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值线图(2019·苏州二模)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锋面属于暖锋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读我国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3.图中铁路的主要分布特点是()A.沿山脊分布B.沿河谷分布C.沿等高线分布D.沿纬线分布4.图中东段铁路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其主要目的最可能是()A.裁弯取直,提高车速B.经过河流少,减少投资C.靠近河流,可水陆联运D.减小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5.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推测,该地易发()A.洪水B.地震C.干旱D.风暴(2019·徐州质量检测)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内流河,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2008—2012年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据此回答6~8题。6.图示区域的地貌是()A.冰碛平原B.三角洲C.洪积扇D.风蚀洼地7.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A.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B.沉积物厚度大,储量大C.降水丰富,补给充足D.农业活动少,耗水少8.本区农场的灌溉水源主要利用地下水而不是河水,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比河水()A.水量更大B.水质更好C.水温更高D.盐度更低(2019·南通、扬州、淮安、泰州四市调研)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读图回答9~10题。(双选)9.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A.土壤次生盐碱化B.下游水资源短缺C.凌汛危害的加剧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10.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奶源基地。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农村劳动力减少B.市场扩大与物流改善C.生态保护的需要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参考答案与解析第三篇热点主题练一、等值线图1~2.解析:第1题,由等压线判读风向,要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北风,③地和④地吹偏南风。因为③地较④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③地。选C。第2题,南半球气旋顺时针方向辐合,锋面移动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其中乙和丁处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暖气团推冷气团移动,是暖锋。故选D。答案:1.C2.D3~5.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铁路线和河流基本重合,河流只可能在谷地而不可能在山脊,A错误,B正确;河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因此也不会是沿等高线分布,C错误;纬度不影响铁路线的走向,D错误。故选B。第4题,据图可知,东段铁路的南线经过的居民点多,过境道路会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由原来的南线改为现在的北线。故选D。第5题,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且地势较高的地方,说明该地易发生洪水灾害。故选A。答案:3.B4.D5.A6~8.解析:第6题,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干旱半干旱区域地下水由下往上逐渐抬升,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等值线呈扇形,扇状区域内有河流流经。说明该区域地势由下往上升高,应为山前洪积扇,因此答案选C。第7题,甲处为洪积扇扇顶,扇顶沉积物颗粒较大,空隙多,水源下渗强,且该地地势较高,因此地下水水位高,埋藏深,A正确;扇顶沉积层厚,蓄水能力强,颗粒物上大下小,利于地表水下渗,使下层地下水沿地势流向扇缘,但不能说明地下水抬升变化幅度大,B与题干无关;此处为柴达木盆地,降水较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排除;扇顶沉积物颗粒大,土壤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因而该地地下水抬升变化并非农业活动造成,D排除。第8题,该地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农业生产所需的灌溉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本区地貌为洪积扇,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下流同时也在下渗,地下径流受地势影响流向扇缘,故扇缘地下水丰富,扇缘自然条件优越,本区农场主要位于扇缘,A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区,人类活动影响小,地表水质并未受到严重污染;水温对灌溉并无较大影响;河水与地下水均为淡水。故B、C、D错,正确答案为A。答案:6.C7.A8.A9~10.解析:第9题,河套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大量引用黄河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引水灌溉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故正确选项为A、B。第10题,该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草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该地成为中国奶源基地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加之物流改善等,与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无关,故正确选项为B、C。答案:9.AB10.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