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3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2019·南京、盐城二模)英国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博士在《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塑造中国》中称:“鸦片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野心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C.引发战争的原因是朝贡贸易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的信息,可知英国学者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清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因此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英国工业革命后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的目的,是站在欧洲角度为这场战争进行辩护,故A、B、D三项均符合该学者的观点,但是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故本题选C项。2.(2019·苏北三市一模)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19世纪70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A.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B.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C.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D.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解析:选D据材料中“19世纪70年代”“珠江三角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带动了周边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三四年间……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凸显出新式企业引领作用,故D项正确。3.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这主要表明()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解析:选B由材料中“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可推知人们用洋纱这种新的原材料来纺布,促进了织布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出现于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19世纪7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洋纱、洋布销售日广,属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是在民国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9·南京三模)“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命题,强调“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材料中的“他”()A.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B.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C.介绍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解析:选C“自由为体”即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为用”即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这是主张在体和用两个层面模仿西方,既要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民主制度,更要建立西方的精神文明——自由,由此可知,这符合严复的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魏源的主张,B项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D项是陈独秀的主张,故排除A、B、D三项。5.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此变化反映了()A.中国丧失的主权完全恢复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性强国C.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D.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解析:选C题干中的信息“1943年”,从世界来说,此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因而才出现了列强取消某些曾经的侵略权益的结果,故C项正确。6.(2019·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解析:选D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中国政府能够依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来调整对台湾的政策,这反映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出对台政策的务实和主动性,故D项正确;A项指的是国家之间关系准则,这不符合与台湾的关系定位,故A项错误;B项是1979年,C项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故排除B、C两项。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迅速提高群众参政能力B.增强人民当家作主意识C.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解析:选B题干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在农村地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社会发展史的教育,这种教育内容凸显的是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增强人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B项正确;A项“迅速”一词,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独立、富强、民主和自由的新中国过程中就已经建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D项错误。8.(2019·常州田家炳中学调研)从1994年起,国务院把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均实行33%的税率。这一改革()A.标志国企改革进入产权制度创新阶段B.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构建C.表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D.体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材料中国务院“合并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均实行33%的税率”的措施,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构建,故B项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转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有制的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4分)9.(2019·常州一模)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5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可知黄花岗起义得到了全国的同情;依据材料一“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可知辛亥革命受到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一“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可知清政府的政策影响。第二小问,此类史料属于当事人的口述,属于一手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当事人会受当时形势的影响,有很大的主观性,需要与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第(2)问,在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题目中明确了观点“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既要找出史实论证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出它的局限。在论述过程中,把握两个方面,最后加以总结。答案:(1)原因: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问题: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2)参考思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政治结构上,结束君主专制,转向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思想上,由武昌起义之前民众同情革命转向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据此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过于滞后,忽视了此前诸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论证充分,亦可得分)[“中国近现代史”专练(二)](时间:25分钟满分: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2019·南京盐城一模)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了西方列强工具解析:选A题干中的信息,指出了镇江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指出其沦陷,加速了和平谈判进程,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B项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排除B、C、D三项。2.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解析:选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3.(2019·苏州期初调研)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A.主张反清革命B.反对民主共和C.提倡保皇立宪D.支持君主立宪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指光绪皇帝)等信息可知,章太炎主张反清革命,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主共和的信息,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的“革命”可知,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1933年,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还拟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和一个炼糖厂。这表明了国民政府()A.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B.发展官僚资本以压制民族工业C.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的企图D.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解析:选D结合“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5.(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如图是英国人创作于1941年的漫画,“龙”身上写有“超过四岁了”,右人为“日本每一届卸任的政府”,左人为“即将上任的日本政府”,后者说“现在最首要的事情是结束在中国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