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Ca—40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B.二氧化碳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活性炭吸附色素2.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D)3.(宁夏中考)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冶炼金属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4.(重庆中考)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B)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5.某大学研究小组研发的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还要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B.与钢相比,石墨纸硬度更大C.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质量较小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6.(佛山中考)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D)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活性炭吸附色素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今后还可能会有其他碳的单质被发现8.(常德中考)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C.积极提倡“低碳”行为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9.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高温乙;②乙+O2――→点燃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B)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CO2、CO、CaCO3D.C、CO2、CO、H2CO310.将H2、CO2、N2、CO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灼热的炭层、灼2热的氧化铜、浓H2SO4(具有吸水性),最后剩余的气体是(B)A.CO、H2B.N2、CO2C.N2D.H2O、N211.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B)错误!错误!,B.制气)错误!,C.收集)错误!,D.验满)1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C)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钙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13.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B)ABCD14.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剩余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D)A.50gB.100gC.150gD.200g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5.(4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B(填字母)。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2CO+O2=====点燃2CO2;CO2+C=====高温2CO。16.(4分)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C+O2=====点燃CO2。(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H2CO3===CO2↑+H2O。(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CO2+H2O===H2CO3。(4)有毒气参加的非化合反应CO+CuO=====△Cu+CO2。17.(5分)将洗净的鸡蛋壳放在一玻璃杯中,在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玻璃杯中有气泡产生;②玻璃片上石灰水珠变浑浊。(2)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试推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请写出该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CO2+Ca(OH)2===CaCO3↓+H2O。18.(4分)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危害)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氧化锈蚀一氧化碳作燃料有毒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温室效应(合理即可)19.(4分)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任意写一点)。(2)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3)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催化剂C2H4+4H2O。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20.(10分)(宜昌中考)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金刚石;图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石墨;图丁中用到的碳单质是活性炭。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点燃2CO2。4CO2可制作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21.(5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化学式为CaCO3。(2)C的用途之一为冶炼金属。(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化合反应。(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2.(14分)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AC(填序号)。A.反应物的状态B.气体的密度C.反应的条件D.气体的溶解性(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第(2)题图),第(3)题图)仪器④的名称是锥形瓶。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②⑤(填序号)。(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如图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D(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收集CO2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23.(8分)某同学为验证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提示: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5(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发生爆炸事故。(3)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A中出现浑浊,E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4)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4.(6分)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用8g氧化铜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反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解:设能制得铜的质量为x。CuO+CO=====△Cu+CO280648gx8064=8gxx=6.4g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6.4g25.(8分)小英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盐酸的量/mL252525生成气体的质量/g2.2m1.1试求:(1)m的值是2.2。(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解:由题意可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2.2g+2.2g+1.1g=5.5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5.5g10044=x5.5gx=12.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g15g×100%≈83.3%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