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生物复习系列练习: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2.当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树木,你会发现同一根枝条上相邻的叶片是互不遮挡的,每个叶片都能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表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不影响生物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不影响环境答案:A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水体中过量的浮游生物会导致水质恶化B.在寒冷地区栽种的橘,果实又小又酸C.在阴暗环境中,人参生长得很好D.干旱会使植物萎蔫答案:A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花儿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大雁南飞”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枯叶蝶”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答案:C5.“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答案:C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的生活的影响()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答案:C7.水稻田里有一种杂草——野慈姑,它会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影响水稻的产量。据此推断水稻和野慈姑的关系是()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答案:C8.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答案:C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里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A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答案:B11.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美诗句来描写动物的生殖现象,既给人一种美的境界又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行为。下列与生殖现象无关的诗句是()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D1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答案:A13.叶(xiū),又称叶子虫。它具有六条腿,体色多为绿色,身体形态和体色与所栖息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相似。下列关于叶的叙述,正确的是()叶的生活史A.叶属于昆虫纲的动物B.叶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C.叶形似树叶这是保护色D.叶栖息在树叶上可完全避免天敌捕食答案:A14.2018年11月4日泉港海域发生“碳九泄漏”事件,造成附近海域大量鱼虾死亡。这一结果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B15.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森林可保持水土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答案:D16.生物环保小组自制了“蚯蚓垃圾处理桶”(如图),利用蚯蚓处理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观察发现,冬季,十几条蚯蚓将50g垃圾完全分解,需要15天;春季,这些蚯蚓分解相同质量的垃圾,只需要2~3天。混有蚯蚓粪的土壤,更适宜养花。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可以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B.空气不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C.蚯蚓以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为食D.蚯蚓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环境答案:B17.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答案:D18.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C.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D.骆驼的尿液非常少答案:C19.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A.工蜂与蜂王B.水稻与稗草C.跳蚤与狗D.狐狸与野兔答案:B20.如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鼠妇位置鼠妇数量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适宜干燥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适宜湿润A.左右两侧的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在阴暗的环境中C.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D.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中答案:B二、非选择题21.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1)珊瑚是生物吗?____。为什么?____。(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____、____、____、___。(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____,有适宜的____,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____。答案:(1)不是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2)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3)温度、光照、水分(4)阳光温度氧气22.为了研究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取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两株,分别称量他们的净重。②用取自同一块土地,相同土质的土壤,将上述植株栽种在相同大小的甲、乙花盆中。③甲花盆中放入20条蚯蚓,乙花盆中不放蚯蚓,分别用细网罩住土壤,防止蚯蚓爬出花盆。④放置在同一个场所进行栽种,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喷洒相同的水量。⑤一段时间后称量两棵植株的重量,得出下列数据。植株起始重量最终重量两次的称量甲盆13.1kg28.7kg15.6kg乙盆13.3kg22.6kg9.3kg(1)针对该实验你会提出的问题是___?(2)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实验中的变量是___。(3)该实验小组选用了长势相同的植株,种植在相同土质的土壤中,并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的目的是____。(4)根据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5)该实验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并写出解决方案吗?____。答案:(1)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会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2)土壤中是否有蚯蚓(3)控制变量(4)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5)实验中每组只用了一株植物,实验数据有偶然性,可以每组实验中多几株植株,取平均值,避免实验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