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醉翁亭记课件2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宋欧阳修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一、教师导入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二、知其人,知其事1、关于作者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2、关于写作背景: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青莲居士少陵野老东坡居士半山老人易安居士稼轩太白子美子瞻介甫幼安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公务之余常到山上玩赏,和黎民百姓同乐同游。一天他同智仙和尚对弈,棋盘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观战的人围了石头一圈,突然间都被大雨淋了个湿透。老樵夫快言快语,建议在此建个亭阁。于是智仙筹资快速建成,可惜一时没有名称。4、文史趣话:关于《醉翁亭记》传说这天欧公在此应酬,喝得醉醺醺的,吩咐随从拿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并刻碑立于亭右。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虽然写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许多山头被丢”。欧公拿来大笔一划,开头一段全部删掉。添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环滁()琅琊()山之僧()暝()晦明()伛偻()山肴()野蔌()觥筹()弈()chúlángyásēngmínghuìyǔlǚyáosùgōngchóuyì三、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理解文意,理清思路重点字音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停顿范读要求提示:1、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难词句。2、四人一组,按照“读文──释句──译文”的步骤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问题。一词多义:而: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朝而往,暮而归(连词,不译)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第一段,“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自号曰醉翁也──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前四个“也”表判断;五、六、七个“也”表解释;第八个“也”表肯定,语气坚定,“也”的语调要较重;第九个“也”表肯定,但语气较平稳。第二段,这一段中“而”较多。关于“而”的读法,凡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节奏作用的,则应轻读。朗读提示:生1: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生2: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生3: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生4: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段落间严谨的结构层次——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山、水、亭、名、太守)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实际借山水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③“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的含意?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指作者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拟从意境和语言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审美观照。1、探究课文优美的意境2、品味本文出色的语言四、品读课文,鉴赏美点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傍晚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四季变幻之美。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动静对比之美。这篇散文动静相宜,相得益彰。有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有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静,人影移散是动,彼此映衬。本文语言凝练精粹,如写四季景物,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精确熨帖。如“有亭翼然”形象地写出亭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语言风格请三位同学任醉翁亭风景区的导游,要求他们按照课文内容依次作景点介绍,如“醉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阁”等。五、实践与体验,模拟旅游激兴趣学生思考自由发挥措辞得当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让我们在熟练的背诵声中与先生道别吧……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请自选角度,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