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B0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027—2017黄甜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fcultivationforbambooshootofAcidosasaedulis2017-03-13发布2017-04-13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027—2017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成敏、潘心禾、宋艳冬、刘伟、周国华、赖俊声、张东北、吴健、尤根彪。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33/T2027—20171黄甜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甜竹笋用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造林技术、幼林抚育、成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黄甜竹笋用林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黄甜竹学名(Acidosasaedulis),是禾本科竹亚科酸竹属竹种。3.2秆柄又称螺丝钉,竹秆与竹鞭的连接部位3.3来鞭鞭芽从外朝向母竹的竹鞭。3.4去鞭鞭芽从母竹向外的竹鞭。3.5钩梢DB33/T2027—20172用钩刀钩去竹梢顶部,留枝8盘~12盘。4造林技术4.1造林地选择4.1.1环境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4.1.2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4℃~18℃,极端低温-10℃以上,年降水量1200mm~1800mm。4.1.3土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度50cm以上,pH4.5~7.0,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4.1.4地形条件海拔800m以下,坡度25°以下,背风朝南的阳坡山地为宜。4.2林地整理4.2.1整地劈山,清除灌木杂草;坡度15°以下全面垦复整地,坡度15°以上带状或块状整地,开垦深度30cm以上,清除土中石块、树根及树蔸等。易积水地块开排水沟,排水沟宽40cm~50cm,沟深40cm~50cm。4.2.2挖穴挖穴规格长60cm、宽50cm、深40cm,在坡地上的穴长边与等高线平行,挖穴时把心土和表土分置于穴两侧;挖穴密度为50个/667m2~100个/667m2。4.2.3施基肥每穴施腐熟有机肥5㎏~10㎏,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填入穴底。4.3母竹4.3.1年龄1年生~2年生竹株4.3.2规格与要求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分枝较低、无病虫害;胸径2cm~4cm;竹鞭留来鞭15cm~20cm,去鞭20cm~30cm;秆柄无损伤;留枝4盘~5盘;砍梢切口斜面平滑不开裂;带宿土6㎏以上。4.3.3运输母竹远距离运输时,应将竹蔸用稻草或编织袋等材料包扎,并及时洒水,保持根部湿润,运输时用篷布覆盖。搬运、装车和卸车时,应轻拿轻放,母竹用手提或肩挑,不能用肩扛或抛丢。DB33/T2027—201734.4栽植4.4.1时间1月~2月或10月~11月,阴天为宜。4.4.2栽植方法母竹鞭栽植深度25cm~30cm,竹蔸下部和竹鞭与土密接,覆土分层踏实,下紧上松,再培土成馒头状,浇水保湿。缺株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进行补植。5幼林抚育5.1水分管理母竹栽植后,遇连续5天无降水,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遇天气多雨,对平地、低洼地,需及时排除积水。5.2套种幼林第1年和第2年可套种豆类、绿肥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5.3松土除草一年除草两次,6月~7月、9月~10月各一次,铲除杂草铺于竹林地或翻埋土中。5.4施肥一年施肥两次,穴施,3月、6月~7月各施一次。第1年3月施复合肥5kg/667m2~10kg/667m2,6月~7月施复合肥7.5kg/667m2~15kg/667m2;第2年、第3年施肥量根据出笋数量适量增加。复合肥(N+P2O5+K2O)含量≥45%。5.5新竹留养按照“挖近留远,挖弱留强,挖密留稀,能留则留”的要求留养新竹,及时挖除弱笋、小笋及退笋。5.6竹林保护新竹做好钩梢、防风、防雪、防火、防病虫害、防牲畜等措施,确保竹林快速郁闭成林。6成林培育6.1施肥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数量和方法按表1进行。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表1黄甜竹施肥汇总表项目时间肥料种类施肥量(㎏/667m2)施肥方法催笋肥2月~3月尿素20~30开沟施肥或挖穴施肥行鞭肥6月~7月复合肥50~60开沟施肥或挖穴施肥DB33/T2027—20174表1黄甜竹施肥汇总表(续)项目时间肥料种类施肥量(㎏/667m2)施肥方法催芽肥8月~9月有机肥和复合肥有机肥30~40,复合肥10~20开沟施肥6.2水分管理多雨天气遇林地积水,要及时排水;干旱天气,及时引水灌溉,保持土壤湿度。6.3采笋在笋尖出土15cm~25cm时,用笋锄或笋撬翻开泥土,从笋基部切断,整株挖起,注意不伤及竹鞭,挖后覆土。6.4新竹留养在出笋高峰后期留养新竹,每年留养新竹180株/667m2~240株/667m2。留养的新竹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布均匀。6.5伐竹每年6月~7月,新竹长好后,伐去5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每年伐竹150株/667m2~240株/667m2。立竹密度保持600株/667m2~800株/667m2,立竹年龄结构1年生~3年生竹数量各占30%,4年生竹占10%。6.6钩梢每年6月~7月,新竹展枝放叶后钩去竹梢,留枝8盘~12盘。6.7松土除草每年6月~7月,深翻林地,深度为15cm~25cm,挖除竹伐蔸、老鞭。9月~10月,铲除杂草翻埋土中。7病虫害防治7.1营林防治保护竹林生态环境及天敌资源,及时清除竹林中受害的竹笋、枝、叶、竿和老弱残次竹,减少林内病虫害传播源。7.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味等习性,采用灯光、性或食物源引诱剂等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潜伏、固着为害等习性,进行人工清除病虫害。7.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7.4化学防治DB33/T2027—20175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应按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执行。7.5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8黄甜竹笋用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黄甜竹笋用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B。DB33/T2027—20176AA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黄甜竹笋用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1。表A.1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方法竹疹病发病率≥5%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合理密度,增强抗病力。2、在4月~5月,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0倍液喷雾,1周1次,连喷3次。竹煤污病发病率≥5%1、合理竹林密度,增强林内通风透光,降低温度。2、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害虫。竹笋夜蛾虫笋率≥10%1、6月~7月,松土除草、消灭越冬虫卵。2、4月~5月,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主要保护留做母竹的竹笋,4月于幼虫侵入竹笋前在竹笋上喷2%噻虫啉微胶囊剂500倍液~800倍液。3.5月底到6月底,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竹蚜虫虫口密度≥80条/枝条1、保护瓢虫,食蚜蝇,蚜灰蝶及草蛉等天敌。2、高密度林分,在竹秆基部打孔,用5%吡虫啉乳油1mL竹腔注射或用2.5%功夫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连续2次~3次。金针虫虫笋率≥10%1、4月~5月,挖笋除虫,将笋内的金针虫带出林间。2、5月~6月及9月~10月,沟施平沙绿僵菌颗粒剂,5kg/667m2,孢子浓度1.0×108个孢子/克干料,持续2年~3年。3、5月~7月,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4、对于危害严重(虫笋率30%)的林分,5月~6月及9月~10月,沟施1%的噻虫胺颗粒剂,5kg/667m2。DB33/T2027—20177B附录B(资料性附录)黄甜竹笋用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黄甜竹笋用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图B.1。图B.1黄甜竹笋用林标准化生产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