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2DB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748—2017拉氏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2017-02-23发布2017-03-23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748—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铁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并起草。本标准由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雨、张鹏、韩文轩、柴智勇、张文胜、杜龙君、杨栋学、王洪哲。DB21/T2748—20171拉氏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拉氏鱥(phoxinuslagowskii)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预防和越冬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辽宁地区池塘养殖拉氏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1777鲢鱼鱼苗、鱼种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T/T2798.1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SC/T1013粘性鱼卵脱粘孵化技术要求SC/T1016.1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东北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3环境条件3.1产地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T/T2798.13的规定。3.2水源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3.3池塘要求3.3.1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3.3.2单口池塘面积0.13hm2~0.67hm2,水深1.5m~2.5m,池底淤泥少于10cm,最好是砂底。DB21/T2748—201723.3.3配备功率不低于15KW/hm2的增氧机。4亲鱼培育4.1亲鱼选择4.1.1来源亲鱼来源于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或从江河、湖泊、水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的野生拉氏鱥并经过检验检疫合格的成鱼作亲鱼。4.1.2年龄和体重雌雄亲鱼均为2冬龄以上,体质量在50g以上。4.1.3形态特征体延长、稍侧扁,腹部圆,尾柄较高。头吻钝,上颌前部较宽,呈半圆形,口较大,稍下位,呈马蹄状。背鳍小,位置稍后,其起点在腹鳍之后。腹鳍末端仅达肛门之前,前上部较窄,近似三角形。背鳍DⅢ-6~8,通常为7;臀鳍AⅢ-7,侧线鳞62~88个,侧线完全,鳞细小、排列不整齐。背部呈灰色,腹部和侧面呈银黄色,有时为银白色,通常体侧各有一条暗色带,活体另有一条浅色带。背面和侧面往往具有小斑点。雌鱼生殖突短粗,与肛门凸起部分几乎等长;雄鱼生殖突尖长,呈管状,显著长于肛门凸起。4.2亲鱼放养4.2.1放养前的准备每年4月初,须将雌雄亲鱼分塘饲养,放养的池塘需清塘,清塘方法按SC/T1008相关规定执行。4.2.2放养密度清塘8d~10d后放养亲鱼,养殖密度不高于6000kg/hm2,下塘后用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消毒。4.3亲鱼培育4.3.1投饲4.3.1.1饲料要求饲料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粗蛋白质含量28%~30%。4.3.1.2投饲方法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四定投饲原则,每日投喂3次,日投饵率不超过3%。4.3.2水质调控4月初至催产前每7d~10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5cm~10cm。4.3.3日常管理DB21/T2748—20173坚持早晚巡塘,做好病害防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好记录,建立档案。5人工繁殖5.1催产5.1.1催产期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22℃以上、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时,即可催产。5.1.2雌雄及其成熟度鉴别生殖季节,成熟好的雄鱼头部有追星,体表粗糙,轻压腹部,生殖孔有白色精液流出。成熟好的雌鱼体表光滑,生殖突红肿,腹部膨大、柔软,轻压有卵粒流出。5.1.3催产剂和用量催产剂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2)和马来酸地欧(DOM)组合。注射剂量:雌鱼为LHRH-A210-20ug+DOM1mg-5mg+HCG1500IU-2000IU/kg,雄鱼减半。5.1.4注射方法采用一次性肌肉注射,药液量为每尾0.5ml~1ml。5.2人工授精人工催产至效应时间一般为12h-20h,当亲鱼在网箱中集群上浮游动时将其捕出进行人工干法授精,轻压雄鱼腹部,用吸管吸出精液,将卵挤入盆内后加入精液,再加少许0.7%的生理盐水搅拌,使精卵充分接触30~50s后,再加清水充分搅拌之后,将受精卵均匀布于鱼巢上。5.3孵化5.3.1方法可把鱼巢置于孵化环道、孵化槽、水泥池或网箱中直接孵化,也可按SC/T1013规定,用孵化缸等进行脱粘孵化。5.3.2放卵密度微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放卵1×105~3×105粒;静水孵化,每立方米放卵2×104~3×104粒。5.3.3孵化管理微流水孵化每小时换水0.1m3~0.2m3,保持水位稳定。静水孵化每天换水35%~45%,边排边进。孵化期间保持水温稳定,水中溶解氧不低于6mg/L,pH值7~8。5.3.4出苗鱼苗破膜后4d~6d,当卵黄囊吸收一半以上时,体表由乳白色变为灰色,鳔充气、能平游即可下塘。6苗种培育DB21/T2748—201746.1夏花培育6.1.1放养前的准备按SC/T1008的规定,培肥水质,在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6.1.2鱼苗来源从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场购入或自育。外购鱼苗应经检验检疫合格。6.1.3鱼苗质量鱼体灰色,集群游动,行动活泼,在容器中轻微搅动水体时,90%以上鱼苗有逆水能力。畸形率小于3%,伤病率小于1%。6.1.4鱼苗放养同一池塘放养同一批孵化的鱼苗,下塘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密度不低于150万尾/hm2。6.1.5饲养管理按SC/T1008规定执行。6.2鱼种培育6.2.1放养前的准备在夏花下塘前14d~21d进行清塘、施肥、注水等,按SC/T1008规定执行。6.2.2苗种来源按本标准的6.1.2执行。6.2.3苗种质量规格整齐,体表光滑、完整,无伤病,无畸形,活动能力强。外购鱼苗应经检验检疫合格。6.2.4放养密度拉氏鱥夏花不低于45万尾/hm2,搭配鲢夏花3万尾/hm2,或体质量为80g鲢鱼种3000尾~4500尾/hm2。鲢鱼种质量应符合GB/T11777的规定。下塘后全池泼洒消毒剂消毒。6.2.5培育管理6.2.5.1饲料要求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粗蛋白质含量约为30%,粗脂肪含量为7.0-7.5%。6.2.5.2驯化夏花放养后第二天开始驯食,选择粒径为0.5mm的微颗粒料或破碎饲料,在饲料台左右水中堆放,同时吊挂饲料盆,待夏花集群至饲料台周围摄食时,用投饵机驯化投喂,日投喂2次~3次,每次20min~30min,直至鱼集群上浮水面抢食。DB21/T2748—201756.2.5.3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每日投喂3次~4次,日投饵率为5%~10%,同时根据水温、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6.2.5.4日常管理按SC/T1008规定执行。饲养期间不施肥。7成鱼养殖7.1放养前的准备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清塘后注水0.8m~1.0m。7.2鱼种来源按本标准的6.1.2执行。7.3鱼种质量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单尾体质量在7g以上。7.4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投放体质量不小于7g的拉氏鱥鱼种不低于30万尾/hm2,搭配放养体质量约80g的鲢鱼种约1500尾~3000尾/hm2或鲢、鳙夏花约37500尾/hm2。鲢鱼种质量应符合GB/T11777的规定。下塘后用二氧化氯0.3mg/l全池泼洒消毒。7.5驯化鱼种放养后第二天开始驯食,选择粒径为1.0mm的配合颗粒饲料,用投饵机每日投喂3次~4次,每次30min~60min,直至鱼集群上浮水面摄食。7.6饲养管理7.6.1饲料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粗蛋白质含量约为30%,粗脂肪含量约为7%。7.6.2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每日投喂3次~4次,日投饵率为2%~6%,同时根据水温、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7.6.3日常管理每10d~15d注换水一次,每次20cm~30cm;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0g/m3~15g/m3。高温季节,每天加注井水1~2小时,降低表层水温,并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科学使用增氧机,保证溶解氧大于4mg/L。DB21/T2748—20176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水质、鱼的活动情况和增氧、进排水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建立档案。8鱼病预防每10天镜检一次水质和鱼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月~8月,每15天投喂一次药饵,大蒜素1g+氟苯尼考散1g/kg,连续投喂4d,预防细菌性疾病;全池泼洒硫酸铜0.5ppm+硫酸亚铁0.2ppm,预防寄生虫。9越冬管理鱼种和成鱼越冬管理按SC/T1016.1中11的规定执行。越冬期间保持明冰,每5d或雪后及时监测溶解氧,当发现低于3mg/L时,应转动增氧机增氧和杀死浮游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