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考说明文分类训练第一类生活百科一、(2017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4分)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根据相关资料改写)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3分)①清洗、消毒、烘干、包装②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③纤维化处理(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2说废旧衣物是“鸡肋”?)(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2)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3分)具体说明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为解决目前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文章第4段先写“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之后写了这种做法存在的漏洞,最后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为现阶段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4分)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抺布了。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李大妈的做法:利用意识强,但利用后的处理方式不妥当,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沈阿姨的做法:利用意识强,又有爱心,但做法欠妥,未经处理的旧衣物可能危害他人健康。(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钟凯①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甚至有人说它致癌。那么,科学地来看,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②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③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内喝掉。而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内,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相当不错。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④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经检测,一杯(240毫升)的绿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毫克。即使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也大约仅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⑤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⑥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摄氏度,几乎..所有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但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数量依然很少。⑦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实验表明,隔夜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如果茶汤有异味或汤色发混就别硬喝了。⑧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有的人怀疑这是茶叶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金属无关。3⑨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间存在一些差异。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每升只有2.4微克,所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要另说了。⑩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但我也不是要劝你喝隔夜茶,毕竟不太好喝。(节选自《百科知识》2017.08期,有删改)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隔夜茶”的?(4分)本文从茶汤中的营养物质、隔夜茶中的亚硝酸盐、隔夜茶中的细菌、隔夜茶中的“重金属”四个方面来说明隔夜茶。(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通读全文,对文章简单分层,第①~③段围绕“营养物质”来说,第④⑤段讲述隔夜茶中的亚硝酸盐,第⑥⑦段围绕“细菌”来说,第⑧⑨段则说明隔夜茶中的“重金属”,找到对应段落,概括要点即可。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的差异。(共5分。说明方法3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3.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泡茶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共4分。表态1分,原因3分。意思对即可)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4分)逻辑顺序。先提出“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的问题,然后从四个方面说明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那样“有毒”,可见使用了逻辑顺序。(共4分。说明顺序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三、(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养成一种习惯真的很难吗?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只要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言论。原本一位美国的整容医生在书中写到,他发现整容后的人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面孔,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特别要注意的是,习惯某个状态或者物体与养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②那么,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③2010年伦敦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直接考察习惯的养成过程。他们让被试者(参与实验的人)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有多少人可以养成习惯。被试者可以选择晚饭前做50个仰卧起坐、早餐后散步10分钟或者饭前做15分钟的运动,但完成这些运动不会给予被试者额外的奖励。被试者需要每天登录一个网站,报告他们是否完成了前一天的任务,并填写量表。量表的题目包括“我想都不用想就完成了”等选项,以测试被试者的自动化程度。结果发现,坚持到最后的被试者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早期的重复在自动化行为养成中至关重要,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自动化的水平将逐渐达到稳定,这时则认为习惯已经养成。平均而言,全部被试者需要66天的时间来养成这些习惯。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者,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化差异仍然存在,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④但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一般..认为该问题跟早期家庭教育有关。同时,神经科学领域对于习惯养成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基底节(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和前额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基底节与维持下意识的行为相关,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比如,某人看到甜食就想吃,这时候基底节让他不自主地动手去拿食物,而前4额叶的工作是控制他自己不要去拿。相信大家都希望基底节在好习惯中发挥作用,前额叶在面对坏习惯时发挥作用,但如何实现现在不得而知。⑤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习惯的难度。本身难度小的习惯更容易习得。这里要提到斯蒂芬·盖斯写的一本书《微习惯》。微习惯就是当你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时,不是立刻让自己开足马力,而是对新习惯进行大幅缩减,让其成为一个极小的动作,一定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这些都是微习惯。⑥书中提到,微习惯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很多资源,所以更加容易做到;同时从心理层面来看,当我们动力十足地去做一件事时,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的阻碍,然而当我们动力不足时,谁也劝不动我们去努力。微习惯由于心理认定简单,所以所需要的动力较少,那么也就更容易养成。此外,人们还要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即使是微小的习惯或者步骤,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会变得要消耗很多意志力,这样就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容易半途而废。(选自《百科知识》2017.02B,有删改)1.选文围绕“养成习惯”,主要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①养成新习惯所需的时间;②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不能。如删去“一般”,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习惯养成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共4分。表态1分,原因3分。意思对即可)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作诠释。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微习惯,说明它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突出它“微小”“细小”的特征。(共4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4.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6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坚持不懈;对好习惯要有意识地去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微习惯”入手,并且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类传统文化四、(2017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0分)岁时的寄托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