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606-2016 油松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01B60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606—2016油松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ManagementTechnologySpecificationOfPinustabulaeformisPublicWelfareForest2016–04-13发布2016–06-13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Ⅱ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经营类型划分……………………………………………………………………………………25经营技术…………………………………………………………………………………………26林地开发利用……………………………………………………………………………………77生物多样性保护…………………………………………………………………………………78病虫害防治………………………………………………………………………………………79经营档案管理……………………………………………………………………………………7附录A(规范性附录)油松公益林经营类型…………………………………………………8附录B(资料性附录)油松公益林不同经营类型适用的经营技术…………………………9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松公益林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10附录D(资料性附录)油松公益林更新改造主要树种名录…………………………………11附录E(资料性附录)油松公益林主要病虫害防治…………………………………………12参考文献…………………………………………………………………………………………13Ⅰ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定的内容编写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璐、王世忠、卢国珍、刘英芳、任玉平、陈玉国、张丽霞、王丽丽、刘志飞、朱雪征、周汉青、李国军、张晓伟、于耀峰、郑颖、王芳英、王志彬、于宏志、蔡静、庞丽、蒙淑敏。1油松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公益林经营的术语和定义、经营类型划分、经营技术、林地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病虫害防治、经营档案管理等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油松公益林经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2592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DB21/T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公益林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3.2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3.3森林抚育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包括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视情况进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活动。3.4低效林改造2通过采取伐除劣质林木、调整林分结构、更新树种等营林措施,培育优质高效防护林的森林经营活动。3.5更新采伐指为了恢复、改善、提高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有益效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而进行的采伐。4经营类型划分以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源数据为基础,在辽宁省油松公益林14个三级林种中,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面积占到97%,选择地貌、坡向、坡度、土层厚度4个主导因子,按重要性、相似性原则合并后,将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2个三级林种划分为4种经营类型,其余的12个三级林种按二级林种合并为综合防护林和综合特种用途林,最终将油松公益林划分为6种经营类型见附录A。不同经营类型适用的经营技术见附录B。5经营技术5.1防护林经营5.1.1森林抚育5.1.1.1透光伐5.1.1.1.1适用对象a)在造林(更新)成林后的幼龄林阶段(主林层处于幼龄林阶段的复层林或混交林)进行;b)郁闭后油松受压抑的林分。5.1.1.1.2技术要求a)伐后林分郁闭度≥0.6;b)第一次透光伐时,郁闭度降低≤0.2;c)伐后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d)伐后林木分布均匀,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e)透光伐后适宜保留株数参照附录C;f)天然、飞播、人工直播等起源形成的幼龄林,林分郁闭度0.7以上,应采用定株抚育。幼树平均树高<1m保持自然生长状态,1m~2m的保留2500株/hm2~3000株/hm2,≥2m的保留1900株/hm2~2200株/hm2。5.1.1.2生态疏伐5.1.1.2.1适用对象3a)在中龄林阶段以及主伐年龄延长达1个龄级期限以上的近熟林或不宜主伐的成熟林;b)在立地条件良好,林分郁闭度0.7以上的单层同龄林;c)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显著下降,现有密度大于适宜保留密度15%,或林木分化明显,枯立木和濒死木数量超过林木总数15%的林分。5.1.1.2.2技术要求a)采用下层抚育方式,主要伐除IV、V级木和部分III级木,伐后林分Ⅰ级木、Ⅱ级木数量不减少;b)伐后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c)伐后林分郁闭度≥0.6,一次抚育郁闭度降低≤0.2;d)疏伐后适宜保留株数参照附录C;e)林木分布均匀,不造成林窗或林中空地,在天然林中出现林窗或林中空地应进行补植,补植树种参照附录D。5.1.1.3卫生伐5.1.1.3.1适用对象a)在林分未进入主伐利用(更新采伐)前均可进行;b)遭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风倒雪压等自然灾害危害,受害株数占林木总株数的10%以上,或发生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5.1.1.3.2技术要求a)伐后没有受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的林木;b)伐后蛀干类有虫株率≤20%,感病指数≤50,感病指数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c)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伐后郁闭度应≥0.4;当伐后郁闭度<0.4,或出现林窗,要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人工补植,更新幼树保留株数≥1500株/hm2,补植树种参照附录D。5.1.1.4补植5.1.1.4.1适用对象a)在人工林郁闭成林后的幼、中龄林阶段进行;b)油松人工林郁闭成林后的第一个龄级,油松幼苗幼树保存率<80%,朝阳地区<65%;c)郁闭成林后的第二个龄级及以后各龄级,郁闭度<0.5;d)林内有>25㎡林隙(窗)或林中空地的林分。5.1.1.4.2技术要求4a)选择适应性强、防护性能好、能与油松混交的乡土树种,参照附录D;b)补植后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不低于1500株/hm2~2400株/hm2,分布均匀;c)不损害林分中原有的幼苗、幼树;d)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林下植被,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e)补植点应配置在林窗、林中空地、林隙等处;f)当年成活率≥85%(朝阳地区≥70%),3a保存率≥80%(朝阳地区≥65%)。5.1.1.5修枝5.1.1.5.1适用对象a)在幼龄林至中龄林林分中进行;b)在自然整枝不良,枝条影响林内光照、通风、卫生状况,以及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林分。5.1.1.5.2技术要求a)在林分郁闭后树干下部出现2轮~3轮枯死枝时,修去枯死枝和树冠下部1轮~2轮活枝;b)幼龄林修枝后保留的树冠高度不低于树高的2/3,中龄林修枝后保留的树冠高度不低于树高的1/2;c)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当年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进行,作业时,切口要平滑,枝桩高小于枝径的1/3;d)修枝的次数与间隔期因林分密度、林木生长状况而异。5.1.2更新采伐5.1.2.1择伐更新5.1.2.1.1适用对象适用于林龄≥51a(天然林≥81a)的同龄林,或林龄≥51a的林木蓄积占总蓄积70%以上的异龄林。5.1.2.1.2技术要求a)Ⅱ级国家公益林择伐间隔期应大于10a。坡度≤25°的择伐蓄积强度<25%,保留郁闭度≥0.5;坡度>25°的择伐蓄积强度<15%,保留郁闭度≥0.6;b)Ⅲ级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择伐蓄积强度≤30%,保留郁闭度≥0.5,择伐作业时保留阔叶树种,采伐间隔期应大于10a;c)择伐后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在择伐后保留具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60株/hm2,且分布均匀,油松天然更新幼苗≥3000株/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择伐后5栽植适生树种,树种参照附录D,使天然更新的幼苗与人工补植造林株数的总数≥3000株/hm2,且分布均匀。5.1.2.2渐伐更新5.1.2.2.1适用对象适用于油松林龄≥51a的同龄林,或油松林龄≥51a的林木蓄积占总蓄积70%以上的异龄林。5.1.2.2.2技术要求a)渐伐强度第一次控制在伐前林木蓄积量的30%以内,第二次<50%,当更新幼苗≥3000株/hm2时,伐除上层林木;b)渐伐后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在渐伐后保留具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60株/hm2,且分布均匀,油松天然更新幼苗≥3000株/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渐伐后栽植适生树种,参照附录D,使天然更新的幼苗与人工补植造林株数的总数≥3000株/hm2,且分布均匀。5.1.2.3林带采伐更新按DB21/T706相关要求执行。5.1.3低效林改造5.1.3.1择伐改造5.1.3.1.1适用对象适用于中龄林、近熟林阶段,健壮林木的株数不足林分适宜保留株数40%或林木蓄积量≤60m³/hm2(辽西地区45m³/hm2)的残次林分。5.1.3.1.2技术要求a)伐除林分中的枯立木、病腐木、濒死木、老龄木、霸王树及生长不良的林木,择伐蓄积强度≤30%,(国家Ⅱ级公益林择伐蓄积强度≤20%);b)伐后局部清场、整地,栽植适生树种,参照附录D,造林后连续幼林抚育3年~5年,人工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5.1.3.2带状皆伐改造5.1.3.2.1适用对象a)适用于Ⅲ级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中的人工林;b)适用于中、近熟林蓄积量60m³/hm2(辽西地区45m³/hm2)以下;c)遭受到自然灾害危害较重,受害木超过20%,无希望恢复成林的林分。5.1.3.2.2技术要求6a)在坡度≤15°,土层厚度≥40cm林分中的阴坡或半阴坡进行;b)在低效林内按等高线开拓效应带(采伐带),效应带宽为4m~50m,保留带宽度为效应带宽度的2倍,保留效应带内油松的幼苗、幼树以及其他针阔叶树种,在效应带上栽植适生树种,参照附录D,在坡度≤10°,土层厚度≥50cm林分的阴坡,效应带宽≤10m,可以依靠天然更新诱导成针阔混交林;c)更新标准:人工植苗造林当年成活率≥85%(朝阳地区≥70%),保存率≥80%(朝阳地区≥65%);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与人工补植造林株数的总数≥3000株/hm2,且分布均匀。5.1.3.3斑块状皆伐改造5.1.3.3.1适用对象a)Ⅲ级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中的人工林;b)中、近熟林年蓄积生长量≤2m3/hm2,面积≥10hm2的林分;5.1.3.3.2技术要求a)在坡度15°~25°,土层厚度≥30cm林分中的阴坡或半阴坡进行;b)皆伐后进行穴状整地,栽植适生树种,参照附录D,造林当年成活率≥85%(朝阳地区≥70%),保存率≥80%(朝阳地区≥65%);c)改造后针叶树与阔叶树呈群团状混交,新植阔叶树每个斑块面积保持在0.5hm2~1hm2。5.1.4封山育林5.1.4.1适用对象a)坡度>30°及岩石裸露、交通不便、土层较薄的偏远山区等不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