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应试基础必备•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述类文本的类型•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论述类文本()()()立论文驳论文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三要素类型结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论证高考真题解法实例[课标全国Ⅰ2018·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点】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新子学”的内在品格(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结构】总分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考例真题文本+阅读点拨行文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答案】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考思路】对于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首先,要紧扣选项中的关键词,锁定选项在原文中所在的信息区,找到原文中的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A项对应第1段第①句和第②句,B项对应第2段第④句和第⑤句,C项对应第3段第②句和第⑥句,D项对应第3段第②句和第4段第⑧句。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比较时注意理解和整合。如本题的D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根据原文第3段“‘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和第4段“‘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可知,“新子学”具有历史的承继性,并没有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故选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答案】A【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解答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题目,首先需要确定选项所论述的角度,圈画关键词,以便回归原文。A项提及“对比”属于论证方法;B项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概括了论证的结构;C项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是论证的观点;D项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涉及文本论证的过程和内容。【应考思路】其次,快速浏览全文,以选项中的关键词和所涉角度为指向,梳理原文。梳理时,注意抓住原文中的角度关键词以及“因为”“总之”等表明思路的词,以及原文中的事例、数据、理论等相关内容。本文的相关内容见“行文结构”。再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往往涉及全文,要善于串联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对,分析选项正误。本题中,A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B项是文章的中心论点,C项概括了“接着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D项论证了“照着讲”“接着讲”的联系。A项,曲解文意,“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文章突出的是“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联系,而非“差异”。故选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答案】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于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首先确定选项观点所论述的对象。本题中,A项分析经典的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的关系,B项指出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怎么做,C项概括“照着讲”“接着讲”对促进新思想生成的作用,D项指出“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应考思路】其次,依据论述对象锁定原文主要信息区。A项对应原文第2段第⑤句和第4段第⑧句,B项对应原文第3段第③~⑥句,C项对应原文第4段第⑤~⑦句,D项对应原文第3段第⑤句和第4段第⑧⑨句。再次,细读信息区及其上下文,理解作者观点,分析选项正误。A项,根据原文第2段“这方面的研究……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想资源”和第4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原文第4段说的是“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项,“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原文第3段说“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且文末也说“‘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故选B。高考真题解法实例[课标全国Ⅰ2017·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点】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结构】总分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考例18真题文本+阅读点拨1920行文结构2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22【答案】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考思路】对于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首先紧扣选项中的关键词,锁定选项在原文中所在的信息区,找到原文中的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A项对应第一段的第②句,B项对应第二段的第①句和第③句,C项对应第三段的第⑥句和第⑧句,D项对应第三段的第④~⑧句。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比较时注意理解和整合。23如本题的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错,原文说的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非政府组织”前缺少限定词“一些”,以偏概全。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理解片面,原文第二段论述的是在享有气候容量问题上的公平原则,不能简单理解为“限制排放”。C项,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明确指出“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A、B、C三项都错误,故正确的一项为D。2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25【答案】C【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应考思路】解答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题目,首先需要确定选项所论述的角度,圈画关键词,以便回归原文。A项提及“两个维度”,属于论证方法;B项提及“立论”“指向”,涉及文本论证的内容;C项中含“论证”“以大量篇幅”,依旧属于论证方法;D项“先……接着……最后……”概括了论证思路。其次,快速浏览全文,以选项中的关键词和所涉角度为指向,梳理原文。梳理时,注意抓住原文中的角度关键词以及“因为”“总之”等表明思路的词,以及原文中的事例、数据、理论等相关内容。本文的相关内容见“行文结构”。26再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往往涉及全文,要善于串联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对,分析选项正误。本题中,A项是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总结,B项是对全文论述的前提和核心的概括,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D项是对全文思路的概括和提炼。C项,“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错,作者在第三段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来看”,可见其立足点是当下。故选C。2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28【答案】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应考思路】对于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首先确定选项观点所论述的对象。本题中,A项假设气候容量无限的结果,B项假设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的结果,C项论述实现代际共享的条件,D项说明气候正义只是一种视角。其次,依据论述对象锁定原文主要信息区。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②③句,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第⑦句,C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第D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二段第①句和第三段第①句。29再次,细读信息区及其上下文,理解作者观点,分析选项正误。A项,原文第一段第②③句介绍了气候正义的产生背景、关注核心和主要表现,由“气候正义……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可知,“气候容量有限”是气候正义存在的前提,前提不存在则自然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项,落实长期目标只跟后代利益有关,不能保证后代的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后代可能存在的诸如奢侈排放之类的需求,选项推断过于绝对。C项,第二段从空间维度阐述公平原则时,强调“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和第三段“就代际公平而言……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相结合,即C项内容。D项,原文从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及国家、地区、个人等诸多层面展现了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复杂性,又强调气候正义作为视角有其独特的关注核心,可见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个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仅是理解这一问题的视角之一,选项分析正确。故选B。综合考法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综合考法2选项设错陷阱规律综合考法3多重对比,识破选项设错陷阱700分综合考法解析读——阅读题干综合考法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找——准确查找比——仔细对照除——排除干扰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错误混淆是非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混淆条件夸大事实综合考法2选项设错陷阱规律偷换概念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例[课标全国Ⅲ2018·1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原文】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解析】“抽象”错,原文说的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例[天津2017·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