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山东青岛,21,1分)《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2.(2018内蒙古包头,4,2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3.(2018安徽,5,2分)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4.(2018湖北黄冈,18,2分)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25.(2018四川成都,7,2分)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6.(2018辽宁沈阳,4,2分)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A.民国元年B.民国二年C.民国三年D.民国四年7.(2018湖南衡阳,8,2分)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8.(2017广东,10,3分)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9.(2016陕西,15,2分)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3二、非选择题10.(2018福建,31,5分)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看法(见下图所示内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说明理由。4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解答本题注意两个要素,规模为“大团体”,目的为“从事反清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这一思想吸引了对清朝统治不满的各方力量,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A项中的“完全符合”说法过于绝对;孙中山等人属于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与维新派目标不一致,故B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因此1905年不可能延续民主共和国精神,故C项错误。3.C本题考查《申报》的创办、刊载内容、社会影响、地位。据出版时间“1912年1月1日”及刊载内容“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今日履任”等,可知C项符合题意。《申报》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期间,排除A项;《申报》刊载有新闻、评论、广告等,是当时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排除B项;当时革命派的机关报是《民报》,排除D项。4.C本题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因此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因此而终结,A项错误;我国政治近代化开始于戊戌变法,经济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D项错误。5.B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因此B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A、C、D三项与题干“民国元年”时间不符,排除。6.C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4年;然后运用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式可计算出:1914-1912+1=3(民国三年)。57.B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共同点”,联系所学可知,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只与辛亥革命有关,应排除。8.A由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意义重大,故选A项。广大民众尚未觉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及缺乏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9.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1918年11月”,当时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而马克思主义只是刚刚传入中国并没有成为思想主流,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与题干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口号能很快风靡全国主要说明依靠工人阶级发动革命取得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故正确答案选择B。二、非选择题10.答案不同意。(2分)理由:小历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小史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他们都没有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或都是片面的)。(3分)解析本题为判断说明题。首先应表明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然后说明理由,阐述理由时注意针对二人的具体看法,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