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螺旋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中的螺旋结构内容摘要:文学创作中,结尾回归开端的结构模式,应该叫做螺旋结构。文章首先分析了螺旋结构的较早体现,接着重点介绍了螺旋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广泛运用,最后分析了螺旋结构的特点。作者指出,螺旋结构作品的结尾貌似回到开端,但本质上是回到了螺旋上的另一个点。这种结构让读者的思绪逐渐放大,直至无穷。关键词:螺旋结构文学螺旋式提高广泛运用螺旋,是一种像螺蛳壳纹理的曲线形状。这种形状是一圈一圈环绕的,但这种环绕不是封闭的,而是越绕越大、越绕越广阔。螺旋结构,现在常指分子链的一种构象排列。但其实,在文学创作中也大量运用这种结构形式。有些研究者提到过圆形结构或者环状结构之类,笔者认为,或许不如螺旋结构更接近这一结构模式的本质。一.螺旋结构的较早体现较早螺旋结构,如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隋末唐初,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次他过生日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高中状元,当了驸马,生儿育女,就任南柯太守20年,备受称赞。后因作战失利,丢官返乡。淳于棼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清醒后方知,梦中槐安国,就是槐树下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就是他的南柯郡。这个故事由槐树下睡着开始,结尾醒来又归于槐树下。故事的结构主要的是“槐树下—槐安国—槐树下”,似乎是一个环状,但又不是简单地回归到故事的原点,而是螺旋式的回旋。因为故事对淳于棼、对周围的人,甚至对后世都产生了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故事,如黄粱一梦,如出一辙,结构类似,不复赘述。二.螺旋结构的广泛运用后来,这种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这里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三国演义》开篇便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合—分—合”的螺旋结构。不管是一代奸雄曹操,忠心义胆的关羽,礼贤下士的刘备,还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们由普通人物,用尽心机,努力经营,终于叱咤风云、声名显赫、功勋卓著,然而“悲喜成败转头空”,最终还是归于平淡,他们的显赫被司马氏一统归晋。《红楼梦》的结构有许多,但最外层结构是:补天被弃的顽石化为一块玉,跟随神瑛侍者下凡投胎的贾宝玉,从天上到人间,目睹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纠葛,经历了烈火烹油与大厦垮塌的历练,最终离开凡尘,回到青埂峰下。“青埂峰—人世间—青埂峰”,又一个螺旋产生。《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悄悄出门,游历了荷塘,复又轻轻回家。“家—荷塘—家”便形成了一个外在结构的螺旋。由于现实中“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朱自清希望到美景中去享受“独处的妙处”,去重温那梦境般的理想。然而,在写尽荷塘美景之后,发现“我什么也没有”,还是回到了现实中来。“现实—理想—现实”又形成了一个内在心境的螺旋。类似地,“社会—自然—社会”、“不宁静—解脱—不宁静”等多种因素,从不同角度勾勒起一个一个的螺旋形。《再别康桥》,外在的结构是“轻轻的来—陶醉美景—悄悄的走”。同时在这首诗里,康桥不单单是剑桥大学的代表,而且是诗人徐志摩心中西方民主与文明的代表,甚至是“爱、自由、美”的代表。因此,“现实—理想—现实”也是《再别康桥》内在心境的螺旋。此外,“轻轻—想放歌—悄悄”、“近—远—近”等因素也构筑起一个一个的螺旋形。鲁迅的《祝福》起于祝福,归于祝福,中间是祥林嫂苦苦挣扎最终“老了”的故事;《阿q正传》未庄的人一开始敬畏赵太爷、欺负小尼姑,经历了阿q的恋爱悲剧、生计问题、中兴到末路、革命与不准革命,最后在枪声中“大团圆”,未庄的人仍旧敬畏赵太爷、欺负小尼姑,一切似乎都是照常,只是少了一个阿q。《好的故事》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写起,之后转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构成了“现实—梦境—现实”的螺旋;《伤逝》里无论子君、涓生,甚至小狗,也都似乎回到了原点,形成了螺旋。阿拉伯民间故事《渔夫与魔鬼》中,渔夫无意中从宝瓶里放出了被所罗门关闭的魔鬼,险些被魔鬼杀死,后来运用智慧把魔鬼骗回宝瓶,再次封闭,投入大海。长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贫穷的渔夫放走了条金鱼,受到小金鱼的报答,但由于他的老太婆过于贪婪,要求过分,最终又归于贫穷。电影中这种结构相当普遍。《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五太太疯了,结尾又娶了六太太;《二馍》在麻花的叫卖声中开始,又在麻花的叫卖声中结束。《低俗小说》、《暴雨将至》、《罗拉快跑》、《撞车》、《画壁》等等,甚至许多的科幻、穿越影片都采用了这一结构。三.螺旋结构的特点以上作品的结构之所以称为螺旋结构,而不宜叫做圆形或者环状结构,主要是因为故事回到的不是真正的原点,而是接近原点的另一点。比如《红楼梦》里的顽石,去那温柔富贵乡走了一遭,又回到青埂峰下。这时的顽石还是原来的顽石吗?别忘了,那个渴望到人间走一遭的顽石,身上已经镌刻了《石头记》,他对人间的认识已经今非昔比了。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还会再次请求仙人帮忙,去那人世间吗?即使再去,故事也是另一个故事了。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故事自然也是如此。因此,螺旋结构的特点是,作品的结尾貌似回到开端,但本质上是回到了螺旋上的另一个点。这种结构让读者的思绪逐渐放大,直至无穷。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是一个螺旋式提高的过程,人的大脑接受外界信息以后,有一个自我消化和梳理的要求,之后才能到达较高的认识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螺旋式上升。根据这一理论,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spiralcurriculum)”。那么,文学高手们之所以常常运用这种螺旋结构,也许是因为它本来就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吧。参考文献:[1][美]杰罗姆.s.布鲁纳.邵瑞珍,张渭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彭兆荣.试论《红楼梦》圆形结构体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王瑞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副教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