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B61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547—2017代替DB13/T1547-2012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547—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3/T1547-2012《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范》。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修订。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植保植检站,邢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志平、马继芳、许昊、李秀芹、苏增朝、刘磊、董立、张金林、刘莉、李智慧、张志英、霍书珍、高炳华、梁建辉、李景玉、杨长青、李保俊、韩玉芹、张亚楠、闫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3/T1547-2012。DB13/T1547—20171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为害玉米苗期的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原则、农业生态调控、成虫早期控制、幼虫应急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夏玉米苗期的主害代二点委夜蛾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主害代为害夏玉米苗期的二点委夜蛾二代幼虫。3.2清垄机是指能够清除夏玉米播种行小麦秸秆的专用机械。3.3清垄播种机是指能够清除夏玉米播种行小麦秸秆同时完成玉米播种的专用机械。4总体要求4.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生态调控预防措施为主导,最大限度地破坏害虫生存空间,压低虫源基数;以成虫期早期控制为重点,毒饵、毒土应急防治为补充进行综合治理。4.2农药使用DB13/T1547—20172农药按照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使用。5防治技术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下列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防治。5.1生态调控预防措施5.1.1粉碎秸秆小麦收获时,在小麦收割机上增加秸杆粉碎机,使麦茬不高于15cm,麦秸长度控制在5cm以下,并抛撒均匀。5.1.2清除田间麦秸小麦收获后,清除散落在田间的小麦秸秆残体等覆盖物到田外。5.1.3麦田耕翻或旋耕小麦收获后利用耕翻机或旋耕机,将田间遗留的麦秸翻入耕作层,然后再播种夏玉米。5.1.4小麦灭茬小麦收获后利用灭茬机将麦秸和麦茬残体粉碎并压实,然后再播种夏玉米。5.1.5清理玉米播种行麦秸人工或使用清垄机、玉米清垄播种机、播种行旋耕播种机等清除播种行麦秸。也可将玉米播种机开沟器与施肥器之间的水平距离调整到10cm左右,进行清理。5.2成虫防治5.2.1灯光诱杀从小麦收获前10d至玉米播种后15d,在防治区每30亩~50亩地架设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5.2.2性诱剂诱杀从小麦收获前10d至玉米播种后15d,在田间放置性诱剂水盆诱捕器,每亩3盆~5盆,间隔12m~15m。诱捕器底部高出作物冠层顶部10cm~20cm。适时补水和洗衣粉,并及时捞出虫体。水盆诱捕器的制作方法:选用绿色塑料盆,口径25cm~30cm。将细铁丝穿过性诱剂诱芯橡胶塞的小头一端,并固定诱芯于盆口中央。在盆沿下1cm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盆内注清水至排水孔下沿,并加少量洗衣粉(浓度约0.3%),搅拌均匀。调节铁丝高度,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5cm~1cm。5.2.3药剂防治小麦收获后,夏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根据当地预报和监测情况,对未采取生态调控措施的地块选用具有触杀、熏蒸作用的农药,如48%毒死蜱EC800~1000倍液、80%敌敌畏EC1000~1500倍液、40%辛硫磷EC800~1000倍液或30%毒·辛CS1200倍液全田均匀喷雾。可结合封地面化学除草一起进行。5.3幼虫应急防治DB13/T1547—20173小麦收获或玉米播种后10d开始调查,在有麦秸覆盖的玉米行进行,若百株虫量达6头,玉米苗被害株率达3%时,应立即采用毒饵或毒土进行防治。5.3.1毒饵选用30%毒•辛CS250mL、48%毒死蜱EC200mL、90%敌百虫晶体250g或48%毒死蜱EC100mL加80%敌敌畏EC200mL,加适量水后均匀拌入5kg炒香的麦麸中制成毒饵,麦麸可攥握成团但不滴水即可,加碎青菜(草)叶1.5kg效果更佳。于傍晚撒于玉米苗茎基部约3cm~5cm距离处,每株2g~4g,重点撒施在有较多麦秸覆盖包围的玉米苗附近。注意毒饵不要撒到玉米植株上,间隔2d再使用茎叶除草剂,避免发生药害。5.3.2毒土用80%敌敌畏EC300mL~500mL、30%毒•辛CS500mL或48%的毒死蜱EC500mL等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的药剂,适量加水,均匀拌入25kg细土(沙)中;也可用5%毒死蜱GR1kg或2.5%甲基异柳磷GR2.5kg,拌细土25kg,于清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茎基部周围,每亩25kg。注意毒土不要撒到玉米植株上,间隔2d再使用茎叶除草剂,避免发生药害。5.4其他措施5.4.1拔开玉米苗周围麦秸玉米苗周围小麦秸秆围棵严重的,扒开周围的麦秸。5.4.2扶苗培土因气生根被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造成倒伏的大苗,在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的同时,要及时培土扶苗,以促使受害苗尽快恢复正常生长。DB13/T1547—20174附录A(资料性附录)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Athetis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地。A.1成虫灰褐色,被暗灰色长毛片。雌虫体长8.1mm~11.0mm,翅展20.5mm~23.5mm;雄虫体长7.8mm~10.5mm,翅展18.4mm~20.0mm。前翅具金属光泽,布有暗褐色细点,基线隐约可见;中线和外线为暗褐色波浪纹;环纹为暗褐色点,有时不明显;中剑纹为黑色三角形或菱形斑;肾形斑由黑点组成边缘,外侧中凹有白点;翅外缘端部有约7~8个黑点排成一列。A.2幼虫5或6个龄期。老熟幼虫体节缩短,较僵直不活跃。1龄:体长2.0mm~3.4mm,头部黄褐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黄褐色,体色透明,中后胸有一横排黑色毛瘤,腹部各节黑色毛瘤排列不规则,1、2对腹足微突,步行法呈半结式。2龄:体长3.31mm~6.8mm,头和前胸黄褐色,中后胸及腹部淡黄白色,各节布有黑色毛瘤,第1对腹足已有突起,不如第2对明显,但第2对足仍小于第3对和第4对腹足,1、2对腹足仍不具行走功能,步行法为半结式。3龄:体长6.72mm~10.80mm,头部黄褐色,头顶倒八字褐色斑纹明显,腹背各节显现4个毛瘤,1、2对腹足已长成,属正常行走步法。4龄:体长10.10mm~14.05mm,头部黄褐色,胸腹为灰褐色,腹背具两条褐色、边缘灰白色的亚背线,各节背部据倒“V”字型斑纹,4个褐色毛瘤排列和黑色气门明显,显现出大龄幼虫特征。5龄:体长13.2mm~20.00mm,头部黄褐色,头顶颅侧区两侧黑褐色倒八字纹;胸部灰褐色,前中后胸腹面各具1对腹足;腹部灰褐色,腹背两侧各具1条深褐色边缘灰白色的亚背线,气门黑色,气门线白色,气门上线呈褐色;腹背各节有“V”型纹和4个深褐色毛瘤,前2个较近,后2个较远。腹足分别位于腹面第3、4、5、6、10节,趾钩为单序缺环排列,臀板深褐色,下方有8根刚毛。6龄:体长18.0mm~25.0mm,头部和体色斑纹同5龄。越冬虫态:主要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老熟幼虫吐丝结白色丝茧,外粘土粒,于土表或依附植物枝叶。土茧椭圆形,长1.2cm~1.7cm,宽0.6cm~1.0cm。A.3卵单产,圆形馒头状,底宽(横轴)0.63mm,高(纵轴)0.45mm。初产淡青色或淡乳白色,逐渐变褐;卵壳表面光滑,有纵棱和横道。A.4蛹有茧蛹和裸蛹。蛹长0.7cm~1.1cm,宽0.3cm。黄褐色,羽化前变深。末端有臀刺2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