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出师表——诸葛亮作者简介《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吗?它说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兵败失利的情况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拜访他。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答应随其出山,接着就是奉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在赢得赤壁大战胜利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他又接受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刘禅。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恭敬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望。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很不放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份“表”规劝和告诫刘禅。这份“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整体感知一、诵读课文(一)教师范读课文(二)强调生字词(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注意点: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4.语速适中5.感情充沛疏通文意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品读课文研读第1段:第一段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开张圣听)品读课文研读第2段:1.提问: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指导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品读课文研读第3~5段:1.第3~5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3段主要为推荐宫中贤人。第4段推荐府中贤人。第5段明确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品读课文研读第6、7段:1.提问:诸葛亮当年的身份是什么?他当年的志趣是什么?“卑鄙”指什么?为什么“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2.读第7段思考“凤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受命以来为报答先帝而采取的行动是什么?出师伐魏时机已到的标志是什么?作者认为自己的职分是什么?(表明诸葛亮伐魏的决心)伐魏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六个字概括作者对蜀汉竭尽忠智的感情。品读课文研读第8、9段:1.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2.第9段是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品读课文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拓展延伸1.请你根据自己对诸葛亮的了解为诸葛亮写一片声情并茂的悼文。2.我们市一中正处在创建三星级高级中学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有才智的中学生,你如何为学校献计献策?板书设计出师表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知识链接空城计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心生一计,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兵不动,自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课后习题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参考答案】三国诸葛亮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刘禅刘备千载谁堪伯仲间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参考答案】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亲贤远佞课后习题3.下列加粗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猥()自枉屈。B.以咨诹()善道。夙()夜忧叹。C.陟罚臧否()。中道崩殂()。D.斟酌()损益。性行()淑均。【参考答案】A4.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参考答案】C5.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