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05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591—2018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2018-04-17发布2018-07-17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1591—2018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延津县农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保停、李向东、王汉芳、张德奇、郭培宗、蒋向、徐晋豫。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邵运辉、岳俊芹、杨程、吕风荣、刘玉兰、秦峰、时艳华、陈远凯、程红建、李生堂、侯平军、贵祥卫、常春梅、秦士伟、李万龙、李秀芹、周新福、张素瑜、杜思梦。DB41/T1591—20181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运输、档案记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小麦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9630.1—201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NY525有机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有机食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3.2有机食品小麦按照有机食品要求生产的小麦为有机食品小麦。3.3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种植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飘移的过渡区。3.4转换期从开始有机生产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4产地环境条件DB41/T1591—201824.1产地条件4.1.1产地环境有机食品小麦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二级标准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标准规定,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4.1.2周边环境有机食品小麦种植单元应远离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养殖场等可能影响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源。4.2缓冲带有机食品小麦种植单元与常规小麦种植区之间应设置缓冲带,缓冲带宽度应≥10m;若缓冲带种植作物,应按有机方式生产,但收获的产品不能按有机产品处理。4.3转换期有机食品小麦的生产单元应经过转换期,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应有≥24个月的转换期,新开荒地或撂荒多年的土地≥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间本生产单元小麦按本标准生产,其它作物按照GB/T19630.1—2011进行管理。5播种5.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且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5.2底肥有机肥应按NY525的规定,生物有机肥应按NY884的规定,施用肥料应按GB/T19630.1—2011中3.1的规定进行限定,同时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要符合GB19630.1—2011中附录A的要求,底施肥料在耕地前均匀撒施,翻入土中。5.3整地播种前机械深翻整地,耕深≥25cm,随耕随耙,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5.4种子处理播前应精选种子,去除病粒、霉粒、烂粒,并选晴天晒种1d~2d。5.5播期播量应根据茬口、品种特性和种植地区生态条件确定适宜播期播量。5.6底墒应足墒下种,相对含水量≤70%的地块,应提前造墒或浇蒙头水。DB41/T1591—201836田间管理6.1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在冬前、返青至拔节期、孕穗至灌浆初期进行灌溉。6.2中耕除草杂草防除应人工或机械中耕除草,禁止用化学除草剂。7病虫害防治7.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采用轮作倒茬、休耕、深翻、培育壮苗等防治措施。7.2物理防治应利用光诱、色诱、性诱、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7.3生物防治创造有利于天敌繁殖的环境,利用田间天敌或人工释放天敌控制害虫。7.4药剂防治严禁使用化学农药、激素类等防治病虫,病虫害防治使用药剂应符合GB19630.1—2011中4.5.4的规定。8收获及贮藏、运输小麦成熟后应适时收获。单收、单运、单贮,防止与普通小麦混杂。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装卸和运输过程应避免其它化学物质的污染。9档案记录9.1位置应记录有机食品小麦生产单元的地理位置、边界、缓冲带及排灌系统等。9.2操作记录应包括茬口、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整个生产过程,以及入库批次、时间、包装、运输工具等。9.3质量检验报告出售前应有国家指定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农药残留指标要“零残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