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线索考点串讲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促使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事件概况影响、意义或作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时期开始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救国的改革事件概况影响、意义或作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人物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兴办军事、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统治阶级领导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虽未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近代企业培养了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事件概况影响、意义或作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为了消除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中外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失败的改革事件概况影响、意义或作用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始,赫鲁晓夫为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68年匈牙利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改革的代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最终停止了前进的步伐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先后在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进行了改革,但并未取得成效改革使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体制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共逐渐失去对党和国家的控制和领导2.成功的改革事件概况影响、意义或作用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名称概况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制度保证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78年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在香港和澳门已经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世界历史上的制度创新事件概况创新之处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开创了君主立宪制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重点拓展1.改革成功的原因。(适用于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1)顺应当时历史发展趋势。(2)要求改革的新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3)改革措施得当。(4)出现了有利于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5)政府的支持。2.改革失败的原因。(适用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改革措施不当。(2)改革领导人个人的局限性。(3)国际环境对改革不利。(4)改革没有发动人民群众。(5)封建旧势力强大。(6)统治阶级态度不坚定。3.成功改革的影响。(1)巩固了国家统治。(2)缓和了社会矛盾,克服了社会危机。(3)改革推动了社会大发展和进步。(4)改革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4.改革的启示。(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2)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3)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措施行之有效并不断深化,改革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4(4)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