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考试内容考查要求A(了解)B(理解)C(应用)考试内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考试内容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考试内容3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教材链接江苏科技版七上第1单元第1、2章单元复习指导第1课时显微镜的使用与科学探究考点知识聚焦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图1-1普通光学显微镜1.起放大作用的是[]和[]。物像放大倍数是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5×,那么物像就放大了倍。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位是[]和[],前者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后者能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一面是(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光线弱时用)。如果想让显微镜视野变亮就用光圈和面镜。①目镜④物镜50⑦遮光器⑨反光镜光圈平面镜凹面镜大凹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其上有[];固定玻片标本的结构是[⑧]压片夹。4.使镜筒上下移动的结构是[]和[]。转动[⑩],镜筒的升降范围;转动[],镜筒的升降范围,使物像更清晰。5.安装物镜的部位是[③]转换器。6.握镜的部位是[]镜臂;稳定镜身的部位是[]镜座。考点知识聚焦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⑩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大小图1-2[规律点拨]镜头的识别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如图1-2所示,目镜上端扁平,没有螺纹,其放大倍数与长短成;而物镜的一端有螺纹,其放大倍数与长短成。正比反比考点知识聚焦考点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2.对光(三转)(1)转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将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直到目镜内看到圆形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用压片夹压住。(2)侧面看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前端接近玻片为止。镜臂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通光孔物镜考点知识聚焦4.观察用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物像还不够清晰,再略转动,使物像更加清晰。细准焦螺旋【思维警示】观察时,先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标本。然后眼睛观察目镜,此时镜筒只是上升,不再下降。考点知识聚焦5.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取下切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将压片夹转向,反光镜转到方向,物镜偏到,镜筒下降。后方[规律点拨]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注意问题①显微镜的物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如果物像偏右,则向右移动玻片。②由于低倍物镜的通光量比高倍物镜的通光量大,所以低倍物镜下的视野较明亮;而高倍物镜下,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视野较暗。垂直两旁考点知识聚焦③污物位置的判定问题: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为、或。一般是通过转动目镜、调换物镜或移动玻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从而判定其位置。具体方法: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上;目镜转,污点移,则污点在上。④从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方法:如图1-3所示。a.先在倍物镜下把要观察的标本A移到视野中央(图甲);b.转动转换器,换倍物镜;c.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或转动反光镜,用凹面镜,调亮视野;d.转动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图乙)。目镜物镜玻片玻片物镜目镜低高细图1-3考点知识聚焦⑤比较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标本的不同点:比较项目低倍镜高倍镜细胞的大小细胞数目的多少视野的明暗小大多少亮暗考点知识聚焦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调查、测量等,其中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作出假设、制订和实施、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3.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4.植物运输水分的实验(1)把植物的茎插入装有红色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花瓣、花柄、叶柄和茎内都有染成红色的部分。(2)实验结论:可以知道植物体有些结构具有的功能。观察考点三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实验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计划实验运输水分[规律点拨]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热点实验梳理1.提出问题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吗?2.可作出如下假设(1)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2)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3.制订计划(1)实验要设计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设置常温、比常温略高、比常温略低的水,观察其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常温作为。(2)控制实验中的变量。保证除之外,其他条件如水质、水量等都一样,避免这些因素对金鱼呼吸次数产生影响。实验梳理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水温增多减少对照对照温度热点实验梳理4.实施计划(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待金鱼安静后记下金鱼鳃盖每分钟次数。(2)改变水温,降低或升高5~10℃(用温度计测量),将水温调节好后,再放入金鱼,金鱼安静后,记录鳃盖每分钟的次数。5.得出结论金鱼的呼吸次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开闭开闭【思维警示】实验中水温升高或降低以5~10℃为宜。至少要设置(对照)、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三组实验。常温高频考向探究【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2号中,目镜是10×,物镜是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探究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例1[2018·亳州]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少的是几号显微镜()显微镜序号目镜物镜15×40×210×40×310×10×412.5×10×A.1号B.2号C.3号D.4号高频考向探究【方法归纳】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②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物镜放大倍数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特点无螺纹有螺纹示意图高频考向探究【答案】A【解析】迅速判断污物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物不动,说明污物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物也不动,说明污物肯定在物镜上,污物在反光镜上不会在视野中看到。探究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2[2018·广东]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图1-4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A.装片、目镜B.装片、装片C.目镜、目镜D.目镜、装片[点拨]我们观察标本时,对所观察物像有影响的有三个部件:目镜、物镜和装片。移动某种构造,根据污点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点所在的位置。图1-4高频考向探究例3如图1-5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图1-5A.左下方变亮B.左下方变暗C.右上方变亮D.右上方变暗D高频考向探究【答案】C【解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针对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而设计的,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目的是证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于空气,而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探究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例4科学家巴斯德在鹅颈瓶实验中,设计的唯一变量是()图1-6A.环境温度不同B.放置的时间不同C.瓶中空气的洁净程度不同D.瓶中肉汤的新鲜程度不同高频考向探究例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B.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就越多D.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B高频考向探究例6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材料用具:2~3条金鱼,温度计,鱼缸,冰块或热水。(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各小组根据其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面是一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制订的实验方案绘制的实验结果填写表。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吗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高频考向探究实验步骤金鱼的呼吸次数/(次/分)测量次数平均值常温下20℃金鱼的呼吸次数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水温10℃金鱼的呼吸次数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水温30℃金鱼的呼吸次数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高频考向探究①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②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对照实验是。③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除不同外,其余变量均相同。当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下列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④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金鱼在常温水中的呼吸次数水温A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高频考向探究【方法归纳】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处的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解析]实验要重复几次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除水温不同外,其余变量均相同,避免如水质、水量等其他因素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