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622-201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01B05备案号:54497-2017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622—2017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fmanagementonbacterialblightdiseaseofsoybean2017-05-08发布2017-06-08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民、张佳环、陈长卿、陈喜凤、王晓梅、杨巍、王雪、谷岩。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1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害识别、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59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豆细菌性斑点病soybeanbacterialblight由假单胞菌属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侵染大豆地上部引起的细菌性病害。3.2菌脓bacterialooze病菌从发病部位溢出的细菌粘液。注:干燥后呈白色有光泽的膜,易脱落。3.3晕圈halo病原细菌侵染大豆植株后,在病斑周围形成的大小不同的褪绿区域。4病害识别4.1幼苗期4.1.1子叶发病表现为病斑中央褐色,周围褪绿,呈水浸状(参见附录A中图A.1)。4.1.2真叶和三出复叶发病表现为多角形水浸斑或褐色坏死斑,周围出现褪绿晕圈。4.2成株期4.2.1侵染部位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豆荚和籽粒。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24.2.2发病症状4.2.2.1叶片4.2.2.1.1最初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呈褪绿色(参见附录A中图A.2)。4.2.2.1.2后转变为黄色、深褐色至黑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在湿度大时病叶背后常产生白色菌脓,干燥后形成有光泽的膜(参见附录A中图A.3)。4.2.2.1.3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病叶呈破碎状,造成下部叶片早期脱落(参见附录A中图A.4)。4.2.2.2茎及叶柄茎及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的条状条斑。4.2.2.3荚荚受害初呈红褐色小点,逐渐变成黑褐色斑点,多发生于豆荚的合缝处(参见附录A中图A.5)。4.2.2.4籽粒籽粒上形成不规则油浸状浅褐色至褐色斑点,病斑表面有一层菌膜(参见附录A中图A.6)。5防治原则以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等农业防治为主,加强栽培管理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辅进行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用药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6防治措施6.1农业措施6.1.1品种6.1.1.1选择抗(耐)病品种,避免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实行品种合理搭配与轮换种植。6.1.1.2选用无病留种田的种子。播前应该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外观完整,种皮色正且有光泽的种子,清除病粒、虫粒、草籽和土块等。种子处理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拌种。6.1.2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合理轮作,重茬地块实行深翻。6.1.3科学播种播期、播深及密度应按照NY/T2159的规定执行。6.1.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微肥。6.1.5清除病残体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焚烧,并进行深翻,减少越冬菌源。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36.2化学措施6.2.1防治时期结合气象条件和病情发展,在叶部病斑出现初期、豆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6.2.2施药要求防治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应进行全田喷雾,使大豆植株正反面均匀着药。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可根据药剂特性、病害发生程度、气象条件而定。6.2.3药剂及用量a)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b)30%琥胶肥酸铜悬浮液500倍液喷雾;c)20%噻菌铜悬浮液500倍液喷雾。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细菌性斑点在大豆植株各个部位发病症状图A.1子叶图A.2叶片初期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5图A.3叶片中期图A.4叶片后期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2622—20176图A.5豆荚图A.6籽粒注1:附录A中的“籽粒”“子叶”发病症状,均引自李永镐,大豆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及其生理小种鉴定,东北农学院,硕士论文,1993注2:附录A中的“豆荚”发病症状,引自网络信息资料,网址如下:=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FORM=HDRSC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