滑稽,宿舍装扮的花花绿绿也挺好看和温馨的,却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主题。当然这和所能购得的种类不多的材料有关,更多的是缺乏想法和主题。用我们自己来举例,以社会工作专业这个主题来装扮宿舍,让我们每一个宿舍来诠释一个理念或相关主题,贴上我们平时活动的照片和一些装饰品在每间宿舍过道里做成一张过程记录图,记载我们大学一路的重大事件和成长过程,但是有同学说这样会让宿舍氛围有些压抑而且自己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根据每个宿舍的特点,我们只把这个部分放在靠卫生间的过道里,而属于每个人的独立小空间由自己装扮,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对于那些喜欢简简单单毫无装饰的同学,也不该勉强,硬要他们在自己的私人位置装典一些他们根本不会喜欢的东西。但是如果只有一位同学不装饰就会显得突兀,这个宿舍在活动验收中就得不到高分,在上次活动中部分宿舍在评比完就把宿舍恢复了原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仅仅是做个样子没什么意义,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完全反对。在我看来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构建不应该去追求具体的形式,也不应该能4够全部说得出道得明。在学校多邀请名师给大家做各种学科话题的讲座;将那些用在搞形式主义上的资金转投给学校的课外社团,给他们提供必备的专业器材帮助它们专业化,对于热门的社团协助其扩大规模,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也可以给学校其他活动的晚会上添彩;在周末组织大家观看具有寓教于乐的露天电影;组织和其他学校的社会实践联谊的确具有挑战和危险性,但是如果学校能积极为学生创建这些机会,不仅达到了走出实践开拓视野的作用,也可以让我么自己获得新鲜的血液和想法,促进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构建校园文化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不停留于形式、重视那些最后的思想报告,而重点关注参与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颇为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让新生更加快速适应我们这里的大学生活?怎样才能让他们对学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多的是看我们这些过来人给他们创造下了怎样的文化和学习氛围,是否能吸引他们自愿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