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河中石兽》习题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4河中石兽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不亦颠乎..:“颠”通“癫”,精神失常。2.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3.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寻石兽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无意义,不译)沿河求之.(代词,它们,指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指讲学家说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它们,指石兽)至石之.半(助词,的)2是是.非木杮(这)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啮沙为.坎穴(成为)已转转不已.(停止)待君久不至,已.去(已经)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古今对译●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3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精神失常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44.古今异义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主题解说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位置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难点突破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最后一句议论,揭示了全文的题旨,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与实际相结合,不要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客观事实。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沧.州(cāng)木杮.(fèi)湮.没(yān)圮.于河(pǐ)啮.沙(niè)溯.流(sù)臆.断(yì)棹.小舟(zhào)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山门圮.于河:__倒塌。__5(2)阅.十余岁:__经过,经历。__(3)求.二石兽于水中:__寻找。__(4)尔辈不能究物理..:__事物的道理、规律。__(5)是非木杮..:__削下来的木片。__(6)臆断..:__主观地判断。__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__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头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__4.五一小长假,一名成都武侯祠工作人员曝光有游客在《前出师表》石刻上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游客这种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愤慨。假如在旅游景点,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写乱刻,这时你走上前去,劝阻道:__示例:“大哥,请你注意自己的形象,别在美丽的风景地留下你的污点,好吗?。”(语言委婉,意对即可)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B)A.阅.十余岁(经过,经历)B.众服为确.论(确实)C.凡.河中失石(凡是)D.但.知其一(只)6.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6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7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8.课文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不能从课文中得出的启示是(B)A.轻信盲从是不可取的。B.经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的。C.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D.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甲】《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⑦,佯败走,而绝⑧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⑨之。(选自《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⑧绝:截断。⑨坑(kēng):活埋。9.解释加点的词语。(1)二石兽并.沉焉:__一起。__(2)不亦颠.乎:__通“癫”,精神失常。__(3)佯败走.:__逃跑。__(4)易置..:__撤换。__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8A.如其言.言.兵事B.转转不已.使赵不将括即已.C.易.置军吏而括易.言之D.秦将白起闻之.沿河求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__(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__(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__12.甲文中老河兵认为不能在河的下游寻找石兽的原因是:__“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__乙文中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带兵打仗的原因是:__“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__13.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__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__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2.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3.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4.“而”字后一般应该停顿。5.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6.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