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卷(一)综合测试卷(一)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2分)(1)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2)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其五)》](3)。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6)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这正如《论语》中所言:,。(8)中国文人爱类比。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两句就以“陋室”类比古代贤人的居室,表明自己具有与古人同样的志趣与抱负。答案(1)学诗谩有惊人句(2)飞鸟相与还(3)酒酣胸胆尚开张(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6)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说》《小石潭记》《卖油翁》《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都出自部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手。B.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豆腐西施”杨二嫂等。C.范进之前仅是村里的秀才,后来到乡里参加乡试,考取了举人,其丈人胡屠户这才对他另眼相待。D.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是外国优秀作品。答案C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府、州、县级政府举行院试,通过者为生员,俗称秀才,省级政府举行乡试,通过者为举人。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中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中国“衣冠①(A.guānB.guàn)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是民族认同感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无论是秦汉的端庄大气,魏晋的piāo②(A.漂B.飘)逸洒脱,还是隋唐的雍容华贵,宋明的清丽婉约……都让人甲(A.心驰神往B.梦寐以求)。现今的“汉服热”现象体现的是现代的中国人与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乙(A.共识B.共鸣),是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②答案(1)AB(2)AB(3)《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中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乙(3)文中画线句有处标点运用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原句:《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中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修改句:解析(1)衣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īguān,指衣服和帽子。华夏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秦汉以降,“衣冠”即用来指称华夏之服。“飘逸洒脱”的“飘”字不能写成“漂”,“飘逸”意思是洒脱、自然,与众不同。(2)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根据文意,甲处应该选“心驰神往”。共识:共同的认识。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根据文意,乙处应该选“共鸣”。(3)“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并列关系,应该用分号隔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筵席的丰盛,体现出诗人生活的奢靡。B.“冰塞川”“雪满山”既正面写出了“行路难”,又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C.第七、八句中巧妙地化用了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D.“行路难,行路难”直接抒发了诗人回到现实中面对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的感慨。答案A“斗十千”“直万钱”写的是朋友出于和李白之间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5.这首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抑郁,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自信、乐观的精神。解析诗中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①,通而无当②,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昭侯曰:“然。”昭侯闻堂谿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①卮:酒杯。②当(dànɡ):底。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2)臣之妻私臣私:(3)堂谿公谓昭侯曰谓:(4)则人孰注浆哉孰:答案(1)确实(2)偏爱(3)对……说(4)谁解析(1)(2)两小题来自课内,考生根据所识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即可。(3)(4)两题虽是课外的句子,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这两个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谓其妻曰”的“谓”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孰”意思相同。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B.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C.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D.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答案B这几句的意思:(臣子)即使有绝顶的智慧,也不肯充分献出自己的谋略,因为(担心)它会被泄漏(出去)。“圣智”的意思是绝顶的智慧,,不宜分开,由此排除A、D两项;“尽”是动词,“其术”是宾语,可在“其术”后停顿,由此排除C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答案(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严重了。(2)(昭侯)恐怕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他的计谋。9.[甲]文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答案邹忌以自己的经历做类比,委婉地让威王明白自己受蒙蔽,威王乐于接受;堂谿公以无底的玉卮和不漏的瓦制容器为喻,委婉告诉昭侯不可将群臣的言论告诉他人,这样臣子才能献出自己的谋略,得到昭侯认可。解析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臣子的劝谏艺术。[甲]文写邹忌因小悟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矣”;[乙]文堂谿公用无底的玉卮和不漏的瓦制容器为喻,委婉地告知昭侯不可将群臣的言论告诉他人。参考译文堂谿公对昭侯说:“现在有价值千金的玉杯,上下相通却没有底,可以用来装水吗?”昭侯说:“不可以。”“有瓦制容器却不漏水,可以用来装酒吗?”昭侯说:“可以。”(堂谿公)回答说:“瓦器,最不值钱,(因为)不漏,可以用来装酒。即使有价值千金的玉杯,最值钱却没有底,(因为)漏,不能装水,那么还有谁会往里面倒酒呢?现在,作为国君却泄露群臣的言论,这就好像没有底的玉杯一样。(臣子)即使有绝顶的智慧,也不肯充分献出自己的谋略,因为(担心)它会被泄露(出去)。”昭侯说:“对。”昭侯听了堂谿公的话,从此以后,想对天下采取大的行动,没有不是单独睡觉的,恐怕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他的计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锈刻在土地上的家风王振德①如果生活是一本书,那么爷爷一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简单而深情。②爷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离县城五公里的村庄。按说离县城这么近,村庄应该很开放。但是土墙、茅草、固执的观念,让它保留着古老的模样。爷爷一生都在这个小村庄里遥望与幻想。③我出生的那一年,爷爷81岁。但是他还像壮劳力一样侍弄着40多亩地,耕种、除草、收获……动作是慢了,但是进度一点也不输别人。伯父和父亲劝他让别人种一些,他总是不愿意。“人就和工具一样,越用越好用,不用就会生锈的,我还能干得动。”实在没有办法,父亲瞒着爷爷去找别人种,那时候还要交公粮,所以给人总要拣好的。爷爷知道后,很是着急,但也没有办法。等父亲外出打工后,爷爷又和人家好说歹说,将地要了回来。在我记忆里,爷爷是没有睡过懒觉的。有一次我说出这个感觉后,隔壁二大爷说,他都没有见过爷爷睡懒觉。那一年,二大爷75岁。④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上的事情总是忙不完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有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都是围绕着土地的。爷爷总是一如既往,他的所有希望和憧憬都给了这块土地,我一直不理解,那些熬人的单一颜色,那炽烈的阳光有什么吸引力?⑤春天万物丛生,农民们也在翻新土地,准备耕种。这一年,由于我生病打乱了爷爷的“战略部署”,别人家的地都翻新了,只有我们家的地还是冬天时候的样子,有一些小草探头探脑地长了起来。胖婶来我家的时候,我已经活蹦乱跳了。胖婶说,黄八斤翻地的时候,将地界的位置挪动了,估计占了我家的二分。黄土地上的五谷杂粮塑造了人的淳朴,但是也滋生着奸猾与贪婪,总有一些人喜欢用一些为人所不齿的手段。我们本想着爷爷会发火,但是爷爷没有吭声。奶奶和胖婶已经义愤填膺了。爷爷反而劝说,没关系,黄八斤家人多,占一点就占一点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找个合适的机会说一声,明年再弄回来就得了。⑥这件事情本应该结束了。但是胖婶却不肯善罢甘休,到处散播爷爷说的这些话。爷爷在村里算是年长之人,就有人要打抱不平,都被爷爷劝回去了。只是到了收割的时候,黄八斤在一天天将黑的时候来叫门,我早早就听见了,将拴着的“元宝”放开,我对“元宝”耳语,进来的话就咬死这个王八蛋。当然,最后“元宝”在爷爷的训斥中败下阵来。黄八斤肩上扛着一口袋谷子。⑦“你这是做什么?”⑧“叔,我是被土坷垃扎了脑壳了,这是我占的那二分的收成,我一颗也没贪得。”⑨“这你拿回去,这事已经被风吹干了,你还记得,这些你拿回去,你日月紧。”⑩爷爷的话很少,也就听不到他说东家长西家短,得空的时候,他宁愿逗我和三哥玩。但爷爷也有很严厉的时候。有一次,我俩玩弹弓不小心打碎了小顺风家的玻璃。本打算悄悄地溜走,却被小顺风发现了,小报告就像风一样,一下扩散开来。小顺风妈妈带着他找到我们家。爷爷让我俩说当时的情况,我俩支支吾吾,谁也不愿意说。这一次我们幸运地品尝了爷爷的拐杖的滋味。从那次以后,我们再不小心打碎了别人家的东西,就不敢隐藏了,尽量是主动地去承认错误。奶奶的数落是免不了的,爷爷却从来都是投来赞赏的目光。 爷爷完成自己这部著作的时候,我18岁。那一年我正备战高考,很少回家,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是我一模考试以后。我正在纠结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明明是自己做的,却将步骤忘记得一干二净。这个消息,直接将我的脑容量清零,一片空白。 爷爷一生都是在这个小村庄里度过的。窑洞几间,薄田几亩,没有人生的辉煌,没有家财万贯。当这一幕幕的情景犹如电影般在我眼前闪过的时候,我这个18岁的少年明白了,就是这个平凡的老人告诉我:做人要勤奋,要和善,要勇于承担。 如果要为爷爷这本书拟一个书名的话,我认为是:一个好人。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家不变的家风。(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爷爷是个话少、勤劳、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