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八上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①维护秩序②遵守规则③尊重他人④以礼待人⑤诚实守信A.社会生活有秩序B.维护秩序靠规则⑥法不可违⑦预防犯罪⑧善用法律A.自由与规则不可分B.自觉遵守规则C.维护与改进规则A.尊重是交往的起点B.尊重从我做起A.待人礼为先B.做文明有礼的人A.诚信无价B.践行诚信A.违法无小事B.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A.了解罪与罚B.加强自我防范A.遇到侵害依法求助B.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知识点一:社会秩序1.社会生活有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秩序种类:(1)社会管理秩序;(2)生产秩序;(3)交通秩序;(4)公共场所秩序。3.社会秩序化意义(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为什么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5.如何理解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有公式的基础上形成的。2.规则种类——道德,纪律,法律。3.社会秩序为什么需要规则?(意义)(1)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3)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知识点二:社会规则4.保障社会秩序的手段(1)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2)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5.自由与规则的联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前提——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6.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1)需要他律和自律;(自律: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自觉遵守规则。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2)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7.如何维护规则?(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8.如何改进规则?(1)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3)一些原有的,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规则,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如何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1)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需求。(2)劝导的技巧:有“礼”——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知识点三:尊重他人1.什么是尊重——尊敬,重视。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对于他人而言,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对于社会而言,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如何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4.如何关注,重视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5.平等对待的表现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轻视,歧视他人。6.如何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7.如何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知识点四:以礼待人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2.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3.为什么要以礼待人?(1)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交际能力);(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4)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学习观察,思考践行。5.文明有礼的态度——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6.文明有礼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友好交际,增进人们的团结;(2)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7.参加社会活动要注意(1)容貌整洁;(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3)举止规范。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知识点五:诚实守信1.什么是诚信——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为什么要讲诚信?(1)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对企业而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对社会而言,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如何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②遇事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原谅)(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知识点六:法不可违1.法律的作用(1)指引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违法行为——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4.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违法民事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承担行政处分或处罚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对社会危害的大小行政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知识点七:行政违法行为1.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表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3.启示我们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点八:民事违法行为1.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表现)民事侵权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合同违约行为: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民事权利财产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2.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回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3.启示我们要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知识点九:刑事违法行为——犯罪1.刑法的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刑法的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3.犯罪的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犯罪的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5.犯罪承担的责任刑事责任——刑罚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6.刑罚的分类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7.启示:加强自我防范(1)年龄小不意味着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知识点十: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怎么办?(1)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来维护合法权益;(3)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2.诉讼——最正规,最权威,最后屏障(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3.为什么要敢于向违法犯罪作斗争?(1)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品质,历来受到褒扬和敬佩。4.为什么青少年要善于智斗?——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5.青少年如何智斗?——巧妙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6.青少年智斗(1)及时拨打110,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