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1.120.40P51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059—2018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inspectionoflightingprotectionsysteminUrbanRailroadTransportation2018-11-02发布2019-05-01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1059—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35检测作业要求......................................................................46检测技术要求......................................................................57检测数据处理及报告...............................................................14附录A(规范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导体的材料选择和最小尺寸...........................16附录B(规范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大地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19参考文献............................................................................22DB36/T1059—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准、周诚华、余建华、黄鹤华、舒雪松、谢佳杏、王成芳、吕振东、强裕君、杨华、杨甲、吴招锋、付誉斌、李垂忝。DB36/T1059—20181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规定、检测作业要求、检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数据处理及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雷电防护装置首次检测和既有线路的定期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其他形态,如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市域快速轨道等系统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压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roadtransportation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直线电机等轨道交通的总称。3.2运营控制中心operationcontrolcenter(OCC)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力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检票等中央级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地铁全线(多线或全线网)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挥、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GB50157,术语2.0.46]3.3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supervisoryandcontrolsystem(ISCS)DB36/T1059—20182基于大型的监控软件平台,通过专用的接口设备与若干子系统接口,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在同一监控工作站上监控多个专业,调度、协调和联动多系统的集成系统。[GB50157,术语2.0.45]3.4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farecollectionsystem(AFC)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自动识别、精密机械和传动等技术,实现地铁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GB50157,术语2.0.42]3.5大型接地网largegroundinggrid11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电厂和水电厂的接地网以及等效面积在5000m2以上的接地网,通常指大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网。[DL/T1680,术语3.1]3.6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改写GB50057,术语2.0.53.7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GB50057,术语2.0.29]3.8雷电防护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按照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其使用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改写GB21431,术语和定义3.233.9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GB50343,术语2.0.6]3.10总等电位端子板main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MEB)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GB50343,术语2.0.9]DB36/T1059—201833.11局部等电位端子板(排)local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LEB)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的端子板。[GB50343,术语2.0.11]4基本规定4.1检测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检测项目如下:a)防雷类别划分;b)接闪器;c)引下线;d)接地装置;e)等电位连接;f)综合布线;g)电涌保护器(SPD)。4.2检测周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间隔时间为6个月,其他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间隔为12个月。4.3检测流程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应按照图1进行:DB36/T1059—20184受检单位申请原始记录校对检测报告制作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检测报告审核合格检测资料存档合格发放检测报告首次检测定期检测提交设计要求、施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查阅历史检测资料准备检测设备和记录表格现场勘查、科学规划现场检测,填写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审核合格整改意见书受检单位整改图1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图5检测作业要求5.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雷雨天应停止检测。DB36/T1059—201855.2每一项检测需要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校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5.3现场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供电线路。5.4在检测运行中的设备时,严禁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启动或者关停操作,不随意触碰设备。5.5在检测配电房、区间变电所、配电柜的雷电防护装置时应穿着绝缘鞋、佩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6检测技术要求6.1防雷类别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应按照GB50057第三章要求划分。6.2接闪器6.2.1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建筑、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建筑物、高架区间等区域均应设置接闪器。首次检测时,应根据滚球法计算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确定被保护对象是否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6.2.2车站进出口站棚、高架站台候车棚、风亭以及冷却塔等地面附属设施利用建筑物钢结构作为接闪器时,其材质、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并符合附录A.1要求。6.2.3利用建筑物屋面接闪带(网)、架设接闪杆作为接闪装置6.2.3.1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变电站、地面站房的配套设施区域,如地面办公区、商业楼群等建筑物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固定支架间距应符合表1规定。6.2.3.2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固定支架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6.2.3.3检查接闪带在转角处弯曲夹角是否大于90°,弯曲半径是否大于圆钢直径10倍、扁钢宽度6倍,当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有无将接闪器向内侧面弯曲成半径为100mm弧形。6.2.3.4检查接闪器上是否附着电源、信号线路。表1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高于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6.2.4高架区间的露天接触网上的架空地线作为接闪装置时,宜先依据滚球半径计算其保护范围,检查其保护范围是否覆盖周边电气线路与轨道,然后检测其电气连接是否完好,与支架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否达到要求,最后检查其接地是否良好。6.2.5利用旗杆、栏杆、金属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内筋等永久金属物作为接闪装置时,应检测其材质、规格符合附录A.1要求。6.2.6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应满足焊缝饱满无遗漏,并符合下列要求:a)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DB36/T1059—20186b)圆钢与圆钢的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c)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d)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6.3引下线6.3.1对位于车辆段、停车场、进出站出入口建筑及附属建筑、基站、高架桥梁支撑柱等部位的引下线,首次检测应检查其隐蔽工程记录,对每根引下线编号并检测。6.3.2引下线应沿最短路径敷设,数量不应少于2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且平直、无急弯。6.3.3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6.3.4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并符合附录A.1的规定。6.3.5检测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6.3.6检查人工焊接工艺和防腐措施,焊缝应饱满无遗漏,截面锈蚀不得大于1/3。6.3.7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引下线遭受损伤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6.3.8检查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且应远离电气线路,距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6.3.9当建筑物采用自然引下线时,检查有无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端子,当采用人工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