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2 古代中国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疯狂专练2古代中国经济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1.如表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关水利的一些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内容出处“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史记河渠书》“为民作均水约来,刻石立于国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内赖之。”《隋书郭衍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A.封建王朝重视水利灌溉B.历代政府充分利用水运C.古代水利立法始于汉代D.历代政府重视水利事业高考导航狂练之二狂练二疯狂刷题2.下图是某经济学家对清代人均GDP的测算,呈现出下图趋势,其中对乾隆年间(1736-1795)状态的合理解释是()A.西方殖民者东来劫掠B.农业发展刺激人口增长C.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D.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3.如图为明代玉米传播路线图。据此可知()A.京师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集散地B.农作物新品种首先在南方试种获得成功C.传教士是农作物新品种的传播者D.清政府有计划地从南洋引进了新作物4.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考古发现历史文献1998年以来,蒲江战国船棺墓葬群考古陆续发现铁斧、铁凿、铁削等多种铁器。迄今蒲江县境内发现古代冶铁遗址76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善于冶铁的赵国之卓氏,山东之程郑俱来到川西之临邛(今邛崃、蒲江地区)。”汉武帝时,推行桑弘羊制定的盐铁官营政策。临邛冶炼业,设立铁官管理。2017年6月到9月初,蒲江县铁溪村附近文物抢救性发掘30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由铁炉、炒钢炉、燃烧窑、房址、灰坑、排水沟和废料堆积层组成。根据发掘情况判断,该遗址位于宋代地层之上,遗址内亦仅出土宋代瓷片。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临邛县,有铁官。”《宋史志》“地理”记栽邛州,监一:惠民,锜铁钱。”“食货全国铁钱三监,其一邛州,田惠民。”A.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B.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D.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5.据徐一夔的《织工对》记载:杭州根据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来规定工资,“吾艺固过于人,而受值与众工等,当求倍值者而为之佣。已而,他家果倍其值佣之。主者阅其织果异于人,他工见其艺精,亦颇推之。主者退自喜曰:得一工,胜十工。倍其值不吝也。”这段史料()A.是研究元代手工业发展的原始史料B.证明资本主义萌芽在元代已出现C.可作古代经济关系变迁研究的素材D.就史料研究而言,毫无利用价值6.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7.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抑商政策的松动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D.社会经济的转型8.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一些市镇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这说明明清时期()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出现重大的变化C.市镇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D.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9.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A.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B.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C.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D.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10.如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八至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小农经济逐步衰落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战乱导致农业减产D.货币经济迅速发展11.下表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唐代()制度概述均田制计口授田,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租庸调制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帐籍制每岁一造(人口)账,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一一在册A.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12.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种类概况固定型店铺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半固定型摊贩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流动型摊贩各类饮食由此可知,北宋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3.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14.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15.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6.(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品经济非常繁荣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官府无法控制商业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17.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18.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19.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20.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犹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21.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世,无所不有者”。由此可知,当时()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C.福建丝织业发展快D.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22.汉文帝时期,晁错提出了“入粟拜爵”的政策,即“以粟为赏罚”“入粟县官,得以拜,得以免罪”。这一政策()A.增加了政府收入B.改革了选官制度C.打击了商人特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2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盐铁官营”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24.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25.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C.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D.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参考答案1.【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C项。【答案】D2.【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的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答案】C1.【解析】根据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为民作均水约来”、“凿渠引渭水”、“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等信息均可以看出从战国时期到唐朝都注重水利的兴修,故D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完全反映封建王朝对水利灌溉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历代政府重视水利事业,不是历代政府充分利用水运,排除。C项,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水利立法,排除。【答案】D2.【解析】由图中清代人均GDP走势可知,乾隆年间(1736-1795)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此时人口持续增长的结果。由于摊丁入亩、土地开垦的扩大等,乾隆时期农业快速发展刺激了人口的疯狂刷题高考导航狂练之二狂练二增长,故B项正确;西方侵扰和图示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图示和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无关,故C项错误;图示体现不出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玉米的传播路线是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