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点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典例2.(2019年海南卷,13,2分)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一、选择题1.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表1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计算单位计划最终完成比计划增长%拖拉机标准台51461200012机耕面积万亩7582754263.3据表1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3.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4.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5.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达了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10条规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1964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代替私商工作的指示》,将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政策B.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泛滥C.当时国内和世界各种关系的复杂性D.中苏关系恶化下的理性选择6.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A.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7.1981年,学者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导”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自此,“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这表明当时()A.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B.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流于形式8.时间行业部门广告内容特点1月4日《天津日报》蓝天牙膏率先恢复商业广告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参桂补酒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瑞士雷达表播出的第一条外商广告4月17日《人民日报》地质仪器开始刊登商业广告表2是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表。据此可知()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C.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D.调结构影响经济的发展10.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A.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作准备C.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引领和保障对外开放D.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11.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A.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B.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C.“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D.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12.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分灶吃饭”。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7—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在1985年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具体包干方法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财政包干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地方在与中央的财政博弈中,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取自身利益,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材料二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优惠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首先,税权划分增强了中央的财政集中度,扭转了中央财政困难局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但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摘编自吕冰洋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财政包干体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财政改革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该准确全面)参考答案典例1.【解析】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对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排除C。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答案】A典例2.【解析】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1988年海南单独设省,并确定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跨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题干中的现象,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故本题选C。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是在2018年,排除A项;B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与材料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不符,排除D项。【答案】C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国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对1956年制定的过度的生产计划进行反思,说明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1956年过度生产农业机器(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进行反思,未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状况,因而无法得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一五“计划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且材料内容主要是对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未协调发展进行反思,排除C项。【答案】D2【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拖拉机产量和机耕面积都比计划要增长若干倍,再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可知,表1反映的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合作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提及了拖拉机的产量,这不是工业布局问题,排除A项;在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C项;在“大跃进”时期,生产领域出现了冒进现象,排除D项。【答案】B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3.【解析】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答案】C4.【解析】宣传画《越走越快》反映人们对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追求,结合当时的实际,传统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故选B项;材料表明,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农耕出现了机器生产,但不能证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建国初期农耕(生产力)情况,而C强调的是生产关系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耕作中动力情况,无法确定是否为小农经济,排除D项。【答案】B5.【解析】从材料“1964年4月13日……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国内左倾错误发展反对私有制,国际上中苏关系恶化促使国内形势改变,由此得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故选C项;国际环境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中国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文革是1966—1976年,排除B项;据材料“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可知当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不理性的,排除D项。【答案】C6.【解析】“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