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1备案号:51406-2016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959-2016文蛤天然苗种监测与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monitoringandconservingthenaturalseedsofMeretrixmeretrixLinnaeus2016-09-20发布2016-1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959-2016I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红九、陈淑吟、赵永超、张虎、陈玉生、许程林、贲成凯、周亚文、闵建。DB32/T2959-20161文蛤天然苗种监测与养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蛤天然苗种养护的环境条件、生态监测和苗种养护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沿海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天然苗种的养护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GB/T18407.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SC2035文蛤SC/T2036文蛤养殖技术规范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环境条件3.1养护场地选择有文蛤天然苗种自然附着的滩涂区域。滩面平坦、松软,含砂率≥70%,其它指标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3.2种质要求应符合SC2035的规定。养护区域不得引入未经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文蛤个体或群体。3.3水质条件应符合NY5052的规定。4生态监测4.1环境4.1.1监测站位监测站位的设置应覆盖养护场地内有代表性的区域,能够反映出养护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DB32/T2959-201624.1.2监测频率海水:6月-9月,每月监测一次;12月、翌年4月,各监测一次。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沉积物:4月、9月各一次。4.1.3监测方法按GB17378进行;4.1.4监测指标4.1.4.1海水盐度、温度、酸碱度(pH)、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氨氮、悬浮物、化学耗氧量(COD)、油类、挥发酚、铜、铅、镉、锌、砷、总汞、粪大肠菌群、叶绿素a、浮游植物。4.1.4.2沉积物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镉、锌、砷、总汞、粪大肠菌群。4.2文蛤4.2.1监测站位监测站位的设置应覆盖养护场地内有代表性的区域,能够反映出养护区域的苗种分布状况。4.2.2监测频率同4.1.2。4.2.3监测指标4.2.3.1苗种规格及密度大小:壳长(mm)×壳高(mm);体重:粒/kg;密度:粒/m2;空壳率:%。4.2.3.2苗种质量肥满度、软体部铜、铅、镉、锌、砷、总汞、粪大肠菌群。4.3监测结果判定4.3.1判定依据海水质量:按GB3097判定;沉积物质量:按GB18668判定;苗种质量:按GB18421判定;苗种规格及密度:按SC/T2036判定。4.3.2分析、发布、预警统计、分析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文蛤苗种质量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等级及趋势,发布环境、苗种质量通报或发布相关预警。5苗种养护方法5.1滩涂养护5.1.1日常管理5.1.1.1敌害防除捡除、捕杀苗种养护区域滩涂上的螺类、蟹类、鱼类等敌害生物。DB32/T2959-201635.1.1.2苗种疏散及时疏散因风浪等造成的部分区域堆积的苗种。5.1.2移苗采捕根据养护区域苗种密度、市场要求,采捕适宜规格的苗种。5.1.2.1采捕方式人工踩踏、捡拾;刨取;耙捕。禁止拍板作业。5.1.2.2苗种质量要求符合SC2035相关要求。壳体色泽鲜亮,斧足伸缩活跃,受惊后贝壳快速紧密闭合,播撒到养殖滩面后能在1小时内潜入泥砂中。5.1.3运输计量后将苗种装入网袋,扎紧袋口,保持湿润,及时运输。避免曝晒、雨淋、风干,气温较高时,采取降温措施。5.2池塘养护5.2.1养护设施5.2.1.1蓄水池蓄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3倍~5倍,配备进、排水泵,有渠道或管道与培育池进水口相连。5.2.1.2培育池长方形,在两端分设进、排水口,池底平整,不渗漏;每个池面积500㎡~1500㎡,水深30㎝~50㎝,相邻的池之间通过管道或渠闸相连,每池既可独立进排水,也可以2只~4只池为一组进行串联循环;池底泥砂质,清池后翻耕池底20cm,曝晒一周以上,碾碎、整平。5.2.1.3其它设施可配备充气设备。5.2.2水质条件同3.3。进入培育池的海水经网目200μm筛绢过滤。5.2.3基础饵料培养在蓄水池中适量施肥培育单胞藻;可利用培育池附近的养鱼或养虾池塘的肥水,引入培育池提供贝类饵料。5.2.4苗种投放5.2.4.1规格与密度根据苗种规格确定合适的投放密度。可参考附录A。5.2.4.2方法带水泼撒或干撒,要求苗种分布均匀。5.2.5日常管理5.2.5.1饵料供应通过进、排水不断补充培育池内的单胞藻饵料。培育池水体中保持单胞藻密度1×105细胞/mL~5×105细胞/mL。5.2.5.2水质管理每日定时测量、记录盐度、水温、pH值、DO值,通过改变水位、增加换水量、流水、充气等措施调节水质理化指标。5.2.5.3分苗根据苗种的生长,在培育过程中分苗2次~3次,疏养,保持适宜的密度。5.2.5.4敌害防除DB32/T2959-20164及时清除池内出现的蟹类、玉螺等敌害生物;随时捞除繁生的浒苔等丝状藻类。5.2.5.5起捕苗种生长达到需要的规格时,排干培育池水,将池中贝苗全部起出。苗种质量标准同5.1.2.2。5.2.5.6运输同5.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