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02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妖娆.(ráo)汹涌心无旁骛.(wù)富丽堂皇B.亵渎.(dú)风骚荡.然无存(dàng)不二法门C.冠冕.(miǎn)剪影强聒.不舍(guō)丰功伟绩D.摇曳.(yì)呢喃红装.素裹(zhuāng)断章取意【答案】D【解析】D.“曳”读“yè”;“断章取意”应为改为“断章取义”。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A.创造消费创建B.创建消费创造C.创建耗费创造D.创造耗费创建【答案】C【解析】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消耗物质资料。消耗:指逐渐减少。“人的劳动”指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C。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钢7号焦炉代表当时国内焦炉的最高水平,投产20年来,为武钢的生产经营做出了巨大贡献。B.近年来,武汉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转型,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C.武汉市残联在今年深入开展政策调研,根据综合调研情况,对全市现行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户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D.22年来,驻港部队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驻军法规定履职尽责,坚定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获得了广泛赞誉。【答案】B【解析】B.搭配不当,应该是“走……之路”,故在“转型”后面加“之路”。故选B。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B.那些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才能找出快乐来。我想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于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于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D.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在他们看来,似乎得胜之后,他们便可以动手行窃了。【答案】C【解析】C.“起源”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幻想产生于东方艺术”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故选C。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也谈“到此一游”①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②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③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④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⑤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⑥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⑦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5.作者探究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A.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人们树立了公共理性或公共意识,导致在名胜古迹上刻涂。B.游客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底深厚,刻画在名胜古迹上可以让其更有观赏性。C.游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试图以此来追求某种“独特的思想意义”或永恒。D.现代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个人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的行为。【答案】C【解析】从第②段中“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可得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故选C。6.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古人题壁作诗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所题的内容大多不会降低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具有正外部性。B.古人出游时题壁作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C.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古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精英阶层。D.古人题壁诗也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有限性的表现形式。【答案】B【解析】由第③段中“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可知,B项,“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表述不当。故选B。7.面对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现象,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认可这种人类本性追求永恒的做法。B.只要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允许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C.我们要不断培育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D.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既要禁止,又要加以引导。【答案】D【解析】由文章第⑤段中“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以及第⑥段中“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选D。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瑱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瑱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瑱不能制。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粮援既绝.绝:断绝B.人怀危惧..危惧:十分害怕C.牵以趣船..趣船:上船D.以继.军饷继:等待【答案】D【解析】D项,“以继.军饷”翻译为“用以接济军饷”,“继”应该是通假字,同“济”,意思是“接济”。故选D。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A.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B.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C.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D.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答案】B【解析】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着这匹怕船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据此断句为: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故选B。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若敦攻陷了陈朝的湘州,陈将侯瑱率兵反攻贺若敦,企图夺回湘州。B.贺若敦修营垒,建房屋,废弃农业生产,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打算。C.战事初期,贺若敦军中经常有叛逃者骑马向侯瑱投降,侯瑱都予以接纳。D.被贺若敦算计后,后来即使真有携带粮饷去投奔侯瑱的,侯瑱也不敢接纳。【答案】B【解析】B项,贺若敦用修营垒,建房屋的方法,显示其长期驻守湘州的打算。这一举动让当地的百姓因怕打仗都无心种田而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到废弃。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答案】(贺若敦)担心侯瑱了解了自己的缺粮情况,就在军营中大量积土堆丘,在上面覆盖粮米。【解析】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画横线的句子中“恐”意思是“担心”,“乃”意思是“于是”,“覆”意思是“盖”。据此翻译即可。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旋转的风车鲁求平①“遥远的风车/在晒谷坪的黄昏里/吱呀吱呀/唤着童年那昏暗的记忆……”②此处所说的风车,不是纸糊当玩具用的七彩风车,也不是你在高速路上看到的,立在山头张开三只白色手臂很拉风的发电风车,我说的是劳动工具,一种在江淮水乡平原广泛使用的农具。③在大集体年代的农村,它是稀罕物,一个村庄很难超过两架,分田到户后,这样的大型农具只能归集体,大家伙共同使用,金着呢。不就是一个木头架子吗?我一脸疑惑问,父亲说,弄干净稻、米、麦子就靠它,你行吗?④我自然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