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整合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整合走进化学世界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下列选项中一定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B.建造射电望远镜,观测宇宙C.建造水电厂,缓解用电危机D.研究空气动力学,让飞机飞得更快答案答案关闭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2017江苏苏州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蜡烛燃烧C.汽油挥发D.铜丝折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C.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铜丝折弯是铜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答案解析关闭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依据题意可知,氯乙烷在常温下就能汽化,说明氯乙烷沸点较低。答案解析关闭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4.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牛奶变酸C.寒冷冬季室内窗玻璃出现水雾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有水垢生成,B项有酸性物质生成,D项生成了坚硬的新物质,均为化学变化过程。答案解析关闭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5.(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2)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和。请你举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如。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①②中产生能量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④中能量的产生都是物质燃烧引起的,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很多,如火力发电、干电池放电等。答案解析关闭(1)③④(2)光能热能电能火力发电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下列仪器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集气瓶答案答案关闭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选项中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太多,会造成液体喷出,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用自来水冲洗滴管,会造成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会引起火灾,符合题意;D选项中俯视读数时会造成读数偏大,不符合题意。答案解析关闭C7.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A错误;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B正确;图中橡胶塞上连有两根玻璃导管,气体会从左边的玻璃导管中逸出,C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9.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填写仪器名称:①,②,③。(2)给②中的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在读取③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3)实验中用于搅拌、过滤和转移固体的仪器是(填序号)。(4)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的仪器是(填序号)。答案答案关闭(1)试管烧杯量筒(2)石棉网水平(3)⑥(4)⑤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四、科学探究的方法10.君君将一定量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置之不理B.请教老师C.上网查资料D.通过实验继续探究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探究原因,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答案解析关闭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11.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做“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富氧水”中富含氧气,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mL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min,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他们的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选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2)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mL,氧气的密度为1.4g/L,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成分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N278%78%O221%16%CO20.03%4%其他稀有气体0.94%、较少的水蒸气稀有气体1%、较多的水蒸气(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答案答案关闭(1)对比实验(2)35(3)观点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