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238-2017 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技术操作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50B52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3238—2017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技术操作规程OperationInstructionsofThree-stagePurificationTechnologyinFreshwaterRecirculatingHealthAquaculturePond2017-05-05发布2017-06-05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3238—2017I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戈贤平、胡庚东、刘波、缪凌鸿、宋超、孟顺龙、范立民、蔡春芳、孙盛明、李冰。DB32/T3238—20171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技术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水质环境、池塘养殖设施、循环水系统构建、循环水系统管理及水质调控。本标准适用于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5361-2016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术语和定义循环水circulatingwater养殖池塘排放的养殖尾水经净化系统处理后再经泵站回到养殖池塘作为养殖用水,使进入池塘养殖系统的水不断被循环利用。4原理水源水和养殖池塘排出的养殖尾水首先在排水渠道或河道(一级净化系统)中被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底栖生物等净化后经溢流坝流入净水池塘(二级净化系统)中,污染物进一步被水生动、植物吸收利用,水体再经潜流坝过滤进入蓄水池塘(三级净化系统)中。蓄水池塘同时起到净化水质和蓄积水体的作用。经三级净化处理过的水作为养殖用水经泵站再通过进水渠道或管道输入到养殖池塘中形成一个循环(见附录A)。5水质环境5.1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水量相对稳定;水质满足GB11607规定。5.2池塘水质池塘水体透明度不低于30cm,溶氧量不低于4mg/L,pH值7.5~8.5,氨氮不超过0.5mg/L,亚硝态DB32/T3238—20172氮不超过0.05mg/L,满足NY/T5361-2016的规定。5.3池塘养殖尾水水质池塘养殖尾水水质应符合SC/T9101-2007的规定。6池塘养殖设施6.1养殖池塘6.1.1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以5:3为宜,面积视养殖池塘功能而定,可以为0.5亩~200亩,水深1.5m~2.5m。6.1.2养殖池塘底部平坦,无渗漏,保水性好,淤泥保持10cm~20cm。6.1.3养殖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6.1.4养殖池塘进水口设置网目为60目~80目过滤网。6.2供水设施6.2.1水闸或总泵站处于水源与排水渠之间。6.2.2水闸或总泵站大小及配置方式视养殖规模而定。6.3排水设施采用抽插管方式进行底排,并设置检查井或根据养殖池塘面积配备水泵。6.4进、排水渠道6.4.1进水渠为明渠或管道暗渠,一端与蓄水池相联,另一端与养殖池塘相联。6.4.2排水渠为渠道或河道,一端通过水闸或总泵站与水源相联,另一端通过抽插管或水泵与养殖池塘相联。深度2.0m~3.0m。6.4.3进、排水渠道约占养殖区域水面积的3%~5%。6.5增氧设备根据养殖池塘面积配备增氧机或微孔增氧系统。6.6投饵机根据养殖池塘面积配备自动投饵机。7循环水系统构建7.2净水池塘7.2.1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通过溢流坝与排水沟渠或河道相联,通过潜流坝与蓄水池塘相联。深度2.0m左右。7.2.2净水池塘约占养殖区域水面积的5%~8%。7.3蓄水池塘7.3.1通过潜流坝与净水池塘联接,通过泵站与进水渠相联。深度1.5m~3.0m。DB32/T3238—201737.3.2蓄水池塘约占养殖区域水面积的2%~5%。7.4溢流坝溢流坝位于排水渠道或河道(一级净化)与净水池塘(二级净化)之间,为高出净水池塘水面30cm~50cm的混凝土墙体。7.5潜流坝7.5.1在净水池塘(二级净化)与蓄水池塘(三级净化)之间建设一个潜流坝。7.5.2潜流坝主要由鹅卵石堆积而成,坝体宽1m~3m,顶部高出溢流坝0.5m~1m。7.6提水泵站在蓄水池塘(三级净化)和养殖池塘之间建设提水泵站。7.7一级净化系统7.7.1由排水渠道或河道构成,两岸采用“∩”型水泥护坡,在“∩”型水面内种植湿生植物。7.7.2生态构建在进、排水河道两边种养凤眼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用毛竹围栏固定,覆盖面积为水面的30%-50%;在河道中放养规格为100g左右/尾的白鲢50尾/亩~100尾/亩、鳙鱼30尾/亩~50尾/亩;在河道底部放养螺蛳150kg/亩~300kg/亩。7.8二级净化系统7.8.1由净水池塘构成。7.8.2生态构建在净水池塘中,种植芦苇、蒲草、再力花等挺水植物,覆盖面积为水面的30%左右,种植如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黄丝草等沉水植物,覆盖面积为20%左右,种植睡莲、菱角等浮叶植物,覆盖面积为10%左右,另外,可采用浮床等设施种植空心菜等经济植物,覆盖面积为5%左右;在净水池塘中放养鲢、鳙、螺蛳同7.7.2。7.8.3根据净水池塘面积配备增氧机或在底部安装微孔增氧系统。7.9三级净化系统7.9.1由蓄水池塘构成。7.9.2生态构建在蓄水池塘中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种类同7.8.2,覆盖面积分别为20%、30%和10%左右;在蓄水池塘中放养白鲢、鳙鱼、螺蛳同7.7.2。7.9.3经三级净化系统出来的水质要符合NY/T5361-2016和SC/T9101-2007的规定。8循环水系统的管理8.1水闸或总泵站管理每年要对水闸或总泵站进行检查、检修,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并做好平时使用、维修事宜。8.2潜流坝的管理DB32/T3238—20174一个养殖周期结束,通过反冲对潜流坝进行清理。8.3水生植物的管理8.3.1在冬季到来前清除枯死的杂草,避免在水体中腐烂造成二次污染。8.3.2针对不能正常越冬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移到温棚中越冬保种。8.3.3每年春季,重新对水生植物进行整理,控制适宜密度。8.3.4在水生植物整理完后要对整个循环水系统进行一次消毒。8.3.5在循环水系统运行期间及时清理生长过盛的水生植物。8.4水生动物的管理8.4.1水生植物整理、消毒10天~15天后放入鲢、鳙鱼、螺蛳。8.4.2在蓄水池塘(三级净化)中投放日本沼虾亲本1.5kg/亩~2kg/亩,在二、三级净化池塘中放养规格为100只/kg~200只/kg的蟹种50只/亩~100只/亩。8.4.3放养河蟹的池塘,要设置防逃设施。8.4.4每年养殖结束,对净化系统中生长的鱼、虾、贝等进行评估,适时捕捞,清除外来草食性鱼类。8.5微生物的管理一般在循环水系统整理、消毒后10天左右,泼洒EM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后每月泼洒1次~2次。9水质调控9.1养殖池塘水质调控9.1.1养殖品种放养时水深保持在1.2m~1.5m,随着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气温升高逐步加深水位,注意水质变化,满足NY/T5361-2016的规定。9.1.23~5月,池塘水色清淡,需适时追肥。新塘以有机肥为主,老塘以无机肥为主。具体应坚持“看水施肥、量少次多”的原则。9.1.3养殖期间应根据养殖品种决定循环系统的运行次数,7月~9月间增加循环次数,每次循环的换水量为10%~20%,使养殖池塘水质满足5.2的要求。9.1.4每15天左右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一次。9.1.5每月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1次~2次。9.1.6根据养殖品种活动情况和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9.2循环水系统的水质调控9.2.1每月一次检测系统各净化区、养殖池塘及水源水质状况,根据水质变化决定系统补水、循环时间和循环周期。9.2.2复合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同9.1.5。9.2.3在养殖池塘用药期间停止使用水循环系统,待休药期满后再使用。DB32/T3238—2017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模式图A.1下图为淡水池塘循环水健康养殖三级净化模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