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3.040P28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137—2019桥梁工程BIM技术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指南GuideforapplicationofBIMtechnologyinbridgeengineering2019-07-03发布2020-01-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1137—2019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总体要求..........................................................25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技术要求........................................................26桥梁工程BIM应用的实施路线........................................................27BIM应用的效果评价.................................................................48BIM模型质量控制...................................................................59不同阶段的BIM技术应用............................................................510BIM技术扩展.....................................................................10DB36/T1137—2019II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建研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交信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海涛、李刚、许兵、聂复生、颜庆华、张小明、刘泳、王伟、陈国、林松、刘军、刘令君、曹宇鹏、龚南生、钱正刚、魏建华、章冬保、崔聪聪、熊林旺、谌奇凯、蒋炜、林淦峰、詹绍伟、聂望兴、王继成、张璟、邢文、魏林金、尧逸民、陶鹏鹏、钟昆志、王力骋、林江伟、林宇、朱斌、刘劲勇、周启龙。DB36/T1137—20191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桥梁工程BIM应用的术语与定义、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总体要求、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技术要求、桥梁工程BIM应用的实施路线、BIM应用的目标、BIM模型质量控制、不同阶段的BIM技术应用、BIM技术扩展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桥梁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BIM技术应用,适用于桥梁工程范围是跨河桥梁、跨海桥梁、跨线桥梁、公路立交桥梁、高速公路桥梁、市政桥梁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1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CJJ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3术语与定义3.1桥梁信息模型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以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息集成技术为基础,创建并利用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期管理的信息模型。3.2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geometricdataof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是模型内部几何形态和外部空间位置数据的集合。3.3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nongeometricdataof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是指除几何数据之外所有数据的集合。3.4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构件componentof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表达桥梁工程项目特定位置的设施设备并赋予其具体属性信息的模型组件,构件可以是单个模型组件或多个模型组件的集合。DB36/T1137—201923.5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applicationof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在桥梁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对模型信息进行提取、检查、分析、更改等过程,如碰撞检测、工作量统计等。3.6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deliveryofbridge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合适的形式,把项目各阶段的信息模型按照一定要求处理,向下游单位传递直至运营维护单位。4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总体要求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应保证BIM模型准确性,设计单位在模型交付前应对模型进行检查,确保模型准确反映真实的工程状态;b)BIM模型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有效传递;c)BIM模型应满足各专业模型等级深度;d)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信息表格和相关文件共同表达的内容深度,应符合现行《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的要求;e)图纸和信息表格宜由BIM模型生成。交付物中的图纸、表格、文档和动画等应尽可能利用BIM模型直接生成;f)数据表格内容应与BIM模型中的信息一致。交付物中的各类信息表格,如工程统计表等,应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来生成,并能转化成为通用的文件格式以便后续使用;g)BIM模型建模坐标应与真实工程坐标一致。一些分区模型、构件模型未采用真实工程坐标时,宜采用原点(0,0,0)作为特征点,并在工程使用周期内不得变动;h)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建模精细度,能满足工程量计算、施工深化等BIM应用要求。5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技术要求5.1保证信息数据提交时的完整性和信息数据接收时的一致性。5.2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交付技术要求、应用技术要求、分类和编码技术要求、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建模技术要求、管理系统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均参照相关文件要求执行。6桥梁工程BIM应用的实施路线6.1总体要求BIM技术应用分为起步阶段、深入阶段、整合阶段和巩固阶段,从股份公司、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工业企业四个层面来实施。6.2BIM技术的实施模式DB36/T1137—20193BIM技术实施组织方式按实施的主体不同分为建设单位(业主)实施模式和承包商实施模式:a)建设单位(业主)实施模式:由建设单位主导,选择适当的技术应用模式,各参与方协同采用技术,完成项目的技术应用;b)承包商实施模式:由项目各相关方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应用BIM技术,完成自身承担的项目建设内容,辅助项目建设与管理;c)BIM实施模式宜采用基于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模式下的建设单位(业主)主导的实施模式。6.3BIM技术的应用模式6.3.1BIM技术应用模式根据阶段不同,一般分为以下两种:a)全生命周期应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运营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b)阶段性应用。选择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运营的部分阶段应用BIM技术;6.3.2在确定BIM应用模式后,宜实施本文件所列的该阶段全部基本应用点。以上应用模式应当根据应用的需求,建立符合相应模型深度的建筑信息模型。6.4BIM技术的应用方案本文件描述的应用流程是通用性步骤,企业应根据具体项目和有关各方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深化具体的BIM应用方案。对于未涉及的BIM应用,或企业实施更高水平的应用,可参考本指南制定的BIM应用方案。BIM应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详细定义工程BIM应用实施组织方式和应用模式,定义BIM应用点和要求;b)详细定义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实施的BIM应用方案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协同方法;c)详细定义不同阶段应用点的交付成果、交付时间及其要求,包括模型深度和数据内容等;d)详细定义工程信息和数据管理方案,以及管理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e)详细定义BIM建模、应用和协同管理的关键选择以及相应的硬件配置。6.5技术岗位要求6.5.1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包括了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BIM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了建设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项目参与方。这些参与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就同一个项目,在同一BIM管理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有必要对人员的岗位、角色与职责进行定义。6.5.2岗位包括:BIM项目经理、BIM系统管理员、BIM开发人员、BIM应用研发及技术支持人员、BIM设计及建模人员、BIM施工管理人员、BIM运维管理人员等。6.6工程常用的BIM软件6.6.1建模软件评估考虑因素对建模软件分析评估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a)建模软件是否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b)建模软件满足全寿命期信息传递的需求,相关软件间文件交换格式的兼容性;c)建模软件的开放程序,二次开发的可行性;d)软件部署实施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估算;e)必须保证工程项目信息的完整性,能够对不同的层次上的信息进行描述和组织;DB36/T1137—20194f)不同的应用能够根据它提取所需的信息,衍生出自身所需的模型且能添加新的信息到模型,保证信息的可重复使用性和一致性;g)应该支持自顶向下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和设计变更;h)相关的信息和一整套设计文档相互关联,修改或变更在协同工作平台上实现。6.6.2计算、分析软件分析评估考虑因素对计算、分析软件分析评估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a)兼容性,与建模软件的对接的方便程度;b)准确性,输出结果的准确度;c)软件部署实施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估算。6.6.3BIM协同管理及模拟软件分析评估考虑因素对BIM协同管理及模拟软件分析评估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a)兼容性,与建模软件的对接的方便程度;b)实用性,BIM协同管理的效果,模拟软件的应用效果;c)软件部署实施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估算。7BIM应用的效果评价7.1BIM设计效果评价BIM设计效果评价:a)方案设计:使用BIM进行造型、体量和空间分析,同时进行成本分析等,使得初期方案决策更具有科学性。b)初步设计:各专业建立BIM模型,利用桥梁模型信息进行性能分析,进行各种干涉检查,以及进行工程量统计。c)初步设计成果:各种平面、立面、剖面图纸和统计报表都从BIM模型中得到。d)设计协同:各专业协调,包括设计计划、互提资料、校对审核、版本控制等。7.2项目级BIM应用效果评价:项目级BIM应用效果评价:a)可视化设计,所见即所得;b)性能化分析,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企业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c)工程量统计,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d)碰撞检测,利用BIM技术降低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e)场地分析,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f)施工进度模拟,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