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_关于儒家文明的认识与教学、复习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题:关于儒家文明的认识与教学、复习策略地点:晋元高级中学第三会议室主持:李惠军主讲:李惠军点评:周飞与会人:工作室成员——李惠军、周飞、邹玉峰、黄桂兰、刘艳丽、李宛平、王倩、刘琼敏、何、贾彦春。兄弟学校来宾——建平中学张其中,进才中学扬国威,延安中学施鸿昌,大同中学邵清。晋元中学历史教研组、刘德霞、陈宇静。关于儒家文明的认识与教学、复习策略一、儒家文明的流变与全域渗透二、儒家文明的时态性与现代化三、儒家文明的复习与问题举要一、儒家文明的流变与渗透(依据新旧教材和考试说明)1、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流变——礼治仁政(内容)儒家思想的初创:背景、内容、地位、评价(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危机、改造、官学、评价(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完善:动荡、复兴、理学、评价(魏晋到明)2、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央集权(渗透)儒家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适应中央集权的现实政治需要并为之服务;中央集权的强化,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官方哲学地位。中央集权问题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中枢机构问题上皇帝与丞相之间“总揽与分权”的关系地方机构问题上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统一与分治”的关系选官机制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问题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问题中华法系的君权与法权关系、礼治与立法关系古代东方大河流域专制政治体制的成因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疆域辽阔的国家现状——自然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兴修农业工程的需要——经济基础儒家的思想影响与皇权主义和忠君观念——理论基础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认识与评价注意1、前期、后期所起的不同作用。注意2、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疆开发、对外交流所起到的正面意义。注意3、对于牵制思想、政治腐败、抑制进步等产生的负面影响。3、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渗透)中国古代经济类型是农耕文明,其属性为自然经济,其基本形态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经济基础,而儒家的“亲亲”观念、“敬宗收族”、“孝道”伦理和农本思想等则是传统小农得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性质、形式、负担等)历代王朝的重农政策和举措(“籍礼”仪式、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鼓励设立社仓、义仓,积谷备荒;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等)中国古代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三次南移(三国以来——五代十国——南宋以来)小农的稳定性和分化性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关系4、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儒文明圈(渗透)惠及周边、远播西洋二、儒家文明的时态性与现代化1、儒家思想在危机与挑战中不断吸纳和改造2、儒家思想在丰富与发展中不断适应和渗透3、近代儒家思想面临的拷问和古为今用问题三、儒家文明复习问题举要“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王国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的》一书中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在公元前800——公元前200年之间,正是人来的“轴心时代”(AxialAge)。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上……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而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淬砺发展到一个辉煌高峰的同时,又孕育着大一统文化的到来。王国维说“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王国维:《近几年之学术界》)(1)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的思想文化局面?(2)以同一时期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成就,说明这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的“轴心时代”。(3)战国是一个以“力”竞存,以“势”取胜的时代。而诸子百家大多倡导“以民为本”。请你从先秦诸子的谈论中简要归纳“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西方人眼里的孔子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见右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就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输理:(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存在明显缺陷而新儒学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所尊“儒术”与先秦原始儒家已大不相同,他兼涉诸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对此你是怎样理解并评价这一文化现象的?观察下列几组图片(1)根据上述图片中所含历史信息和图片编组的意图,请你运用图示或图表的方法表示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变化的基本路径。(2)你对秦始皇采取的文化专制政策有和看法?(3)西汉之初所崇尚的黄老之学是指什么?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相比,有哪些新的发展?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孔庙大成殿龙门石窟大佛武当山紫霄殿东汉末,社会的割据离析,就连一代枭雄曹操也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悲鸣。经学和名教衰颓,“为儒者益朝寡”。而“玄风独振”和佛学兴盛,打破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局面。儒、玄、释、道多元文化共存共融,形成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又一度的思想学术大繁荣。(1)在中国文化史上所谓的三教是指:(2)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为儒者益朝寡”和“玄风独振”和佛学兴盛的文化现象?(3)这种现象对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以及中国的思想文化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儒学复兴与理学构建自东汉魏晋以降,儒学第一次遭遇异域文化的重大挑战。宋人范育描述这种情势说:“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传。”(范育《〈正蒙〉序》)以“分文析字,烦言琐辞”为务的汉学,显然不足以抵挡佛学的弥漫,于是,复兴原始儒学那种“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开放精神,便成为宋人的使命。(1)为何出现“自东汉魏晋以降,儒学第一次遭遇异域文化的重大挑战”局面?(2)在复兴儒学探索中,朱熹是如何实践其“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精神的并发展儒家思想的?(3)宋明理学把中国文化重伦理的传统精神推向了极至,强调“立志”、“修身”以达到“内圣”人格,对此你有何评论?相隔万里的哲学思辩当柏拉图在雅典阿加德谟圣殿附近建立学园,讲学布道并造就了亚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学宗师的时候,被后人誉为“亚圣”和“东方柏拉图”的孟子也在与西方圣哲们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人性与治国……(1)在人性问题上,柏拉图与孟子的观点惊人相似,那就是A、性善论B、性恶论C、忏悔论D、灭欲论(2)柏拉图和孟子在哲学上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两位思想家都从人性问题出发,却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国方案,请简要概括。在挑战中丰富、在改造中发展的儒学从孔孟之道创始以迄,儒家思想经济了无数次挑战和危机。正是在这种现实的变局和思想的变局之中,儒家思想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在兼收并蓄中丰富和发展……(1)就其精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之道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几百年间,儒家学派经历了哪几次挑战和危机?(3)儒家思想是如何在上述挑战和危机的形势下不断丰富发展的?(4)19——20世纪前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又面临着怎样的境遇?(1)针对周代制度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稳定社会的秩序。战国时代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出自人的天性,主张人性本善。(2)战国时期法家占主导地位,到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家学派面临灾难;西汉初年统治者推崇道家;东汉后期以来,由于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争,加之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抬头,儒家的正统地位面临危机。(3)从董仲舒吸收法、道、阴阳提出“天人感应”适应中央集权,成为官方哲学到唐宋时期振兴儒学,特别是朱熹“理学”体系进行说明。(4)思路: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和魏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派“中体西用”;甲午战争后维新派“托古改制”;辛亥革命期间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和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突破思想的禁区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请观察下列几组图片:1、严复与《天演论》翻稿2、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3、1978年孙长江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答:(1)上述三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图片1和图片2对于中国传统思想造成了怎样的冲击?(3)图片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4)图片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中国具有什么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不仅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众的内心世界,而且无所不在地渗透于传统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为中华民族形成其特有的文明形态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而且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泽被周边;它不仅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且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历史的时空变迁过程中动态发展、丰富,并不断融入现代文明。几年年来,儒家文化曾历经风雨,屡经挑战。作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它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许多的自豪与骄傲,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与启发。当今,面对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冲击,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我们民族的国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题,结合所学的历史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充分关注选题与角度、观点与史实、结构与层次、方法与文字等要素,请注意上文黑体字)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典型分析。2、结合中外历史,注重材料论证。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和平崛起的中国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由于美国9.11事件的爆发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他的基本观点是:21世纪引起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经济因素或意识形态的隔阂,人类在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将成为全球未来战争的导火索。他甚至预言,儒教文明也是其冲突的源点,它将与伊斯兰文明联合共同对付西方社会。该书的封面也颇具象征性:上面所有三张照片,两侧是基督教堂和清真寺的立柱,中间是中国的长城。据此,“中国威胁论”似乎也具有了理论的根据。二、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三、中国前驻法国大使、现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看到这本书后以《当世界改变中国的时候》为题撰文谈了自己的看法,发表于3月16日的法国《回声报》。前不久他邀请伊兹拉莱维奇来到外交学院与之对话。其中提到:就是在中国领先世界的时候,中国人并没有征服世界的要求。他列举了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后和郑和七下西洋后的情况。指出:强权统治是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讲话时说:“如果中国有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