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691.2—2016红鳍东方鲀养殖规范第2部分:红鳍东方鲀增殖放流技术规范2016-09-27发布2016-11-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691.2—2016I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产苗种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雷、刘海映、姜洪亮、林原、王溪宏、郭良勇、李成久、史航、邢彬彬、于晓明、邢坤。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DB21/T2691.2—20161红鳍东方鲀养殖规范第2部分:红鳍东方鲀增殖放流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鳍东方鲀(Fugurubripes)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海域条件、本底调查、苗种、计数、运输、放流、资源监测与效果评价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黄海北部、渤海红鳍东方鲀增殖放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SC/T2017-2006红鳍东方鲀亲鱼和苗种SC/T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102-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增殖放流thestockenhancement采用放流、底播、移植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3.2标志鱼taggedfish标有特定记号的个体。3.3伤残率woundanddeformityrate体表破损、红肿,或鱼体不完整的个体所占总数的百分比。3.4回捕率recapturerateDB21/T2691.2—20162回捕的标志鱼数量占标志鱼放流总数的百分比。4海域条件应在潮流通畅的内湾或浅海海域,盐度为22~30,水深应在3m以上,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要求。5本底调查增殖放流前,应按照GB/T12763和SC/T9102的规定执行,对拟开展增殖水域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因子状况进行调查。6苗种6.1要求苗种体长不小于50mm,规格合格率、伤残率、感官质量要求应符合SC/T2017中5.4规定要求;疫病、药物残留应符合SC/T9401中6.4规定要求。6.2检验与判定6.2.1检验资质应按照SC/T9401中7.1的规定执行。6.2.2检验组批应按照SC/T9401中7.4的规定执行。6.2.3检验内容应按照SC/T9401中7.2的规定执行。6.2.4检验时限疫病、药物残留检验应在放流前7d内检验有效,规格、伤残、感官质量应以放流现场检验为准。6.2.5判定规则苗种规格合格率、伤残率、感官质量、疫病、药物残留任一项检验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不合格。7计数应符合SC/T9401中9.1.2的规定要求。8运输8.1器具DB21/T2691.2—20163增氧泵、容积0.5m3~0.8m3的塑料桶或帆布桶。8.2方法应将停止投喂10h以上的苗种收集入网袋中,网袋应放入装有1/2体积海水的塑料桶或帆布桶中,苗种密度不得超过2000尾/m3,桶中应不间断充气,溶解氧应保持5mg/L以上,桶上应覆盖遮阴网。8.3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凉爽时,运输不得超过3h。9放流9.1季节选择应选择在休渔期。放流海区海水水温应稳定在16℃以上。9.2气象条件应选择当d和未来2d无恶劣天气时放流。9.3放流方法——应在小潮期间的高潮水位时岸边放流苗种,应将网袋浸入海水中后提起网袋底部,使苗种分散进入水中。——船只运输苗种至目标水域,应停船,网袋贴近水面后再投放苗种。10资源监测与效果评价10.1标志10.1.1标志牌选择标志牌应用长不大于15mm、宽不大于10mm、厚不大于1mm的聚乙烯薄片,标志牌上应打印有回收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10.1.2方法——应选择增殖放流用同批苗种作为标志用鱼。——应选择凉爽天气,遮阴处进行标志。——操作前应将直径0.3mm尼龙线、孔径0.7mm医用针头、塑料水槽、操作台、增氧器材用医用酒精消毒。——在消毒条件下,尼龙线用医用针头穿过苗种背鳍前基部的皮肤,标志牌挂在尼龙线上,使尼龙线形成一个环,环连接点应光滑、牢固。10.1.3数量——增殖放流苗种20万尾以下时,标志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3%;增殖放流苗种20万尾~50万尾时,标志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增殖放流苗种50万尾以上时,标志鱼应不少于1万尾。——使用标志牌数量—(暂养+出池+运输期间死亡个体数量)=标志鱼数量。DB21/T2691.2—2016410.1.4标志鱼暂养——标志后转入有增氧设施的室内养殖池中,密度100尾/m3~120尾/m3;全池泼洒氟苯尼考,2×10-6,或按照NY5071的规定执行。——标志鱼入池5h后,应按鱼体重的2%~3%投喂新鲜鱼糜或配合饲料,第2d起,应按鱼体重的5%~6%投喂,4次/d。——每d早晚换水,每次换全水量的1/2,苗种培育与放流海区水温相差应±5℃以内,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规定要求。每次换水后继续用药,药量不变。——暂养5d。10.1.5标志鱼放流——出池时养殖池应留40cm~50cm的海水,用推网贴池底推行采捕苗种。——运输应按照本技术规范中8的规定执行。——放流应按照本技术规范中9的规定执行。10.2资源监测应按照SC/T9401中12.2的规定执行。10.3标志鱼回收放流后张贴标志鱼回收海报,应在渔业通讯系统平台进行宣传;回收时应测量体长、体重,并进行记录(参见附录A)。10.4效果评价统计回收标志鱼数量、计算回捕率,应根据回捕率、标志鱼的生长情况评价增殖放流效果,同时应用资源监测的结果辅助评价增殖放流效果。DB21/T2691.2—2016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红鳍东方鲀标志放流回收情况记录表序号船(人)名作业方式回捕时间回捕地点体长(mm)体重(g)12…测量人:记录人:校对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